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驟然發難!
字數:8930 加入書籤
二月二十八日!
經過多日的籌謀之後這弭兵之盟終於召開了,各大諸侯的使臣也到達了弭兵之盟的召開之地。
首先是作為名義上的召開弭兵之盟的諸侯國宋國國君代表弭兵之盟召開人進行一番講話。
“今有牛羊為祀,共告天命!!”
早已準備好的無數祭祀用品投入火堆之中,燃起熊熊烈火,這代表著告知上天。
“春秋之際,列國紛爭,烽火連天,百姓塗炭,哀鴻遍野。
諸侯之間,或為疆土之擴張,或為尊榮之相爭,兵戈不息,生靈塗炭,天下不得安寧。
吾觀此狀,心憂如焚,遂起弭兵之意,以倡弭兵之盟,冀望諸國共鑒,止戈為武,同鑄和平之鼎。
昔者,先賢有雲:“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然則,今之春秋,非以力勝,而應以德服人;非以兵強,而應以和致遠。
諸國並立,各有其疆,何須以幹戈相見,損兵折將,耗國力,傷民命乎?
吾聞中原之地各大諸侯,勢均力敵,屢戰不休,致生靈塗炭,百姓流離。
今願諸國之君,以蒼生為念,以大局為重,率先垂範,罷兵言和。
兩國既和,則諸國皆有望效仿,弭兵之盟,可期而成。
夫弭兵之盟,非一時之權宜,乃萬世之基業。
當立盟誓,共遵條約,誓不相侵,各安其土。
若有違盟者,必群起而攻之,以儆效尤。
如此,則邊境無烽煙之警,田野有耕耘之樂,百姓安居樂業,天下歸於一統,豈非盛世之景乎?
且夫戰爭之禍,非獨害於民,亦損於國。戰則財匱,民困;和則財聚,民安。
諸國當以長遠之計,舍短視之利,共謀和平發展之道。
通商惠工,交流文化,共享太平之福,豈非樂事?
吾知此議非易,然則時勢所迫,人心所向。
望諸國君臣,深思熟慮,從善如流,共襄盛舉。弭兵之盟,非一人之力所能成,需諸國同心協力,方能實現。
願諸國以天下蒼生為念,共赴此盟,止戈為武,造和平之世。
嗟乎!
願此倡議,如春風化雨,滋潤萬物;如明燈指路,照亮前程。
諸國攜手,共鑄和平之鼎,以饗天下,傳頌千秋!”
一大段冗雜的開場白,宋國國君當著各大諸侯的使臣麵前誦念完畢。
雖然眾人都知道這其中不過是各大諸侯國因為無法繼續承受接下來壓力才會選擇止戈停戰。
但是擺在天下人麵前自然要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畢竟今日的景象可是有不少史官都在側記錄。
諸侯之間暗地中爭鬥不休,但是在明麵上卻沒有一個人願意露出醜陋的一麵。
“今日之弭兵乃是為了天下蒼生!!”
“各國共舉此事,有請諸國使臣。”
宋國國君不過是表麵上的號召之人,實際上暗地裏另有他人操控。
在念完這些話語諸侯就沒有宋國國君的事情了,真正各大諸侯的使臣紛紛出現。
“晉國使臣趙武!”
“楚國使臣屈建!”
“宋國使臣向戌!”
“魯國使臣叔孫豹!”
“蔡國使臣聲子!”
“衛國使臣石惡!”
“陳國使臣孔奐!”
“鄭國使臣良霄!”
“燕國使臣區賞!”
“趙國使臣趙良!”
“韓國使臣吉開!”
“魏國使臣蒙頓!”
“秦國使臣暨窠!”
“齊國使臣慶封陳文子!”
……
這一大串名字念下來又是好長一段時間,薑思塵甚至都有些昏昏欲睡了。
不過這其中還是有讓他感到驚奇的地方。
這弭兵之盟天下九大諸侯竟然所有人都前來參加了,無一例外!
天下諸侯能夠如此同步可是非常少有的事情!
