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遼東的偉大勝利
字數:2536 加入書籤
長安城
“遼東大勝,遼東大勝……”
長安城的市民們正在市場采購,忽然,城門那邊傳來消息,三名騎馬的騎士從城外馳騁而來,他們身後的兩麵紅色小旗幟隨風飄揚,那是前線的標誌,因此他們有權策馬穿越長安城的繁華街道。...
異域的信使穿越千山萬水,來到繁華的京師長安,皆遵循古老的規則。尋常的信函,他們在城門外須下馬接受守衛的檢驗,方能踏入石板鋪就的街道。
然而,若前方疆場傳來戰火的哀歌,信使便默不作聲,策馬疾馳至城門,傳遞那份沉重的消息,完成使命的宣告。
唯有當取得輝煌的勝績,前線的將領才會挑選嗓音洪亮者,令其從戰場高聲傳回捷報,城鄉的百姓聽見這振奮人心的喜訊,對王權的敬畏更甚。
如今,大軍出征尚不足月,遼東之地竟已傳出大捷?民眾的臉上交織著歡欣與憂慮。回憶起當年何世民東征高句麗,起初也是捷報頻傳,但最終卻換來慘痛的敗績……朝廷未曾明確言說,畢竟哪個皇朝願意承認自己的失利,那是對威嚴的褻瀆,但民間智慧足以洞察真相,那次出征,大批壯士一去不返,朝廷還在城內嚴密搜捕高句麗的間諜。
如若真贏得勝仗,又何必在意那些潛伏的間諜?隻需國王一聲令下,他們自會現形。明白事理的百姓心知肚明,上一次,我們是敗了。
“太孫殿下勢如破竹,已攻克安市,俘獲敵軍三十萬,斬首四萬餘,俘虜們正踏上歸途。”
幾位士兵在人群喧鬧之處複述這消息,憂慮的麵龐頓時舒展。上一次的勝利空洞無物,而這次,三十萬俘虜是實打實的戰果,殿下再神通廣大,也無法憑空造出這麽多俘虜。這確鑿無疑的勝利讓人欣喜。
“殿下的英明無雙,才多久時間,就征服了安市?我聽說,上次陛下可是……”
“住口,喝多了幾杯便忘乎所以?這種事情,百姓豈可妄議?”
酒館內的眾人熱議紛紛,幸有一人清醒,及時打斷了話題。長安城內密探遍布,言語不慎,可能會連累在座的所有人。即便如今傳來捷報,議論時也需低聲,以防隔牆有耳。
皇宮中,何世民接到了這份戰報,對他而言,戰勝高句麗本在意料之中。原本他計劃禦駕親征以雪恥辱,但何樂為的一係列策略讓他放棄了這個念頭,於是委派何樂為代天征戰。
在何世民的預見中,勝利固然無可避免,然而這場勝利的降臨竟如此迅速,自何樂為告別長安,直至此刻抵達遼東邊境,按理說別說與高句麗戰士交鋒,就算擺開戰場布防,也需半月之久。而今,安市已然落入手中?
何世民對此疑慮重重,朝中不少官員亦心存疑惑。然而前線的將士們帶來了物證,有高句麗北約總管的印鑒,有各城守將的圖章,更有往來於兩國之間的密函。
另一個包裹裏,竟有兩柄標榜著高句麗王親賜的寶刀,要知道,這在整個高句麗王國的曆史上,此類殊榮僅授予五人。
"陛下,稟告您,高句麗辰冰郡主正巧在江北,已被我軍俘獲,殿下已派出一支護送隊伍,即將進城。"
深知何世民心中芥蒂,上次從吐蕃高原帶回美人時,何世民便有所不滿。於是這次,何樂為吸取教訓,果斷將高句麗郡主押解回京,親自見過她後,何樂為對她的容貌並無好感。
於是他任由何世民自行處置,畢竟那是他的事。"你們三人立下功勞,下去休息,賞賜……"
得了郡主,何世民的情緒顯著高漲,群臣見慣不驚,皆為男子,尤其在這王朝巔峰,擁幾位女子又算得了什麽?戰事不就是為了這一刻嗎?讓敵國君王的妻女侍奉,才是勝利者的無上榮光。
"陛下,登州水軍傳來急報,稱發現高句麗使者。因殿下封鎖了大同江全境,使者無法從陸路前來,故改走水路……"
禮部官員通報了另一件事情,高句麗的議和使者已竭盡全力,卻因何樂為拒絕對話,致使漢江王何顯不敢渡江。
眾人料想何世民會令何樂為暫時休兵,聽使者所言。然而何世民的舉動出乎意料……
他並未立即回應,而是拔出身邊的寶劍,利落地斬斷了案幾一角。
"滅亡高句麗……"
這四個字擲地有聲,眾人頓時明了何世民的決心。當年在高句麗受辱的記憶,許多人已淡忘,唯獨何世民銘記在心。
何世民曆經南征北戰,百戰百勝,唯有高句麗成了他的心頭之刺,對這個國家,他的恨意猶如切齒之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