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番外·扶貧

字數:4392   加入書籤

A+A-




    退休以後的常自力等人每天無所事事,看著家裏的老伴們搞事業都搞得風生水起,一個個心裏羨慕嫉妒。

    他們都是在1986年前後退休的,這樣無聊到爆炸的生活過了五六年。

    1992年,跟著媳婦回老家工作的楊培林風塵仆仆的回來了。這家夥今年36歲,又黑又瘦,兩年不見,臉上還多了幾條褶子,看起來就跟在幹泥沙裏打了個滾似的。

    最開始見到他這個黑瘦形象的時候,大家還有點震驚,看多了,就習慣了。

    後來聽說,他剛見到他媳婦的時候,那姑娘差不多就是這麽個形象,大家頓時感慨倆人是真愛。而且十分慶幸他們是在那姑娘大學畢業的時候才見到她的。那時候,她已經在京城待了幾年,形象就是個普通姑娘的形象,雖然不是很漂亮,但挺白淨的,而且性格沉穩踏實,他們十分滿意。要是一開始見到的是這個形象,他們心裏可能多少得犯點嘀咕。

    葉美嫻一看見他,就問道:“怎麽又是你一個人回來的,英子呢?”

    “忙工作呢,那邊一天也離不開人。”

    葉美嫻說:“偶爾也得給自己放個假,休息一下,這人啊,就跟弓弦似的,繃得太緊容易斷,你得勸著她稍微放鬆放鬆。”

    楊培林說道:“媽,您不知道那邊的情況,根本就沒法放鬆。”

    楊光霽說:“那你也別回來了,在那邊陪著她吧。”

    兒媳婦懂事,就算再忙,自己回不來,也讓兒子隔一兩年回來一趟。但是講真話,他們這輩人更看重的是工作,忙起來顧不上家是情有可原的。

    再說了,他們身邊也不缺孩子,不缺陪伴。隔段時間打個電話,知道老三還好好的就行了。

    葉美嫻也說道:“實在太忙就別回來了,你在那邊,還能幫她分擔一下。你看你常伯伯,自從當了兵,也是好多年回不去。他離休以後回老家住了一陣子,正好趕上陪了父母最後一程,給他們送終。結局也算圓滿。”

    楊光霽:“我和你媽身體都挺好,我估摸著也能熬到你退休回來陪我們最後一程。”

    楊培林突然大哭起來,把大家都嚇了一跳。

    葉美嫻說:“出什麽事了?你快說啊!”

    楊培林哭的哽咽不止,最後擦幹眼淚,說道:“沒事,就是那邊的工作太難做了。我覺得根本看不到希望。”

    他媳婦寇小英的老家,貧窮到超乎想象,哪怕他以前下過鄉,自詡對農村有了解,見到那邊的情況,也被震撼到了。

    家家戶戶住的泥屋看著都跟要塌了似的,幹旱缺水,放眼望去看不到一點綠色,一年到頭都在勞作,但是收成卻非常差,累死累活也收不了多少東西,小孩子們大部分上個一兩年就輟學了,有的連一天學都不上。

    他和寇小英回去之後,都在縣委工作,但是寇小英覺得坐辦公室根本沒用,就主動請纓去了鄉鎮,當了個副鄉長,他也跟著去了。

    倆人整天下鄉,整天考察,整天給農民兄弟出主意,但感覺都是在瞎忙,根本沒有一點用。小十年過去,他快要堅持不下去了。

    倒不是他怕吃苦,而是麵對蒼茫大地,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意義在哪兒。

    就拿上學這事來說,那邊的小孩子幾乎不怎麽上學,寇小英能夠成功上大學,簡直就是人間奇跡。他們勸了十年,經常是今天做完工作,孩子入學了,等明天他們走了,孩子又不去了。

    最讓他和寇小英感到難過的是,當年對寇小英充滿期盼,也很配合他們工作的父老鄉親們,也放棄了希望。最開始見到他們的時候熱情洋溢的臉漸漸麻木。

    十年,他們幾乎一事無成。

    聽完他的哭訴,楊光霽和葉美嫻直接沉默了。

    兒子倒確實是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踏踏實實的人,就是踏實的有點無能。

    楊光霽問他:“那你有什麽打算?”