很顯然這次弭兵之盟席卷的諸侯太多了,所有人都擔心這次會把自己拋棄在外。
就比如若是其他八個諸侯都參加了這弭兵之盟齊國卻被摒棄在外的話那麽薑思塵二話不說回去就是厲兵秣馬。
誰知道其他幾家會不會驟然發難。
正是因為這樣的考慮各大諸侯才會無一例外的參與進來。
然而事情不止於此,更讓薑思塵感到驚奇的是那些已經滅國的諸侯竟然也會有使臣出現在這裏。
這就有些不大合理了!
要知道衛國陳國那幾個小諸侯國如今可已經都在薑思塵的手中,今日這諸國的使臣又是哪裏來的?
這剛一開始薑思塵就感到了陰謀的意味。
“咳咳!”
薑思塵略微咳嗽一番,旁邊的吳爛立刻明白了薑思塵的意思。
今日所有人該做些什麽昨天他們都已經經過了無數遍的演練。
“諸位是不是還有一家沒有到來呀?”
那人剛一念完各大諸侯使臣的名字吳爛就立刻開口大聲質問。
主持之人也聽出了吳爛語氣中的逼問,他頓時有些不知所措。
“不知你的意思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宋國國君淡然發問。
“我等乃是大周分封的諸侯國,今日這麽大的事情大周的使臣為何沒有出現?”
“若是沒有大周的使臣見證這弭兵之盟如何算數?”
吳爛繼續逼問。
這個時候若是沉默的話接下來必定會有更麻煩的事情,倒不如薑思塵第一個發難讓別人知道他也不是好惹的。
“大周?”
“大周已經覆滅在秦國王甲的鐵蹄之下了,哪裏還有大周的影子?”
一人嗤笑回答道,他還以為吳爛是無知之人不知道這個消息呢。
然而這個時候其餘諸侯國的使臣卻皺起了眉頭,他們知道吳爛絕對不可能在這樣的時候毫無征兆的問一句這麽沒頭沒尾的話語。
他們雖然不知道吳爛問話何意,但卻知道這一定別有用意。
“哈哈哈哈!”
“既然大周已經覆滅了來不了,那這衛國陳國等人又是受何人指派前來!!”
吳爛獨自一人對著各大諸侯的使臣質問道。
當然,他代表的是薑思塵的意思!
在他們念出這衛國陳國使臣名字的時候薑思車就已經察覺到了他們的用意。
若是這個時候不發難接下來就是別人對自己發難的時候了!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如今的陳國衛國已經在薑思塵的手中然而這弭兵之盟卻還是邀請兩國以諸侯國的身份參與其中不就是想要踩在薑思塵的臉上麽?
若是這個時候任由其坐在這裏那麽接下來收到詰難的必定是齊國。
對此薑思塵自然不會允許了。
薑思塵作為幕後之人這個時候也不適合開口,反倒是吳爛大咧咧的性格就無所顧忌了。
大聲質問就是要讓宋國國君以及另外幾個諸侯國下不來台。
在所有人看向薑思塵這邊的時候薑思塵正眼都不抬一下,隻是默默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濃茶。
眾多諸侯國的國君也從薑思塵的態度讀懂了他的意思。
你們看著辦吧!
“若是這弭兵之盟以就這樣召開的話我齊國豈不是太好說話?”
“看來這弭兵之盟並不適合我們齊國!”
在吳爛開口之後慶封和陳文子兩人也立刻站了出來,咄咄逼人的語氣很是明顯。
我參加這弭兵之盟是給你們麵子,若是你們帶上了衛國和陳國就是駁了我的麵子。
該怎麽選擇你應該仔細想一想。
慶封和陳文子兩人都是禮部的官員,在維持齊國臉麵和利益的事情上可是很敏感的。
吳爛剛一開口兩人就立刻會意開口響應。
有薑思塵站在身後他們還是很有底氣的。
“這!”
那宋國國君等人頓時有些尷尬,之所以如此安排也是有一些小心思的。
現在的衛國陳國包括他們宋國等諸侯國都已經被薑思塵給打敗了。
其中有些人選擇了接受這個命運,比如如今的衛國皇室所有人除了沒有之前的地位以外還保持著貴族的富貴的身份。
那是九皇子薑思川和衛國公主努力之後的結果。
但一個偌大的諸侯國自然不可能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樣。
今日參加這弭兵之盟的一支便是當初不願意歸順薑思塵的一支衛國貴族。
是宋國國君好不容易尋覓過來的,雖然有把這一支衛國貴族當槍使的意味但隻要能夠達成目的都是好的。
這弭兵之盟看似今日才召開,實際上早在許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暗中交鋒。
各大諸侯使臣的隱秘聯合還有那招攬諸子百家之人都是一場明爭暗鬥。
而這個時候的開場白同樣也是一場試探!
