第372章 抵達安寧城

字數:2667   加入書籤

A+A-


    高句麗王抵達丞相府時,發現蓋源文書正整裝欲行。即便他不來,蓋源文書也預備前往王宮。

    算起來,兩人對立已久,別說互訪,就連平心靜氣的交談,也是城牆那次,其餘時刻總是劍拔弩張。但大唐軍隊的推進迅猛異常,迫使他們不得不認真商議對策。

    無論是何世民還是隋煬帝,他們都曾以浩大聲勢進犯高句麗,可進度卻不及何樂為。僅僅數日,何樂為已占領白岩城。若他持續挺進,很快就能抵達大同江畔。盡管高句麗將領們誇口大同江防線固若金湯,但真相如何,無人比這兩位更清楚。

    高句麗內亂持續已久,精力從未集中在大同江防線上。許多人隻是表麵功夫,預算中六成用於內鬥,官員薪酬又占兩成,剩下用於軍事的僅剩兩成。

    哪怕下臣理財能力再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們不可能憑空變出金錢,因此大同江防線無法守住。

    無人知曉二人討論了何事,隻知會談結束後,高句麗王派遣胞弟漢江王高顯前往前線,務求與大唐達成和約。

    蓋源文書還提醒,由這裏到前線至少半月行程,有些人可能不清楚何樂為的速度。如知曉,這半月他可能繼續攻略,故需先將情報傳遞給前線的飛哥,再令漢江王策馬疾馳。如此或許能保全大同江防線,否則隻能等待何樂為的兵鋒到來。

    至於神靈庇護之類的說法,百姓或許會信,但他們倆是高句麗的主宰者。在力量匱乏之前,哪來的神靈庇佑?過往無論是隋煬帝還是唐太宗,高句麗軍隊都保持完整,在本土作戰有一定優勢,因此他們才能獲勝。

    如今軍隊已腐朽不堪,雖尚有戰士可用,但長久未領俸祿,你指望他們為你赴湯蹈火嗎?...

    漢江王高顯接過神諭,瞬間思緒如旋渦,恨不得就此昏迷,一覺醒來,或許這沉重的使命就不複存在。大唐帝國的魔爪已迅速席卷,白岩堡這座矗立於大同江北岸的堅城,在短瞬之間淪陷,其防禦之強曾被譽為堅不可摧。如今若大唐鐵騎不願議和,那他赴約談判豈非自投羅網?

    高顯多次懇請謁見,高句麗王卻避而不見,隻命他啟程,並設下最後時限,再拖延下去,隻怕要以項上人頭償還。

    實際上,真正的談判重擔落在朝臣們的肩頭,高顯此行,純粹是彰顯高句麗王國的敬意。如此重大之事,若無皇家代表參與,難免顯得輕率,萬一何樂為借此生隙,高句麗將追悔莫及,因此高顯不得不去。

    五日後,大唐軍攻克米石要塞,俘敵過萬,斬殺敵軍四千有餘。

    七日後,大唐軍占領同江府……

    十日後,大唐軍鋒芒直指安市城。

    原本料想何樂為的計劃至少需要半月才能兵臨此地,未曾想僅用十日,大軍已至。望著依舊雄壯的城牆,何樂為隱約理解了何世民當年為何在此折戟。

    城中有水源,即便圍城,百姓飲水無憂;加之冷兵器時代攻克如此城池實屬不易。然而這些挑戰對何樂為來說不足為懼。

    當年何世民率軍至此,城內尚有數萬精兵,周邊尚有兩三萬兵馬遊弋,故何世民無法盡數投入攻城。但對何樂為而言,這些難題早已迎刃而解。

    據情報所示,此刻城中尚餘六千兵士,較之白岩堡,仍稱得上精銳。此地又是何世民敗績之地,不少大唐士兵心存忌憚,因此何樂為打算在此休整兩日。

    雄才偉略的唐太宗竟在此小城受挫,何樂為無言以對。但此番絕不會重蹈覆轍,他已掌握所有戰況數據,握有絕對優勢,若再敗,便隻能黯然歸家育兒。

    “稟大帥,牛將軍到。”

    蘇定芳策馬而來,這片山丘是附近製高點,何樂為常在此俯瞰安市全景。

    “看來牛將軍已迫不及待,下一輪主攻就交給他了。”

    何樂為笑吟吟地說,蘇定方一旁默然,這些天他已盡顯鋒芒。作為全軍前鋒將軍,無論何種衝鋒,他總是身先士卒。

    所謂巨樹挺立,風暴必將臨之,蘇定方在王廷之中並無深厚的基石,若將所有榮譽獨攬,他人必然非議。況且牛進達並非青澀後輩,在朝中亦有其獨到之處,故功績應當共享。

    “殿下,老牛我來了……”

    與初次相見的生疏不同,牛進達已熟諳何樂為的性格。同為軍旅硬漢,無需過多矯飾,過往的嫌隙皆因胸襟寬廣而化解,如今已親如兄弟。

    “我就知道你這老牛按捺不住,所以讓眾將士休養生息兩日。拂曉時分,你便帶領麾下勇士攻取安市。”

    何樂為的話語令牛進達欣喜若狂,有了神秘火藥之力,唐軍所向披靡。此地曾是太宗皇帝折戟沉沙之處,若牛進達能攻克此地,其意義深遠……

    喜歡大唐之盛世大柱國大柱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