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四方雲動姑蘇城(四)
字數:3140 加入書籤
唐順之等人走後,就開始積極的準備起來了。
現在蘇州的大軍要開拔了,朱載坖也自覺了起來,老老實實在按院中不出去,同時他也和講官們商量此行的收獲了。
此行除了收獲了大量的欠糧,最重要的就是對於東南的情況有了一個具體的了解,朱載坖知道,自己不可能每次都親自前往蘇鬆催征,要想辦法製止土地兼並,保證國家稅收才是真的。
同時朱載坖還把海瑞叫來了,這讓一眾講官們有些摸不著頭腦,他們好歹也是翰苑菁華,海瑞連個進士都沒考上,他們不明白朱載坖為什麽會看重他。
人都到齊後,朱載坖問道:“蘇鬆一行,諸位有什麽看法?現在這事體又該怎麽解決?”
看法其實很簡單,土地兼並已經非常之嚴重了,再不想辦法解決,恐怕到時候流民遍地,國將不國矣,在座的都是大明的人尖子,怎麽會不明白這種情況。
海瑞當先說道:“殿下,現今貧戶不堪差稅,逃徙他方。 產業間有存者,裏遞占耕;可開墾者,富家修砌,因而據為己業;及詭寄飛灑,挪移界址,改換冊籍。有力大戶,山地開墾成田,厚收薄賦,積及今日。有田者無稅, 無田者反當重差。逃戶錢糧,灑派存戶, 苦樂不均,民窮為甚。”
幾位講官不禁愕然,這是誰的部將,竟如此勇猛,一點不講官場潛規則了,畢竟上麵是裕王講官,又是兩榜進士,按照官場的潛規則,起碼應該等進士們發完言你這個舉人才有說話的資格,沒想到海瑞竟然自顧自的發言了,全然不把幾位講官當回事。
李春芳脾氣好,當然不會跟他計較什麽,但是高拱顯然已經極不開心了。朱載坖連忙說道:“海瑞就在地方,對於市井民情還是了解的比較多的,不妨聽聽。”
有了朱載坖的話,幾位講官才繼續聽海瑞說下去,對於東南現在實施均徭,海瑞一樣毫不客氣,他說道:“殿下,徭而謂均之者,謂均平如一,不當偏有輕重也。然人家有貧富,戶丁有多少, 稅有虛實。富者出百十兩,雖或費力,亦 有從來。貧人應正銀,致變產、致典賣妻 子有之。若不審其家之貧富,丁之多少, 稅之虛實,而徒曰均之雲者,不可以謂之均也。”
張居正問道:“那依海司理(推官別稱)之意,應當如何均徭?”
海瑞於是闡述了自己的看法,雖然按田畝征稅、按人丁征賦本是朝廷正理,海瑞則主張在征徭役時也要以田地多少而不以人丁多少征收,其本質就是要以重稅打擊富戶,以寬稅緩解貧戶,把賦稅的重點從無地的農民轉移到有田產的地主身上來。
當然,要是海瑞僅僅就是這個看法,其實並不稀奇,之前的張璁也是這麽想的,這種看法在大明內部已經有不少士紳是這麽想的了。
但是海瑞就是海瑞,那是大明官場中不一樣的煙火,海瑞的下一個看法就是,除了統一尺度、核實田籍、嚴查隱匿詭寄等清丈田畝的常規手段外,海瑞還主張在清丈田地後, 除道路、古墓、廟宇等土地外,明確其餘不分宗室縉紳,宅塋園圃,一體派糧。
這下連講官們都震驚了,還能這麽操作的嗎?
朱載坖也問道:“海司理為何如此看?”
海瑞直接說道:“園囿宅塋悉與除糧,其誰 不廣園囿宅塋哉?不知此糧應加何人之身?”
好吧,海瑞這個思想確實很符合朱重八的思路,要是活在洪武年,絕對是朱重八的知己。
海瑞認為,現在在富戶大量圈地修築豪宅、耕地麵積減少情況下,若隻對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地征收田稅, 則會激化富戶改田為宅的行為,從而使貧苦的農民承擔更重的賦稅壓力。
而由於宅院本身並無農業產出,若是對宅邸征稅的話,改田為宅的富人事實上就承擔著更重的賦稅,這就有利於促使富人保全耕地而不盲目擴充宅院。
對於貧戶開墾荒山所得的土地,海瑞認為,隻可每年每畝納租一升,充鰥寡孤獨之用,原非正額,決不可攤派糧差,是為變相鼓勵貧戶開墾荒山,增加國家的糧食產出。
麵對海瑞這麽激進的看法,連高拱等人都勃然變色。
高拱直接說道:“此取亂之道也。”
現在士紳的勢力如此強大,隻可徐圖,不可急取,否則的話,一旦士紳們反撲起來,朝廷肯定是吃不消的。大明對於地方的控製看似很強,但是州縣庶務都把持在小吏手中,這些小吏不過是本地士紳在衙門的代言人了,朝廷派去的知縣等官吏和士紳們本質上合作關係。
朝廷可以調整稅賦,但是很多朝廷命令的執行,必須要靠士紳們的配合,沒有士紳的配合,州縣官吏將會寸步難行。
說白了,海瑞還是對三代之治無限推崇,想要恢複三代之治。誠然,現在社會秩序的動蕩,財政虧空的嚴重,其根源在於對宗室、官僚的過分優免, 對豪強隱田的過分遷就,對平民的過分盤剝。
但是想要恢複所謂的三代之治,甚至像海瑞所言的劫富濟貧都不是太現實的事情。現在唯一比較現實的辦法,就是清丈田畝,才能夠盡可能的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高拱和海瑞都是急脾氣,爭的麵紅耳赤的,在李春芳和張居正的勸解下才罷手,朱載坖隻是笑笑,看著若有所思的張居正,朱載坖還是先請各位回去,他自己也要好好想想此事。
什麽井田製,那自不必再提,其實大明的現在的問題就是兩點,一就是國家的稅收日漸減少,國用不足,二就是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一旦百姓負擔不起,就得淪為流民,這是最為可怕的事情。
所以說朱載坖必須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可是這兩個問題哪有那麽好解決?大明曆代君臣,無不想著解決此事,但是無不以失敗告終,朱載坖一時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隻得讓講官們先自己思量此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