若是薑思塵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兒亦或者注意到了卻沒有聲張那麽在眾人眼中薑思塵就是一個軟弱可欺之人。
接下來宋衛等國便會開始對薑思塵發難。
然而如今齊國一方激烈的回應就讓宋國國君等人有些下不來台了。
這個時候感受到宋國國君窘迫的鄭國國君立刻站了出來。
“想必這位應該是齊國幽王殿下吧!”
“果然聞名不如見麵,氣度不凡,能夠在天下諸侯手中做到橫推當世實在是卓絕!”
“這衛國和陳國既是天下諸侯之一那為何不能參與此次弭兵之盟?”
相較於那宋國國君而言這鄭國國君就圓滑多了,縱然心中對薑思塵無比憤恨。
但當著這麽多人的麵還是滿臉的笑容,不過那語氣卻有一種以長輩自居的奇怪感覺。
薑思塵繼續端茶喝茶!
吳爛再次會意!
“滑天下之大稽!”
聲音激蕩四野,在內力加持之下傳出去很遠。
“不知這衛國使臣是受何人之命?”
“如今前衛國國君正在衛國舊地享受天倫之樂,而這不知名的使臣又是來自何方?”
“該不會是閣下隨意尋來一個草寇流氓扮做衛國使臣吧?”
吳爛譏諷道。
衛國是在孫臏兵臨城下圍困三月之後舉城而降的。
經過衛國公主衛雨嵐和九皇子薑思川的各方奔走努力之下換來的結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薑思塵這邊也證明了自己的誠意,衛國國君以及諸多大臣在衡量幾番多次談判之後終於選擇了妥協。
而後來的結果也是不錯的。
薑思川受封衛王,衛雨嵐為衛王妃,前衛國國君則是居住舊址享受極樂。
雖然沒有了大權在握,但也坐到了榮華富貴,薑思塵承諾的貴族身份一一兌現,原來衛國皇室的財富薑思塵也沒有絲毫動搖。
衛國國君本就年事已高,後麵的皇子中也大都是平庸之人,沒有可堪大用的。
內無賢臣,外無大將,自己年事已高,兒子不堪大用,大軍兵臨城下,唯一出色的女兒衛雨嵐還是和薑思川站在一起的。
這個時候該怎麽選擇就很簡單了。
若是頑強抵抗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國破家亡的程度,孫臏一路走來可沒有絲毫的手軟。
滅國之事從來都是斬草除根。
衛國若是不想落入那樣的境地隻有唯一一條路。
好在這條路是正確的,衛國宣布滅亡之後他除了遭受一些人的謾罵之外其餘的過得都還是不錯。
不僅衛國貴族得到了不錯的對待,那些衛國的百姓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樣的結果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皆大歡喜的局麵,然而這個時候那所謂的衛國使臣卻跳了出來。
薑思塵絕不相信此人是衛國國君派來的。
“如今衛國國君尚在享樂,這使臣豈不是有些師出無名?”
慶故意做出挑釁質問的語氣讓鄭國國君同樣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剛剛吳爛的那番話其實已經說到了他最心虛的地方。
這所謂的衛國使臣雖然是受到衛國貴族的指派,但卻不是衛國國君。
還有此前他們剛剛找到那衛國貴族的時候他正是一副流亡落魄的樣子。
與吳爛口中所說的草寇流氓還真的沒什麽兩樣!
這確實是他們特意尋來的衛國貴族,隻是現在在吳爛接二連三的質問之下卻有些下不來台了。
“不知幽王殿下您的意思是?”
鄭國國君無奈之下隻能放低姿態,他現在可沒有質問薑思塵的勇氣。
原來他還是風光無限的鄭國國君,在中原混亂之地都是首屈一指的勢力。
然而這個時候的他早已沒有當年的風光,說到底也不過是被孫臏打的落荒而逃的一個諸侯王罷了。
若非在魏國的保護下他們現在根本沒有站在這裏的能力。
喜歡齊墨請大家收藏:()齊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