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盛世風貌

字數:3310   加入書籤

A+A-


    蕭謹言的嘴角微微上揚,這一細微的動作似乎花費了他很大的力氣。然而,這絲不易察覺的笑容卻如同一束穿透雲層的陽光,照亮了他那原本緊繃的麵龐。
    這笑容中蘊含著太多的情感,既有對自己長期以來不懈努力的肯定,也有對未來即將到來的變革的信心。
    他知道,自己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堅持,都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
    就在這時,雨勢漸漸停歇,天空開始透出一絲明亮。
    宣德樓上的銅鈴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那聲音如同天籟一般,回蕩在空氣中,仿佛是為這場變革而奏響的樂章。
    這樂章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一個充滿希望和機遇的時代。
    蕭謹言靜靜地聆聽著,他的心中湧起一股澎湃的激情。他相信,在這個新時代裏,他將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創造出屬於他的輝煌。
    辰時三刻,太極殿內,一片莊嚴肅穆。
    獨孤帝端坐在鎏金龍椅上,他的指尖輕輕叩擊著扶手,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在預示著一場風暴的來臨。
    群臣們在山呼萬歲之後,都屏息凝神,等待著皇帝的旨意。
    突然,獨孤帝猛地將案上的卷宗抓起,像扔垃圾一樣狠狠地擲向丹墀。
    那卷宗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然後如同一顆炮彈一般,重重地砸在了丹墀之上。
    羊皮紙卷軸在地上翻滾著,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最後在頑固派領袖趙閣老的腳邊停了下來。卷軸自動展開,上麵的文字和圖案清晰可見。
    “三日前,朕命暗衛徹查蕭卿兄弟強占民田一案。”獨孤帝的聲音如同淬冰的刀鋒一般,冰冷而銳利,在殿柱的金漆上劃過,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跡。
    他的話語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讓所有人都不禁打了個寒顫。尤其是那些與蕭卿兄弟有牽連的官員們,更是麵色蒼白,如臨大敵。
    “涿州地契上的指印,經刑部六道核驗……”獨孤帝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他的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一般敲打著眾人的耳膜。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群臣,那是一種極具壓迫力的審視,仿佛能穿透人的靈魂。大臣們在他的注視下,紛紛低下頭去,不敢與之對視。
    在這短暫的沉默中,新科進士們驚訝地發現,幾位紫袍大臣的後頸已經滲出了一層細汗。
    他們的身體微微顫抖著,似乎在努力克製著內心的恐懼。這些大臣平日裏威風凜凜,可在皇帝的威嚴麵前,卻也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獨孤帝嘴角微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他很滿意自己製造出的這種效果,讓這些大臣們知道,誰才是這朝堂之上真正的主宰。
    司禮監掌印突然擊掌三聲,十二名繡衣使者押著個滿臉刺青的漢子入殿。
    那囚徒滿臉驚恐地跪在地上,膝蓋與地麵摩擦發出“哢哢”的聲音,他一邊向前爬行,一邊痛哭流涕地哀嚎著:“草民是趙府門客王三啊!去年重陽佳節,我貪圖錢財,竟然冒充蕭大人的弟弟,犯下了這等大罪啊!”
    他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仿佛整個宮殿都被他的哭聲所籠罩。
    然而,就在他話音未落之際,突然傳來一聲清脆的響聲——趙閣老腰間的魚袋竟然毫無征兆地掉落下來,直直地砸在了地上。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所有人都愣住了,一時間,整個大殿裏鴉雀無聲,隻有那魚袋裏的珠子和玉佩相互碰撞,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在這靜謐的氛圍中顯得格外刺耳。
    蕭謹言青白著臉捧起卷宗,忽見最後一頁朱批:\"凡假改革之名行黨爭之實者——\"殷紅墨跡力透紙背,恰似滴在雪地上的新鮮鶴頂紅,\"夷三族。\"
    自天啟十五年開始推行新政後,朝廷便將“勸農桑、輕徭賦、暢商路”作為施政的綱領,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些政策終於初見成效。
    京城之中,朱雀大街的兩側,商鋪林立,密密麻麻,猶如魚鱗一般,一間挨著一間,連綿不絕。
    這裏不僅有來自中原各地的商人,還有許多胡商組成的駝隊,終年往來不斷,熱鬧非凡。
    根據戶部的奏報,僅僅是絲綢這一項物品,在天啟元年的時候,每年的收入還不到一萬匹,而如今,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了三萬七千匹!如此巨大的增長幅度,讓人瞠目結舌。
    由於絲綢產量的大幅增加,質量也越來越好,吸引了大量西域客商前來采購。
    這些客商們帶來了波斯銀幣,競相出價購買,使得絲綢的價格一路飆升。
    為了方便交易,朝廷還特意在西市設立了“兌幣司”,專門負責將波斯銀幣兌換成中原的貨幣。然而,即便是這樣,兌幣司的工作人員仍然忙得不可開交,應接不暇。
    漕運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今年,從江南地區通過汴渠抵達京城的糧船數量多達四千艘,太倉中的粟米堆積如山,仿佛一座巨大的山丘。
    揚州刺史上奏朝廷,自從新式曲轅犁得到推廣後,江淮地區的水田每畝產量增加了兩成有餘。
    過去,一旦遇到災荒,流民就會塞滿道路,這種淒慘的景象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尤其值得稱讚的是,嶺南到遼東的驛道已經修整完畢,廣州港的蕃舶每年入港的數量比以前增加了數倍。
    市舶使每年上繳的關稅,甚至可以抵得上半島的軍費開支。
    在這個時代,民間技藝如春花綻放,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益州的造紙坊別出心裁地創造出了一種名為“十色箋”的紙張,其色彩斑斕,猶如雲霞飄落於紙麵,令文人墨客們讚不絕口,譽為“雲霞落紙”。
    而邢州的白瓷更是一絕,其胎質薄如蛋殼,晶瑩剔透,令人驚歎不已。這種白瓷不僅在大周內備受推崇,就連西域的貴族們也對其趨之若鶩,以能擁有一套邢州白瓷為榮。
    長安的平康坊則是夜夜笙歌,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