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六部製

字數:6195   加入書籤

A+A-




    三國之劉備是盜帥!
    劉備一邊在成都處理事務,一邊等關羽幾人的回信,順便讓諸葛亮等人,先行準備。\\
    七日後,就在成都漸漸安穩後,關羽等人的信也先後到了。
    信中也都非常讚成,劉備立即登基,並詳細分析了利弊。
    而且,對於立足漢中,關羽張繡幾人,都是沒什麽意見。龐統和魯肅等,有遠見之人,則是極力讚同。
    並且,眾人得到這個消息時,已經開始積極的準備。
    像肅清境內治安,保證這個敏感時期的平和。還
    有就是加緊邊關的防守,嚴查境內吳國和魏國的探子,並在四處造勢。
    收到這些回報,劉備就已經下定決心,以漢中為國都。之所如此,其實,除了眾人分析的原因之外,劉備自己內心,也有一個考量。
    上輩子,劉備在論壇上,看過一段數據,說明了魏蜀吳之間的差距。
    蜀國戶28萬,人數94萬,帶甲將士102萬,吏4萬。
    魏國戶603萬,人口4432萬,兵力80萬,吏30萬。
    吳國戶523萬,人口240萬,兵力30,吏10萬。
    由此可見,蜀國的實力其實是最差的,所依靠也是山川艱險,武將勇猛。在後期,幾乎大部分蜀國的人,都對蜀國喪失了信心,所以才在鄧艾奇襲後,蜀國迅速的被曹占領。
    總的來說。曹操占領半壁江山。地盤人口,和恢複力都是劉備的數倍。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諸葛亮不惜耗費蜀國元氣,七次北伐。
    不是諸葛亮不懂戰略,也不是他不懂內政,而是被逼無奈。蜀國就算在怎麽修養,豈能與曹操相比,蜀國在增長的同時,魏國也在增長。而且比蜀國增長的多。
    當然,由於劉備的到來,如今人才比曆史上更多,時間也提早了。西北本是曹操的。卻被劉備占了。包括荊州,也應該是曹吳兩家刮分,但被劉備一人占了,而且人口更多,錢糧也更豐富。
    但,總的來說,雖然縮小了差距,但論地盤人口,劉備依然弱於曹操。
    跟孫策比起來,也最多是不相上下。
    所以。劉備要統一天下,就不能有所內耗,必須統籌一切可利用資源,大力發展民力,使蜀漢的國力更強。
    而這裏,就麵臨了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曆史上,蜀漢集團分為三派,荊州派、元老派、益州派,這三派互相傾軋的非常厲害,耗費了蜀國的大量國力。
    而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劉備。最重要原因,則是,他選擇了,定都成都。
    益州人本就有排外思想,劉璋老爹來了。分去了他們的蛋糕和土地利益。
    而劉備最後也去了,益州人內心肯定不爽。
    這就埋下了。益州原有勢力,從內心仇視其它兩派。
    尷尬的是,一旦定都成都,在很大程度上,必須向益州本土官員妥協、拉攏。
    比如法正,就是一個例子。
    法正雖然有才,但瑕疵必報的性格,卻是讓元老派、荊州派與益州派,矛盾重重。
    到三國末期,益州譙周,更是散發投降言論,支持投降,而且還得到許多益州人支持。
    這是為什麽,恐怕不僅是譙周有大義,想早點結束亂世,更因為益州人對蜀漢政權的忠心度不夠,跟其它兩派的矛盾所致。
    其中,在諸葛亮執政間,許多人都抱怨諸葛亮執法太嚴。恐怕不是諸葛亮太嚴,而是他們之前,被劉備驕縱慣了,受不了約束。
    總之來說,定都成都,實際就是一個隱形炸彈。
    而劉備,現在必須要整合一切實力,全力向外,一舉定鼎天下,早日結束亂世。
    其實,早在當初漢中修建馳道時,劉備就有了,這個考慮。
    “來人,去召孔明前來議事。”劉備開口道。
    “是,主公。”依然是李元霸,迅速下去傳令了。
    不多久,包括諸葛亮張飛,等一幹親信文臣武將,就來了。
    “二弟和士元他們,已經來信了,也讚成此議。留下一萬人馬,我們即刻去襄陽,拜見皇帝,然後搬遷去漢中。登基的日期,你們可擬定好了。”
    “沒問題,一切已經準備妥當,日期是定在下月十五。”田豐答道。
    劉備一笑道“好,準備一下,我們明日一早出發。”
    最後,劉備又確定了一下留守益州人馬官員,等到天亮就出發了。
    一路上,沿途文武紛紛出城拜見,恭賀劉備立大功。
    到了荊州,劉備就等到了皇帝的親自接見,全城百姓歡呼鼓舞。
    因為魯肅等人,已經提前得到劉備要登基的消息,所以提前便已經有了準備。
    借著劉備凱旋歸來,盛大迎接,也是為了給劉備造勢。
    劉協得知這個消息後,雖然驚訝失落,但是卻掩不住興奮,多少年來,屢受欺壓,總算要解脫了。而且,從到荊州以來,劉備算是對他不錯了,得到了從未有的尊重。
