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所謀者,海外

字數:2084   加入書籤

A+A-




    陸遠之所以一心想要搞船跑路,完全是經過充分思考後做出的決定。

    留在大明朝,陸遠看不到任何一點希望。

    這所謂的希望不是說無法升官,無法掌權,相反,在封建王朝的背景下,陸遠有絕對把握做大官。

    他可是掌握熟知曆史的絕對先機,更知道大明朝終極ss嘉靖皇帝的喜愛。

    背靠著嚴嵩這個掌樞內閣十幾年的政壇大佬,陸遠有信心達到原時空胡宗憲的高度。

    而陸遠看不到的所謂希望,同樣是因為這封建王朝下特有的政治背景。

    你再能升,還能升到皇帝?

    而不能做皇帝,那就算做到首輔,也隻是個隨時會被皇權碾壓的螻蟻官員罷了。

    簡單來說,在封建王朝的政治結構中,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含權量差距,是大到匪夷所思的。

    這和教育、思想、意識形態有密切關係。

    天下掌握公權力以及代行國家權力的官僚階級本質是一群儒學士子,儒學就是國學,而儒學教育中的核心思想便是忠君,要不然漢武帝也不可能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過一代代的進化,儒學已經融合百家學說,並且‘去蕪存菁’,後在通過程朱理學的推動下達到巔峰。

    天地君親師,忠於皇帝即等同於忠於國家。

    如此,整個國家便不能沒有皇帝了。

    明朝的官僚階級和士紳利益集團勢力龐大,甚至如東林黨這般做到架空皇帝的地步,但卻沒有任何能耐廢帝,更別說改朝換代。

    而當一個皇帝有哪怕三分能耐和政治頭腦,就能輕易碾壓這群人。

    毫無疑問,嘉靖皇帝顯然是一個極其有政治頭腦和政治手腕的皇帝,或許他在文治武功上連朱元璋、朱棣十分之一的水平都沒有,可在玩弄權術上,嘉靖帝不比這兩個祖宗要差。

    如此,嘉靖一朝四十五年,前前後後那麽多首輔宰相全部被嘉靖皇帝操於鼓掌之中,全成了嘉靖帝推到前台的代言人、背鍋俠罷了。

    陸遠有信心在十八年中成為‘胡宗憲’,卻沒有信心取代嚴嵩,他也永遠不可能取代嚴嵩。

    自己就是嚴黨門下,怎麽可能取代嚴嵩在嚴黨的領袖身份。

    而大明朝首輔又沒有任期限製,嚴嵩可以一直做到被嘉靖帝拋棄那一天,而嚴嵩都被拋棄了,自己就算成為嚴黨領袖又有什麽意義?

    投奔裕王?

    裕王敢收自己嗎。

    如果自己達到胡宗憲那個高度,那即使自己投誠,裕王也不敢收,至於原因不難理解吧。

    假設自己達到胡宗憲的高度,就說明自己在嚴黨內部已經自成一係,也有了依附自己的政治勢力,裕王收下自己就等於收下一整支派係勢力,如此,那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些本就是裕王淺邸之臣的官僚領袖,他們仨絕不會願意。

    官場上的位置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讓自己這麽一個外來人搶占走那麽多位置,徐高張不可能同意。

    另外如果自己能做到胡宗憲那般高度,就勢必然在嚴嵩沒有倒台的時間內,自己必須要緊跟在嚴嵩身邊和徐高張作對,矛盾甚至是仇恨會越積越深。

    投奔一說便屬無稽之談。

    這也是曆史上胡宗憲想活都活不下去的原因,他是浙直總督,在官場上已經可謂是政治巨人,巨人,想要轉身是極其困難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