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災情爆發

字數:5164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    在陸遠的強勢壓迫下,縱使這群人有再多的不忿,最終也隻能俯首忍下。
    他們隻是來自江南各地書院的老師,是教書匠,不是總兵、知府這些文武官員,他們雖然在學術界和士林具有影響力,但這種影響力暫時無法具象化的影響到陸遠。
    當然,在其後的時間內,也有江南不少官員給陸遠寫了書信,隱晦的表示希望陸遠能再多多斟酌。
    如此大動幹戈的革新教育,是否過於激進。
    對於這些勸阻的書信陸遠暫時沒有去關注,因為他現在實在是太忙了。
    除了要給新教材的編修出具指導意見之外,陸遠還要坐鎮通政使司,匯總江南各省乃至各府目前的情況。
    備災!
    “今年有大災?”
    “不至於吧,雖說今年確實比去年熱,但也不至於如明台所言,會發生大規模的旱災吧。”
    整個五月沒人相信,但直到六月份依舊不下雨的時候,地方的官員才驚慌起來。
    旱災的確發生了。
    但最先鬧出災情的並非江南,而是河南。
    洛陽、許昌、開封等府大旱,河床幹涸,莊稼幾乎絕產。
    而就在河南報災情的同時,山東東昌府、兗州府也報了旱情,繼而是南直隸的徐州、泗州等地報旱。
    也就是說這一次的旱情,圍繞著淮河上遊直到淮河下遊沿畔所有州府爆發。
    涵括部份黃河流域。
    黃淮河流域平原居多,除了河南部分府縣地處山丘之外,向東一大片都是淮河平原,受災嚴重。
    河南藩司衙門和山東藩司衙門第一時間向北京報災,可讓兩省自己都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寫給北京的災情匯報才剛送出去兩天,南京通政使司先派人來了。
    “曾蕃台,河南受災情況如何?”
    河南左布政使曾均望著眼前這個自稱南京通政使司右參議的潘季訓,一時間也吃不準後者問自己這個問題做什麽。
    你南京管的也太寬了吧,我河南又不歸你們南京領導。
    “潘季訓潘參議,您是?”
    “下官奉命而來,專為河南旱災之事。”
    “您說奉命,那是北邊”
    “不,就是南京。”
    潘季訓直言道:“災情緊急,南京有充足的賑災糧,從南京調運最快,蕃台,救命還分南北嗎。”
    曾均先是一愣,隨後深以為然的拱手。
    “潘參議說的有理,那就讓老夫為潘參議介紹。
    時下河南受災四府十七縣,直接絕產減產的田畝達到一百九十四萬畝,受災百姓六十五萬人。”
    “需要多少糧食能渡過這次災情。”
    “按照平均一個人一天二兩稀粥來算,六十五萬人就得是十三萬斤,這大旱不知道要持續到什麽時候,如果耽誤了秋種,那麽就要到明年開春了,七個多月二百餘天,少說也得四五十萬石糧。”
    “一人一天二兩稀粥,會餓死人的吧?”
    潘季訓皺起眉頭來。
    曾均苦笑一聲:“如此大災之年,哪有不餓死人的道理,隻能說盡量節衣縮食,勉強捱過吧。”
    “河南的儲糧情況如何?”
    “不理想。”曾均搖頭一歎:“河南太窮了,這些年交完朝廷的賦稅,一直都是不溫不飽,府庫裏雖然還有六七十萬石的儲糧,但朝廷有十萬京營兵至今仍駐河南,人吃馬嚼耗量巨大,需得我們河南當地供應啊。
    所以真正能拿出來的最多也就幾萬石,能撐十天半個月,等朝廷撥糧下來。”
    “從這裏往南京,最快隻需要三天,從南京調糧來也隻需要七到十天,一來一回時間來得及。”
    潘季訓言道:“曾蕃台為什麽不派人去南京報信。”
    曾均遲語,苦笑一聲。
    “潘參議這不是拿老夫玩笑呢嗎,向南京報災,豈不是逾製。”
    “人命關天,是六十五萬條人命重要,還是所謂的規製重要?”