    原來的舊派勢力,其實心內早有所料,所以並不是無法接受。況且,劉備也是漢室之人,漢朝隻是換了皇帝,並沒有滅亡。
    最後,當劉備回來後,親口許諾,當今朝廷的一眾人,還會在新朝廷為官時,他們就徹底放下心來,開始賣力為劉備登基,積極做準備起來。
    在荊州又忙了半個月,在公元211年七月初三時,劉備一行人,就準備搬遷往了漢中。
    不過。在這之前。劉備找到了諸葛亮等幾位心腹謀士,包括龐統和徐庶,也都趕來了。
    “你們先看看這個。”
    說著話,劉備把一份,厚厚的卷宗,遞給了諸葛亮幾人。
    幾人一看,上麵封麵,寫著幾個大字。
    “內閣、六部製”
    遒勁有力,縱橫鋒利,一看就是劉備的親筆。
    翻開一看。就讓諸葛亮幾人,齊齊露出驚疑之色。
    隨著越往後看,幾人越是震驚。
    “主公,此乃神妙之筆。”
    諸葛亮雖然臉上。還是平靜,但是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談笑風生,從容自信。
    龐統也一歎道“主公之智,吾等不知矣。”
    魯肅幾人,腮幫也是顫抖不已,難掩神色中的激動。
    真要按照這個製度實施,那麽,將來很有可能,會在政務上。壓過吳國和魏國一頭,真正有了自己的優勢。
    現在,眾人都開始慶幸,曹操和孫策,都是先稱帝,體製一成,在要改革,最起碼也要年。
    就這年,蜀國就會把他們遠遠拋在後麵。
    不過,眾人都是有風骨的人。也不屑多拍馬屁。隻是在極力想找尋,這種製度的缺點。
    這也是他們的為臣態度,努力助主公改善一切。
    片刻後,魯肅先道“主公,其中所提大都是實職。為關緊要。可還有許多砸職,需要有個統一管理。
    比如國家文獻圖冊、皇宮仆役等雜物也需要統一管理、還有車馬驛站。雖然事小,但也應有統一管理。”
    “哦,子敬有何高見?”劉備一笑,他也隻是根據後世的三省六部製,粗略改了一些,至於細節方麵,也沒多想。反正有幾個謀士了,要是全都自己做了,還要他們幹嘛。
    “可在立三省,如秘書省掌圖書典籍、宮內日常用度。內侍省掌管皇宮仆役、吃食、出行,如此,皇家才能運行正常。
    還有國家官立驛站、驛館,以及宣揚國家政令,也要成立一省,可名巡宣省。”
    魯肅一說,引起了大家一致讚同,劉備也點點頭,本來他想忽略三省,直接成立內閣。
    因為曆史上三省分權,造成了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
    不過,此三省不是彼三省,職務不是太重要,就不用介意。
    徐庶道“主公,那錦衣衛該如何自處,是歸於刑部,還是自成一部?而且,如今天下未定,庶建議主公,在成立一處,專司戰事之所。”
    “是啊,主公,還有四季劍,以及守衛皇宮人馬該如何節製,還有,主公提出軍政分治。
    但如今戰事頻繁,一些靠敵地區,卻應該軍政集中,才能使邊界安穩。
    戍邊部隊和當地兵丁,也應分開看待,否則隻等兵部之令,怕是不能應變戰事。”
    劉備一聽,果然是一人計短,兩人計長。
    “這樣吧,成立軍機府,參戰軍機,有戰時調兵之權。對待邊境地區,以及特殊地區,就按子揚之見,軍政集中。
    戍邊部隊,將領,也有臨機決斷之權。各地守衛兵馬則歸兵部調遣,一應人事職務也由兵部決定。各郡縣衙役,則歸刑部統一分配,調遣。
    四季劍和錦衣衛,直接聽我負責,但是內閣、軍機處都有問責,以及查閱情報之權。
    皇宮的侍衛,就取名為禦林軍,其後,我會在成立一支虎賁軍,作為天子親軍,隻受天子管轄。”
    “諾。”眾人一聽,見劉備所處正確,便開口道。
    諸葛亮此時道“我建議三師、三公職位,也應該保留,待遇高於內閣六部,但不掌實權。”
    劉備一愣,當即就明白了,諸葛亮是想利用此,來拉攏一些名望高,但是沒有實能的人,所以點頭同意了。
    田豐則道“自古皇室難約束,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也應當成立專門監管皇室機構。”
    眾人一聽,不禁暗讚田豐勇氣,和剛直。
    不過,劉備卻不在意,點頭道“那就在成立大理寺,皇室犯法已經管理,也都有大理寺經手。”
    “授建議通商司歸工部掌管,民政署保留,歸民部掌管。”此時,沮授開口道。
    劉備想了想,開口笑道“廣元所言有理,理應如此。”
    最後,龐統開口道“還有主公曾經提的政委一事,極為巧妙,應該長久實施下去。隻是人事方麵,主公可有屬意?”
    眾人一聽,皆看向劉備,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s求票,求票啊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