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蟄伏

字數:4232   加入書籤

A+A-




    別看黃錦在外麵罵的痛快,可回到精舍之後,黃錦立刻如喪考妣一般跪在嘉靖腳下痛哭。
    “主子,您不能退位啊。”
    嘉靖端坐道台,聞言抬起眼皮,神態竟然出奇的平靜。
    “為什麽?”
    黃錦被這句反問整懵了,什麽叫為什麽?
    這種事哪有為什麽。
    見黃錦不知如何言語,嘉靖笑了。
    “這個皇位朕是決坐不下去了,再坐,這江山都要易主,但朕一退,他們就沒有了再向朕發難的借口,對朕也是一件好事。”
    嘉靖此刻狀態出奇的冷靜。
    “朕這些日子好好反思了一番,算是大體明白了朕為什麽會被那陸遠逼到現今這個地步了。”
    黃錦沉默靜聽。
    “因為朕的驕傲。”
    嘉靖起身,赤足走在溫暖如春的精舍內。
    “朕的驕傲來自於朕的身份,朕自詡九五至尊、天下共主,從沒有將陸遠當過對手,認為隻要真稍稍認真就能拿捏他,因此錯過了最佳的製衡他的機會。
    朕的驕傲讓朕無法忍受失敗,朕這段時間太多次的失去理智,因此一次次給他窮追不舍的機會,最後將朕逼到了今天不得不退位的地步。
    黃錦,你看過三國演義嗎。”
    “奴婢看過。”
    “三國演義雖然非史書,但其中有一個故事朕覺得和朕此刻的處境很相像。”
    “主子說的是”
    “陸伯言火燒連營,先主托孤白帝城!”
    嘉靖目露精光:“劉備太自大,陸遜以一次次小敗滋養劉玄德狂妄之心,使得劉備輕蔑陸遜最後犯下大錯,被陸遜一把火燒的大敗而歸,氣死於白帝城。
    朕就是那劉備,被一個小小的陸遜絆倒了,但現在,攻守易型了!”
    黃錦猛然抬起頭看向嘉靖,他發現在嘉靖臉上看到了久違的那種高深莫測且勝券在握的自信。
    “現在朕退了,退出一個劉禪在前麵,但他陸遠顯然不會是諸葛亮,事實上,陸遠在一次次的勝利中也變成了劉備。
    他現在自負且狂妄,他為了盡快的逼朕退位,甚至願意和嚴嵩黨同媾和,這會讓他的江南黨內部生出嫌隙之心。
    另外朕還知道,他在江南要搞什麽新式教育,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什麽新教育舊教育,對國家是否有利朕不清楚也不在乎,朕隻知道這麽做是在掘士林的根。
    他陸遠如此著急的做事,一定會犯錯,隻要他犯錯,看似龐大且堅不可摧的江南黨會瞬間分崩離析。
    朕可以不做這個皇帝,但朕也絕不會拱手將這個江山讓給他。”
    嘉靖袍袖一甩,殺氣蓬勃。
    “如今輪到朕在暗他在明,也該輪到他焦頭爛額了。”
    嘉靖不明白為什麽已經獲取完全勝利,竊取天下權力果實的陸遠為什麽要這麽著急的做事,還搞什麽狗屁新式教育。
    這個陸遠明明是和自己一樣的權力動物,應該是冷血無情的,為什麽要這麽做。
    新式教育對國家更好?
    如果陸遠如此高尚的話,嘉靖隻會嘲笑他。
    什麽國家民族,比得上自己的權力嗎?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既然陸遠著急犯錯,那嘉靖自然不會客氣,他不可能眼睜睜看著陸遠舒舒服服坐穩屁股下的權位。
    那就接著鬥下去吧。
    這對嘉靖來說是根本不需要猶豫的一件事,如果這個皇位上坐著的不是他和他的後人,那這個國家亡了又如何!
    反正也不是自己的東西了。
    政治就是這樣,因為政策本身天生就存在不確定性,越想做事的人越容易犯錯,越官僚的人越如魚得水。
    以前的陸遠是官僚,他鬥贏了嘉靖,而現在嘉靖決心學習陸遠了,自己不再是皇帝,也無需繼續高高在上,他可以放下架子去學習如何同陸遠一樣做一個官僚。
    隻有官僚才能對付官僚,皇帝無法是官僚的對手,曆史已經證明太多次。
    最後,嘉靖麵南站定,幽幽說道。
    “再如何堅不可摧的關塞,若是內鬼破壞,也會脆弱如紙。”
    南京,文淵閣。
    鄭大同興衝衝走進來,剛一踏入就開口。
    “太師、太師,北京的徐閣老和張文憲回信了,還有一道皇帝親自寫的聖旨。”
    陸遠放下奏本,抬起眉頭緊皺的臉:“鄭部堂來了,先坐,緩口氣慢慢說。”
    鄭大同落座,激動的上身前傾:“皇上已經回複了宗親們上的勸位疏,同意退位!”
    陸遠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可思議:“那麽輕易。”
    “是的,皇上直接下的聖旨,六月份舉辦禪讓大典,將皇位傳給太子朱載坖,自此退位深宮再不理政,同時命瑉王擔任禪讓典禮主禮官,徐閣老、羅閣老二人擔任副使。”
    陸遠拿過張四維轉送來的徐階等人書信和通政使司正式行文,確如鄭大同所說,一字不差。
    “太師,徐閣老還請示,新帝登基之後下一步該怎麽辦。”
    鄭大同小心翼翼看向陸遠:“請示是否遷都回南。”
    朱載坖沒有嘉靖的威望,他此刻登基,權力幾乎都在內閣手中,這個時候提議遷都回南,幾乎是不費絲毫之力。
    甚至都沒有太多需要籌備操辦的地方,隻等皇帝聖駕到南京即可。
    “回複徐閣老,新帝一旦登基,立刻遷都回南。”
    陸遠隻猶豫瞬間立刻開口。
    首都在北京還是在南京好這是一個沒必要爭論是非的問題,就目前來說,在北方確實更好,因為大明眼皮子底下還有三個問題。
    蒙古、各部女真以及葉爾羌汗國。
    可有一點,如果一直在北京,那麽陸遠就沒法開發北方和幫助北方發展。
    隻有皇室南遷,陸遠完全控製住國家核心權力,才可以放開手腳來推動全國的發展。
    另外最重要一點,控製住北方京營、邊軍的軍權,剪除所有內戰的危險因素。
    等到那一天,陸遠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再次遷都回北京。
    但真的無法是現在。
    “是,下官這就去和徐閣老他們回信。”
    鄭大同告辭離開,張四維入內換水,陸遠抬頭問了一句。
    “子維,你說遷都回南之後,北京那套班子怎麽安置?”
    張四維的手猛然抖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