    潘季訓這時候才取出一道書信來遞給曾均:“曾蕃台看看吧。”
    “這是?”
    “您看看就知道了。”
    曾均接過拆看,其中陸伯興這個名字讓他瞬間嚴肅起來。
    這竟然是陸遠寫給他的親筆信。
    信中隻有這麽一個意思。
    全力以赴以救災為主,希望曾均能夠以百姓性命為本,盡快配合南京方麵平複災情,同時組織人手修建水庫,盡可能保障秋種。
    陸遠推薦潘季訓留在河南修建水庫。
    “修建水庫一來可以防備旱災、保障耕種,二來也可以疏理黃患,是利國利民一舉多得的良政。”
    潘季訓言道:“希望蕃台能切實以百姓民生為重,南京的賑災糧隨時可以運送來豫,最少不會少於一百萬石。”
    曾均緊蹙眉關,一時間陷入猶豫之中。
    他太清楚陸遠這封信的意義何在。
    陸遠還真拿自己當皇帝了嗎。
    這天下大災,嘉靖皇帝還沒著急呢,他一個無官無職的下野閣老倒是先著急起來。
    又是調糧又是調人手的,想著替河南解決問題。
    但是陸遠說的也沒錯,現在災情為大、人命關天,更何況是六十五萬條人命。
    接受南京的幫助,就不用擔心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了。
    曾均再三猶豫之後拱手。
    “如此,請潘參議代老夫謝過陸、陸明公。”
    “一定。”
    潘季訓言道:“既然如此,下官不多耽擱,這就立刻回南京組織救災河南之事。”
    河南的事也在山東同樣上演。
    當得知河南、山東兩省發生旱災之後,陸遠第一時間派出自己曾經的隨官潘季訓和梁夢龍前往河南和山東,詢問兩省的受災情況和所需的物資調度。
    而陸遠本人去徐州和泗州視察。
    “這一次淮河流域旱災最為嚴重,減產嚴重啊。”
    踩在一條已經幹涸的小河床邊沿,陸遠眉關緊皺,神情嚴肅。
    “要大力修建水庫了。”
    小冰河時期長達上百年,往後百年間,旱災幾乎年年都要上演,沒有水庫,農業經濟將會崩潰。
    “水庫可以防旱蓄洪,同時可以大量增加可灌溉農田麵積,使得荒地變沃土,一舉多得、利國利民。”
    徐州知府馬鼎成陪同在側,聞言連連點頭:“明台說的有理,下官一定會盡快組織人手來建造,隻是水庫所耗巨大,眼下又在受災期間,恐怕一兩年內難以實現啊。”
    “這事不用你來操心。”
    陸遠主動替馬鼎成寬了責任:“修水庫的事會統一籌措安排,哪個省哪個府建多少水庫,哪裏先建、哪裏後建,自會在經過調研後形成定議。”
    “是。”
    “盡量先把災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吧。”
    陸遠以手遮額,擋住暴曬的日光,眯眼說道。
    “我就一個要求,這次災情,要全力保障災民的民生,不要讓餓死人的情況屢屢出現。”
    “請明台放心,下官一定全力應付。”
    馬鼎成拍著胸脯立下軍令狀:“哪怕餓死一個百姓,下官都去南京引咎謝罪。”
    “那倒不至於。”陸遠擺了擺手:“天災是躲不掉的事,隻要你們徐州有司官員能認真對待就可以了,至於說連一個人都不餓死也不現實,盡力吧。”
    “多謝明台寬諒。”
    視察完徐、泗的災情之後,陸遠也沒有回南京,而是直奔鬆江。
    “命人去聯係維特,讓他來鬆江,我要見他!”
    興修水庫,勢在必行。(本章完)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httpap..,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