    楊培林說道:“回來待兩天,回去接著幹。”

    他就是回來和父母說說話,這些話沒法和寇小英說,她本來就壓力很大了,他再說這些,她可能要崩潰。

    楊光霽夫妻倆一齊撇嘴。方法不對還接著幹,這怕不是個傻子吧。

    楊光霽說道:“我正好閑著沒事,我跟你去一趟吧。”

    想了想,他又找了常自力、沈惟止和盧延之,大家都閑著呢,就算幹不成事,就當去看看西北風光了。

    幾個老頭一拍即合,帶著自己的警衛員和內勤,跟著楊培林去了大西北。

    等到他們幾經輾轉,終於到達楊培林家的時候,楊光霽跟楊培林說:“以後你別回去了,有空給我們打個電話就行,就算不打我和你媽也不挑你們的理。”

    回去一趟太不容易了。

    楊培林:“……”

    常自力說:“我小的時候,我老家的日子也比這裏好過。”

    幾個人在附近轉了一大圈,考察了近兩個月,覺得這扶貧工作是當真不好做,哪兒哪兒都要改。要修建水利設施,要涵養水源,要發展工業,要發展教育,還要修路,先幹哪個,後幹哪個,具體該怎麽幹,都是需要仔細考量的。

    而且,這個地方就算修建水利從外麵引來了水,如何防止水分蒸發也是個大問題。

    以他們的眼界和心性都覺得頭大,更別說這兩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了。楊光霽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對他和寇小英說:“你們倆辛苦了。”

    楊培林還好點,寇小英差點當場哭出來。十年了,別說別人了,她自己都對自己失望了。當年的雄心壯誌幾乎磨得一點都不剩。幸好,丈夫的家人來幫忙了!

    楊光霽幾個人也覺得為難,思來想去,他們決定向最聰明的人求助,問題就給到了寧安和沈言殊。

    那時候,他們倆正忙著航空母艦的事。

    倆人抽空看了看老爺子們親自寫的調查報告,綜合考慮了當地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狀況,製定了一個《脫貧攻堅計劃》,隻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四個老頭對這事極有興趣,他們結束了自己悠閑的退休養老生活,全力投入到了大西北扶貧工作中。他們甚至求助到西北軍區,當地官兵在興修水利、修建坎兒井、植樹造林、修路等方麵幫了大忙!沒有他們,這事很難做成。

    已經頗有財力的常至捐了不少錢。

    寧安和沈言殊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忙說了話,國家給那邊做了一些資源傾斜。

    沈令儀和沈靈均跟他們開玩笑,說他們這也算是“以權謀私”,國家貧困的地區不止這一處,怎麽就偏偏是這處得到最多關照呢?

    沈惟止跟她們說:“別著急,能力有限,一處一處來。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我們不是為了幫助你們楊叔叔和英子姨,是為了幫助大西北的人民。”

    千禧年之後,西北的扶貧攻堅成果顯著,留下楊培林和寇小英在當地繼續鞏固成果,常自力他們就轉戰其他地方了。

    這幾年的時間裏,因為四個老頭幾乎手把手的教,楊培林和寇小英也跟著學到不少,成長很快,把他們留下來守成,應該是沒有問題了。

    後來,四個老頭成了赫赫有名的扶貧名人,成了感動華國年度人物。

    再後來,寧安和沈言殊閑下來之後,還去西北旅行過,那個地方已經大變樣了!

    楊培林和寇小英在那裏忙了一輩子,倆人沒有要孩子,終生都奉獻給了大西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