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周期計劃

字數:4686   加入書籤

A+A-


    “對啊厚煒,你為何要在朝堂上給他們這般承諾?”
    “雖然對咱們而言沒什麽約束力,但這承諾給出去終歸是不太好。”
    朱厚照也是好奇看向朱厚煒,他在朝堂上之時就想問了,但這一天事情一件件來的太快給忘了,弘治皇帝提起了他才再度想起來。
    朱厚煒道:“因為近些年的戰事確實頻率太高了點。”
    “父皇,哥。我們開戰的目的是為了消除隱患締造一個遠邁漢唐的大明。每一戰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為了戰而戰。”
    “如果戰爭已經影響到了發展,不戰對當前的大明更有利,那就應該果斷停止不必要的戰爭。”
    朱厚煒歎息一聲:“雖然大明這些年發展很快,但攤子鋪的太大依舊是件讓人頭疼的問題。”
    “消息任命,對地方的考察,這種種憑現在的大明都難以兼顧到太大的地盤上。”
    “再為了擴張而戰,效果隻會適得其反。”
    “最終的結果大概率便是複刻蒙古的結局,短暫輝煌後分崩離析。”
    弘治皇帝、朱厚照沉默,在這個時代傳訊技術依舊原始,道路交通雖然有了蒸汽機車但鋪設也有限的很。
    這問題要是放任不管,確實是個問題。
    弘治皇帝看向朱厚煒“蔚王你有什麽打算?”
    “父皇,這還不明顯嗎,搞研究搞發展啊。”
    朱厚照對此倒是一點就通。
    “克服糧食問題研製是依靠的新糧土豆、紅薯以及研究密植技術發明促進糧食增產的肥料。”
    “克服洪澇問題,我們搞了驅泥引河龍研製了水泥興修了水利工程。”
    “老天不下雨,我們研究了催雨彈。”
    “太醫院一群老禦醫吃幹飯,我們......”
    朱厚照滔滔不絕列舉了一係列的例子,最終十分自信點給出了答案。
    “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研究,直到研究出能解決它的東西來。”
    說罷朱厚照看向朱厚煒:“厚煒,是這意思吧。”
    “嗯。”
    朱厚煒點點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院創立也有段時間了,許多立項的項目實際上都有所推進,隻不過需要時間將它們徹底從概念、實驗當中落地成為現實。”
    “有了這些新落地的項目,許多看似為難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而三到五年,算是第一階段的發展期吧。”
    朱厚煒說著看向弘治皇帝:“父皇,其實兒臣是有個計劃打算日後大明的發展按照周期性來進行規劃。”
    “比如說這五年先定下一個階段性的目標,然後這五年的發展就朝著那個目標踏進。”
    “以五年為一個周期,腳踏實地避免冒進給、激進。”
    “而第一個五年,兒臣的打算是先將幾個試驗區的融合工作做好,再將鎮國府下農業部的一些技術進行推廣。”
    “而且兒臣說句實話,土豆都已經出現這麽多年了,但大明絕對還有許多地方是沒有土豆的存在甚至底層百姓根本就不知道有一個如此高產的農作物。”
    “除此之外,還有官吏之間的關係,兒臣也想進行一定的改革。”
    弘治皇帝驚訝:“官吏改革?這你想怎麽改?”
    朱厚照見縫就能插針:“父皇,真正跟底層接觸辦事的,大多都是吏,朝廷選的那些舉人、進士能寫的文章,但十個裏麵八九個都是五穀不分、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貨色。”
    “一個隻能停留在幾本書裏的人,父皇難道能指望他們落實朝廷的恩惠政策?”
    “這......”
    弘治皇帝沉默,他總感覺這臭小子在指桑罵槐。
    因為他這個當爹的也差不多是他說的那種人!
    “西山這幾次科舉走出來的人雖然不算多,但十幾年來也不算少。”
    “當初父皇將人交給兒臣安排後除了進了科學院的一批大部分都被兒臣下放下去曆練了。”朱厚煒說道。
    “而這下放他們許多人發現,就算他們在鎮國書院已經是跟百姓們打成一片經曆過專門教育的,但地方還是會有一些幹實事的小吏在基層幹事的能力不弱於他們。”
    “甚至因為對地方的熟悉程度更高,他們在一些事情的辦理上還能更有效率。”
    “但任憑他們幹的再好,他們永遠都無法再向上有太多的奢望。”
    “坐在縣太爺上的家夥就算是個繡花枕頭,隻要他有功名,他就永遠壓這些幹實事的人一頭。”
    “父皇,您覺得這樣對大明真的有利嗎?”
    弘治皇帝蹙眉,明白了朱厚煒的意思,但正是因為知道其中的涉及,他才更加慎重。
    “選吏為官,這種程度的變革不是開玩笑的。”
    “它觸動的,是天下士子的人心。”
    朱厚照倒是不以為然:“早該動了。”
    “父皇不知您聽沒聽過一句話: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體,其亦由是。不動則病,病久則死;用之則利,不用則廢。”
    “這對製度進行改革跟看病是一樣的。當發現了一處弊病如果不想著去進行優化去改善,等到時間久了,它就算隻是個小問題也會釀成大災禍。”
    “不能忍受刮骨之痛,日後保不齊就會因此喪命。”
    “況且,日後他們未必就不會想要選官為吏的製度。”
    “畢竟弘治二十一年的科舉,鎮國書院再度霸榜,據說地方上都有人想要開設附加試的補習班了。”
    朱厚照雙手一攤:“要動,得主動牽著他們的鼻子走,執天下牛耳。”
    弘治皇帝聽著,內心的糾結程度不言而喻。
    良久後他才再度眼神複雜的看向朱厚照、朱厚煒。
    “你們倆這哪是打算安穩個三五年,這分明是打算在這三五年給文人世家挖大坑啊。”
    新官製一旦推行,還不知天下讀書人會有多麽大的動蕩呢......
    “這算什麽,還有士紳一體納糧、稅法改革等等許多點都還沒說呢。”
    “說出來怕嚇死你。”
    朱厚煒心中暗自嘀咕。
    別看大明現在是愈發強盛,但不去動一些根本上的東西,它算能延長幾十年上百年的輝煌也總有落幕的時候。
    朱厚煒倒也不是不允許它落幕,但和平的樹立一個變革、變法的意識讓每一代的有誌之士來改變弊端走向新時代總比日後內部流血動亂便宜了外麵的家夥要好吧?
    雖然這條路很難走,但朱厚煒覺得貴在嚐試。
    你不親自走一走,怎麽知道此路不通?
    “穩一點,別動作太大。”
    “厚照你也是個當爹的了,厚煒過幾年也該娶妻生子了,做事要沉穩切記治大國如烹小鮮急不來。”
    “然後......放手去幹吧。”
    “還有朕呢。”
    弘治皇帝長歎一聲,拍了拍兩人的肩膀。
    他愈發跟不上思路了。
    且看這所謂的五年計劃兩人做的怎麽樣吧。
    若是真能如他們預料般做的好,他也是時候退位讓賢含飴弄孫了。
    嗯......
    想想怎麽還有些寂寥。
    弘治皇帝搖搖頭,轉身朝外走去。
    不管了,去看寶貝大孫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