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威勢

字數:4379   加入書籤

A+A-




    身為大魏朝的鴻臚卿,裴宗一直以來都被李雍賦予執掌滲透敵國的職責。

    在上一次魏楚之間爆發定波島事件之時,他便趁機,將一批精銳間諜,派遣至楚國境內。

    這些間諜各有所長、分工明確:一部分人專注於繪製楚國詳細而精確的地圖,包括地形地貌、城市布局、交通要道等關鍵信息。

    另一部分則致力於搜集軍事情報,如軍隊編製、武器裝備、戰略戰術等,以便大魏能夠更好地了解對手實力與動向。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間諜被賦予更為艱巨且複雜的任務,試圖策反楚國的世家高官或擾亂其政局。

    由於裴宗在開戰後,便給魏暠說明在楚國的滲透情況,並和他商議出如何利用這些被策反的楚國世家官員,進行對楚作戰,所以魏暠才會胸有成竹的登上江口。

    眼見局勢越發混亂,孫梁急忙下令大軍撤退,他本人也翻身上馬往外逃離。

    沒了統帥的楚軍,更加脆弱,他們也根據孫梁的命令,開始四散而逃。

    從定波島登陸的魏軍,終歸實力和人數欠缺,他們竟然被逃散的楚軍衝開包圍,揚長而去。

    要不是身後有魏暠的大軍,正在逃離的孫梁甚至都想回擊他們。

    此次夾擊,並沒有達到魏暠的預期效果,不過也無所謂了,隻要打開江口的局麵,那就是大功。

    魏朝南方戰局的烽火剛剛燃起,北方又開始有些不安穩。

    “陛下,修胡人已經平定叛亂,準回大汗韋敏爾丹被殺,準回人已經被修胡人吞並。目前看,修胡人應該會選擇休整一段時間,但不保證他們不會南下。”

    裴宗將他獲得的最新情報向李雍匯報。

    聽完裴宗的話,李雍不由暗罵準回人也太過無能。

    “裴卿,你派人去修胡汗國和他們談談,隻要他們不侵擾我們的邊境,我們可以多開放一些互市的地點,並給予他們一些優惠。在使者經過徐定安那裏時,通知他們加強警戒,也讓修胡人明白,如果膽敢犯境,我們也是有所準備。”

    如今正是魏國全力攻打楚國之時,李雍心中十分清楚此時此刻絕不能再生事端,若雙方能夠暫且休戰那自是最好不過了。

    若是事與願違無法實現休戰,那麽就隻能先采取守勢做好防禦工作,等待魏國成功剿滅楚國之後再做其他打算。

    “臣明白,我們目前對待修胡人,還是以和為主。”

    這個突然崛起的汗國,讓李雍和他的王朝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以往胡人的部族都是散的,他們可以被李雍縱橫捭闔,而如今的休胡汗國幾乎將草原統一,這就導致魏國隻能直麵它。

    裴宗離去後,李雍看著桌麵上林缶的奏折,他的大軍數次擊敗楚國水師,又聯合武元恪的水師,基本上控製整個長江,魏國的局勢越發有利起來。

    在李雍的桌子上,有一本兵書,而在兵書旁邊有一張寫滿文字的紙。

    這是李雍看到一些感觸頗深的語句,然後抄錄在紙張上。

    “來人。”

    聽到李雍的呼喊,值班太監走上前來。

    “陛下,有何吩咐。”

    “把這個送到兵部尚書那裏去。”

    李雍指了指他抄錄的那張紙。

    “是。”

    太監恭敬的拿起桌麵上的紙,往外走去。

    正在兵部衙門處理攻楚事宜的兵部尚書劉光,拿起太監送來的那張紙,慢慢看完。

    上麵寫著:

    兵事乃政治之餘緒也,又為其交往之獨特方式。非徒為軍事之衝突,實乃政治目標得成之工具。

    用兵之本意,旨在政治目標之達成,非唯軍事之勝敗所計。戰爭之果,終將歸於政治利益之彰顯。

    集兵力與資源,於決斷之時地,以形成對敵之優勢,從而克敵製勝。

    用兵之勢,常欲窮極力量以求終極、決定性之勝利。然於實際之中,須因勢製宜,適度使用力量,以免無謂之耗損。

    戰爭者,政治之所定,且反作用於政治。政治之旨,乃定戰爭之目的與策略;而戰爭之果,必將影響政治局勢之流轉。

    劉光將那張紙放在桌麵上。

    “陛下是什麽意思?”

    崔諳問道:“陛下在上麵寫著什麽?”

    “你自己看看。”

    來到桌子旁,崔諳拿起那張紙,細看一遍。

    “陛下擔憂南方局勢,故而希望大人不要辜負他的期望,要大人帶著兵部好好為前方將士謀劃。”

    突然爆發的戰爭,讓兵部確實有些措不及防,李雍故而有些擔心他們沒有調整好,從而貽誤前方軍事。

    “對楚用兵,是我們一統天下的最後一個國家,不止陛下,我們也是上心不已。”

    為了能全力進攻楚國,李雍連李乾的婚事都選擇推遲,可見他對攻楚的重視。

    南方楚國,孫梁重新集結他的散兵,以圖繼續抵抗來勢洶洶的魏軍。

    郭奉一連攻破幾座楚國城池,都沒有遇上韓欽的大軍,因為韓欽料魏軍的目標在於楚國故都,所以提前進駐並加強其防禦。

    探馬將情報告知郭奉。

    “看來韓欽想要以逸待勞。”

    郭奉大軍的進軍目標並不難猜,無論是從政治意義上還是戰略意義上,楚國故都都是郭奉的重要目標。

    此時的楚國京師,蔡茂看著一連串寫著壞消息的奏折,心裏有些躊躇。

    他目光凝視著眼前展開的楚國地圖,眉頭緊蹙。

    隻見京師所在之地與前線戰場相距甚近,這讓他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擔憂之情。

    如此一來,京師便宛如暴露於敵人刀鋒之下,難以幸免來自魏國可能實施的斬首戰術威脅。

    蔡茂腦海中思緒翻湧,越想越是心驚膽戰。

    在此刻險峻局勢下,他暗自思忖是否應該暫且撤離京師以避鋒芒,並將鎮守重任交予太子承擔。

    這樣既能確保國家核心領導層的安全無虞,又可借助太子之力穩定民心、堅守國土防線。

    然而這個決定並非輕易所能做出,其中牽涉到諸多複雜因素和政治考量。

    畢竟京師乃國之重器,若輕易放棄則意味著對國家權威及形象產生負麵影響。

    但若堅持留守,則需麵對魏軍兵臨城下時巨大風險與壓力,種種念頭交織心頭令蔡茂陷入兩難境地舉棋不定。

    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避其鋒芒,以待將來之機。

    朕在即國家在!

    這三句話給了蔡茂下定決心的勇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