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上官
字數:5596 加入書籤
650 上官
張家手中如今的高檔靈物與寶物,除了張銘舒自己體內的《命書》與《星月圖》之外,還有張翕體內的【亡靈聖杯碎片】。
鎮壓在【朐山秘境】內的【鎮魂石】,鎮壓在海邊的神廟內的【鎮海石】,已經與張焉樺達成契約的山神所掌控的【鎮風石】。
天書石碑,是伏魔殿的核心,如今也在張銘舒的手中,卻無法傳承給家人使用。甚至都無法轉移到海寧城去。
研究一段時間之後,跟小石塔一起,掛在張銘舒的身上了。一旦離開張銘舒之後,就會從小石牌,變成一座體積不小的黑色石碑。
沉重無法被移動的。其上的特性與規則,也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張銘舒也沒有找出完整的規律。
所以,表麵上,張家的核心已經轉移到海寧城去了,實際上,真正的傳承核心,都還在白石莊這邊。
石翔昊、白禮弓、顧小兵等都是追隨在張翕身邊的親信,就像白璋輔、章百刃等人跟在張焉樺身邊的意義一樣。
童家與龍家的人,在安定之後,也開始動起來了,一小部分年輕人,來到海寧城,融入張家的核心圈子。一部分中年人則是前往司州城張家大營,在夏棋趐麾下,進行輪換。
人事的調整告一段落了,聖統五十五年祭祀依然在海寧城,由張翕與焉樺負責。張銘舒都沒有過去。
自己留在北山穀陪伴長眠的趙思琪。
不過,他能夠通過《命書》,接收到他們的祭祀。並且分出一小縷祭祀所得的縹緲煙氣,落到趙思琪的身上。一點點抵消突破時所遭受的反噬之力。
那是類似於天道的枷鎖,限製之下,所導致的。具現化的力量與痕跡。
這也是張銘舒第一次嚐試引動祭祀所得的力量。之前幾十年,不斷的祭祀,所積攢的氣,都被《命書》背後的神秘力量所吞食了。
下一步,張銘舒計劃,一年一次的祭祀,是不是可以增加次數呢?修士沒有那麽多時間,以後那些凡人後代,便可以長期提供祭祀的氣?
第三代算上焉啟這一支的話,有九個孩子,傳到第四代了,便無法、也沒有那麽多精力與資源,去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走出一條不錯的道路了。
隻能借鑒其他家族的模式,不斷競爭,選拔,從其中挑出來優質的孩子,加以培養,確保家族的傳承與發展的活力。
上官家來得很快,趙孝傑先安排人送信回來,讓家裏準備接待的工作,那邊也是沒有耽擱,立即啟程。
原本就計劃了多條路線,不過,一大群人裏麵,除了趙孝傑所帶的小隊之外,上官家自己也沒有幾個武夫子弟的。更是完全沒有雇傭武夫護衛。
沿途的花銷也都是趙孝傑支付的。
速度是不快,但是有條不紊,每日按照計劃的行程,風雨無阻,就跟行軍一樣。
有大儒通行,即使遇上了惡劣的天氣,他們也有能力,在局部範圍內進行幹涉。
而趙孝傑這邊所帶的張家精銳小隊,也沒有讓上官家的人失望。沿途查看,對接,交涉,即使都是一些年輕人,也都做的很有分寸。
路過的那些小家族,一聽到張家的名號,也都給麵子,甚至還有提出要交易的。張家的商隊,也往南開發過來。隻不過,如今沿途都不太平,來的頻率很低。
上官家的人,也會出來打聽各種情況。從莊稼到天氣,從稅賦到衣食溫飽情況,從流民到戰爭。
主要還是想看看,沿途遇到的這些小家族的地主,以及他們背後的中大型勢力和世家,到底是怎麽對待下麵的凡人的。
對於那些以天下為己任的讀書人來說,天下大亂就是對他們理想的最大挑戰了。
也難怪此時各地的書院都在醞釀著新的變革大計。
聖統五十五年二月的時候,春寒料峭,上官家的隊伍,根本就是在半路上過年的,居然就這樣一路走到了灌雲縣。
正式進入到了張家的地界。
一下子就給了他們不一樣的氛圍和環境,上官家的先生和書生們,也是能夠自己扛著鋤頭下地幹活的,不是那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
沿途所看到的風景與民生,已經令他們感受深刻了。可是,在踏入張家地界的那一刻,明顯感受到了不同。灌雲縣的百姓們臉上帶著安寧的笑容,田野間早春忙碌著、鄉村裏孩童歡鬧嬉戲著、市場上交易繁忙著,卻都秩序井然的。
“這裏的秩序比我們想象的要好。”上官家的大儒上官謹言老先生點頭說道。
“是啊,看來張家的治理頗有成效。”另一位中年書生上官諾言附和。
