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蠶蛹自由

字數:3692   加入書籤

A+A-




    這邊眾人心裏感歎, 那邊卻又鬧了起來,是胡小菊。
    她看到巡檢營的兵士來綁她,拚命的掙紮爭辯。
    “我不是胡家人,他們做的事情我都不知道,我早就嫁出去了!”
    “我不是胡家人…!”
    孫誌高也道。
    “我們不是胡家人,我姓孫,我們隻是借住在這裏而已…!”
    可是不管他們說什麽,巡檢營的人都是照抓不誤,包括胡德才和胡德祿,給胡有茂買的那個小媳婦兒。
    這些人被綁上,都是要直接送到前麵戰場,交給防禦使處置,下場可想而知,不過沒有任何人會覺得可憐。
    反而讓所有人覺得是一種震懾,和警醒。
    尤其是過了不久,前麵戰場就傳回來消息,這些人男人全被斬首示眾,女人都被發配邊城為奴。
    可是把其他村民也嚇得不輕,時刻提醒督促自己家人,不可作奸犯科。
    這對於沈玉英和陸常山,後來把這裏建立成陸家的根據地,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當然這是後話,眼前最要緊的是要全力消滅叛軍。
    把這些叛軍細作全部鏟除之後,沈玉英和陸常山雖然不知道前方戰場怎麽樣,但是通過陸潯忙的腳不沾地,抓人都沒有空回來,就可以猜出來,前方戰事一定很緊張。
    不管是軍力還是軍需,幾乎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
    護送軍需除了征調民夫,各縣巡檢營也要跟著全力護送。
    三河縣臨近前麵戰場,是運送軍需的主要中轉站,陸潯更是每次都要跟著。
    沈玉英和楚心裏雖然擔心,卻並沒有攔著,因為她們都知道,不剿滅這些叛軍,以這些叛軍的行事作風,她們永遠沒有安穩日子過。
    這個道理不止她們懂,其他村民也懂,所以當衙門下來二次征收一成糧稅,充當軍糧的時候,這些村民不但沒有猶豫,也沒有人偷著罵娘。
    沈玉英和陸常山叨咕,偉人說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老百姓最知道誰對他們好,今年幽承幾州開始的糧稅,防禦使和團練使念在百姓初定,隻收了一成。
    照朝廷一直的慣例三成,足足少了兩成,就算現在又追加了一成,也沒有原來朝廷征收的多。
    幽承幾州的這些百姓,現在甚至都不考慮幾成,隻要防禦使能把這些叛軍攆走了,他們把剩下那一成補上也是心甘情願。
    大家夥兒隻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軍民上下齊心,其力斷金,終於在承州下第一場雪這一天,防禦使帶人偷襲成功,剿殺了叛軍首領屠尉,及其他重要黨羽。
    之後更是一鼓作氣,剿滅叛軍無數,隻有少數餘孽,狼狽逃回南邊。
    雖然沒有全部肅清,但是短時間內,對幽承幾州再也構不成威脅。
    北邊的蠻人也不敢再過來,幽承幾州的百姓,終於可以過幾天安穩的日子了。
    當然,為了這些,齊家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中層將領折損過半,團練使更是直接陣亡。
    這一下齊家軍不但精銳折損過半,還出現了大批傷兵,可以說是元氣大傷。
    還有承州前麵的幽州,更是被叛軍燒成了白地,一切又得重新開始籌建,百廢待興。
    與此同時,河東村也在搞基建,沈玉英要截水壩,修水車,利用水車動力碾藥,搗藥。
    陸常山要把水引進灣裏,把灣裏靠近灣口的地都變成水田。
    因為他今年種的水田產量出來了,畝產要比小麥高二三百斤,要知道這一畝地多產二三百斤,對一家人是多麽重要。
    這個水稻的畝產一出來,所有的人都把其他事情拋諸腦後,就連因為陸常瑞和陸鳴的事情,一直沉默的陸大伯,也不再悶悶不樂。
    人也精神了起來,當然他這精神不止來自水稻的產量,還有庇護所前麵那些苞米,那個畝產產量幾乎是陸大伯不敢想的。
    他不但不敢想,更不能說,苞米的產量不能說,但是水稻的產量卻不用瞞著。
    也瞞不住,學著他們種水稻的李家,他們怎麽做,李家怎麽學,種的那幾畝水稻產量也不低。
    可把李二大爺高興壞了,做夢都忍不住把自己笑醒了,他自己都佩服自己,當初咋就那麽聰明,和陸家做了鄰居。
    這好事兒一樣都沒落下。
    家裏子侄跟著進巡檢營當官,姑娘進製藥作坊當師傅,婆娘孩子采藥換錢。
    他們跟著種稻子,養柞蠶,現在這家裏不愁吃不愁喝,還能吃上白米飯。
    這日子過得咋就這麽美!
    灣裏其他幾家知道他們水稻,不但種成了,還收了那麽多,自然跟著高興,卻不用羨慕。
    因為陸裏正說了,截水壩引水進灣,這水田他們也可以種,陸裏正有什麽好事兒,都會帶著他們。
    其實陸常山不止帶著他們,村裏其他溝裏,想引水進溝種水田,他也都樂見其成。
    包括下麵其他村想種水田,他也都會教,因為他下一步不止要,自己種水稻,實現白米飯自由,還要培育稻種。
    既可以自己掙銀錢,又可以造福百姓,利人利己,利國利民,讓人能吃飽飯積德的事情,他為什麽不做。
    不止他的水稻,還有他家玉英的地瓜,土豆,庇護所裏麵的苞米,他們以後都會一點點傳播出去。
    不過都要等待時機,現在準備傳播出去的,隻有水稻,還有柞蠶。
    今年沈玉英,給灣裏這些家,放的蠶種,收回來的蠶繭,這些家都給送回來一半。
    沈玉英本來自然不打算要這麽多,防禦使都知道減賦,她又不是周扒皮,收人一半的收入。
    她說隻要兩成,可是灣裏這些家婆娘說啥都不幹,都說今年是當時說好的,說一半就是一半,兩成的事情明年再說。
    沈玉英沒辦法,隻能收下,這樣也有一個好處,她可以多放空間一些,過年能培育出來更多蠶種。
    一下子收了這麽多蠶蛹,沈玉英她們這些人,終於實現了兩頓蠶蛹自由。
    不說別的,就那些沒長成的弱蠶,神仙就夠她們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