他們沿途觀察,注意到了張家設立的學堂和醫館,這些都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設施。書生們走進一家學堂,看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眼中露出了讚許。
這個並不是私塾。
也不是大戶人家所設立的內部家塾。
“張家的民生與教育做得不錯。”一位年輕的書生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確實,教育是立國之本。”上官諱言點頭。他們過來張家,也是為了建立新海書院,將教化的事業做大做強。
希望借此,助力越早結束亂世。
而上官家這一支的學術理念,其實是不認可那些說什麽,天下人太多了,可以用戰爭來消耗掉一些。
並且趁機解決掉一些問題與矛盾。
對天下重新洗牌的。
邪門、歪理。
他們繼續前行,來到了一片農田,看到農民們正在忙碌著準備春耕。冰雪融化,田地裏的水渠需要及時修繕整理,隻有確保水源穩定充足,莊稼才能長得茂盛。
“水是生命之源。”上官誓言感慨。
“這裏的水利工程做得很好。”又一位年輕的書生讚歎。
他們又路過了一個小鎮,看到鎮上的治安良好,商販和百姓之間的交易公平合理,沒有欺行霸市的現象。寒風中,商隊運送物資,絡繹不絕。
南來北往的各種貨物,琳琅滿目,而且是滲透到了各個鄉鎮市集了。
充分的流動,才能更好的斷絕那些以信息差,牟取暴利的不法分子做違法勾當。
“商業繁榮是社會穩定的表現。”
趙孝傑跟在他們身邊,隻在他們主動詢問的時候,他才出來介紹一下情況,其餘時間,他並沒有自賣自誇地提及本地的各種信息。
“張家的治理還是很透明的。”一位書生說。
曆朝曆代,打壓豪強,都是上位者的必修課。就像趙王需要打壓張家這樣的地方勢力,而張家也需要打壓下麵的小家族一樣。
可是,在這裏,卻沒有看到太多的抑製手段,張家甚至是在主動扶持和提拔他們。
各種靈物,居然沒有限製流通的目錄?外地來的散修或者商隊,直接就可以拿出來交易。
這樣做的話,張家怎麽掌控附近一帶的修行界坊市?又怎麽通過坊市交易賺取利潤?
以往大世家的通行手段,就是在一定範圍內,禁止私下交易靈物,全部都必須到指定的坊市進行。
而坊市又是完全掌控在世家大族的手中的,方便他們直接通過交易,收取費用。
並且還能夠及時發現家族所需要的靈物,助力家族後輩的修行。一舉多得。
而張家不知道是不懂,還是沒有能力這麽做,或者就是故意放開的。
附近一帶,由於張家沒有做這方麵的限製,導致附近的坊市隻剩下高端的交易,普通的靈物,大家也都喜歡到張家的地界來尋求交易。
可以在這裏求購,也可以直接拿出來販賣。張家地界的治安還是很不錯的。
一般的靈物,直接在最近的鄉鎮集市交易就可以了。
而越高品質的、越貴重的,則需要去海寧城那邊交易,才能夠找到合適的買家。
這並不是什麽強製的規定,而是大家自己摸索出來的規律。而且,大家也都默契的往那邊會合。
實在不行,還可以直接問張家要不要購買。或者直接找張家求購某些靈物。
這樣的情況,也在逐漸成熟。
雖然張家才重建海寧城沒有太久,但是,海寧城的靈物交易規模,已經逐步成熟了。再過幾年,都可以趕上郡城那邊的交易量了。
現在已經趕上那邊的靈物品質了。
進入了張家地界以後,上古謹言給他們約定好時間與目的地,便將中青年分成了三個小組,讓他們深入下去,做各種調研了。
其實,他們雖然已經初步答應了張家的邀請,但是,他們也需要真正考察清楚張家的情況,看看張家值不值得他們舉族過來支持了。
“真正能夠長治久安的,都是在實力的基礎上,並且能夠贏得民心的。”上官諱言看著三個小組出發離開了,才低聲呢喃著。
剩下大部分都是老幼婦孺了,隊伍的行進速度又慢了幾分。而且,他們並沒有直接前往海寧城,那邊還在忙著建造新的書院校舍。
上官謹言居然是要先前往白石鎮拜見張銘舒。
他在南方的家中得到的,不僅司天滎與蕭淩鶯的推薦信。而且還有九江太守李銘英、龍虎山小天師張一昃、星教周星主等人的書信。
看來,張家的朋友和盟友真的不少啊。
而上官家,原本是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的,可他們,最後居然決定,舉族來張家。
喜歡玄仙命書:家族修仙請大家收藏:()玄仙命書:家族修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