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撲朔迷離案曲折(二)

字數:2854   加入書籤

A+A-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在將張寅等人押解到京師來之後,為了證明清白,張寅的二十多位鄰裏與友人不畏被謀反罪牽連的危險,從山西趕到北京為張寅伸冤。還沒等他們進北京城,戶科給事中常泰於嘉靖六年二月二十六日上《為捕逆賊以正國法以絕禍本事疏》。

    常泰在奏疏中稱:又訪得李福達死黨二十餘人,潛與大仁傳報消息,其間如魏慶、王玄、張公、吳保、張老人等廣攜財物,明住城外缸市李大仁屋內,朋同營救,輦轂之下豈賊黨縱橫之地!及照伊親薛濟、趙勝、楊拆等山西問擬供明,何冤可辯?乃令其家人薛奎、趙禮、賈文章扶同逆賊假稱分豁捏詞代辯,其情甚有可惡。

    人家隻是來為張寅作證的,常泰卻將這些人指為白蓮同黨,,這樣不但可以阻止他們為張寅伸冤,還得依謀反罪處死,這招甚為毒辣。

    但是接連幾次三法司會審都不如嘉靖的意,而且各項證據實在是出入太大,刑部尚書顏頤壽等乃改擬張寅造妖言律,這使得嘉靖極為不滿,禦批三法司:死刑大獄不可輕有出入,這起人犯,各官所問先後情詞不一,及著你每會問及多偏聽回護,不肯從公詳辨,謀反重罪先乃率意加人,今改擬妖言,亦不見追出妖書下落,這等含糊不明,有礙發落,必得原問原勘官員俱來質證,方得明白,各犯且都牢固監著。李玨、江潮、李璋吏部便推相應官更替。巡撫、兵部各差千戶一員前去,待各官交代,守催來京,畢昭也行文取來,原問三司官同並委官楊琦等都著山西接管巡按禦史,差官拘送前來,馬錄既已交代,不見回京,錦衣衛便差的當官校拿解來京,待各官俱到之日,奏請問理。

    在三法司多次訊問,無法得出結論後,嘉靖終於憤怒了。他認為這是朝廷官員們沆瀣一氣,明裏是打擊白蓮妖人,實則是借此機會攀咬郭勳,打擊大禮新貴。

    在嘉靖的強大壓力下,原審此案的李玨、李璋、江潮等人抵京之後,於嘉靖六年八月初三日,仍會官廷訊,乃歸罪於薛良,言良原與張寅有隙,將李五妄作李福達,李福達妄作張寅,並無聚眾謀反,惑眾稱亂等情。

    至此,方證得張寅並不是什麽反賊李福達。至於被誣詳情,仍需進一步審訊。

    嘉靖並不認可這個結果,繞了這麽大的圈子,就為張寅平反就行了嗎?簡直是在逗萬壽帝君玩咯?

    嘉靖當即下旨,將顏頤壽、劉玉、王啟、劉文莊、湯沐、顧佖、汪淵並聶賢、徐文華及江潮等,同各犯俱下三法司,署印官用刑推究,又原問官具言馬錄主張,所主何意。

    同時,為了防止舞弊,嘉靖令璁攝都察院、桂萼攝刑部、方獻夫攝大理寺,審理張寅案。經過一番審訊,對張寅家族譜係及其親屬關係理清後,又查得成化十八年山西黃冊內有李福達名字,彼時方七歲,至弘治二年王良、李鉞謀反時,方十四歲,豈有謀反充軍山丹衛之說也,計今嘉靖六年李福達年五十二,今張寅年已六十七,發就種種矣,何得以張寅即李福達也?

    須發盡白的張寅比崞縣李福達大出十五歲。並搜馬錄篋中有大學士賈詠、禦史張英、都禦史張仲賢、大理寺丞汪淵、工部侍郎閔楷私書,與馬錄等人所勾連的官員也大多浮出水麵,最終具得張寅被誣狀,使馬錄等締黨陷害張寅一家的罪行暴露無遺,張璁等對該案依法進行了判決。九月初七日,經世宗同意,後來,又將張寅案先後會問招稿集訂為一書,名《欽明大獄錄》頒布於世,以示刑罰之公。

    此案,最後由嘉靖親自處理,處罰之重,不亞於左順門。

    原告薛良判處死刑,為他作證的證人全部戍邊,張寅官複原職。馬錄陷人死罪但未得逞,判處徒刑。其他涉及此案被處理的各級官員有四十餘人。

    謫戍邊疆,終生不赦的五人:前山西布政使李璋、按察使李玨、僉事章綸、都指揮馬豸、前山西副使改任大理少卿的文華;謫戍邊境衛所的七人:給事中劉琦、張逵、常泰,禦史盧瓊、程啟充,刑部郎中劉仕及知州胡偉。

    削職為民的十一人:左都禦史聶賢,給事中王科、鄭一鵬、沈漢、程輅,禦史高世魁、任淳,南京禦史姚鳴鳳,郎中司馬相,評事杜鸞。

    革職賦閑的十七人:刑部尚書顏頤壽,侍郎劉玉、王啟,山西巡撫江潮,副都禦史劉文莊,大理卿湯沐,大理少卿顧學,大理寺丞汪淵,太仆卿汪元錫,光祿少卿餘才,工部侍郎閔楷,都禦史張仲賢、僉都禦史張潤,禦史張英,南京禦史潘杜、戚雄,由大理寺丞改任僉都禦史的毛伯溫。

    尚書、侍郎級的高官甚至比左順門之變牽連的更加多,成為嘉靖初年的大案之一。

    所有本朝一旦涉及白蓮教,都是極為慎重的,即便像陸炳這樣極得嘉靖信任的臣子,也要非常小心謹慎,免得觸碰到嘉靖的逆鱗,遭到反噬。

    所以陸炳建議道:“殿下,此案尚未審明查實,是否是白蓮妖人所為,尚無實證,殿下也不必先下定論,免得落人以把柄。”

    雖然此案已經過去近三十年了,但是誰也不知道當年的舊案會不會被翻出來,這麽多年以來,一直有官員想將此案翻過來,尤其是郭勳死後,更是是不是有言官上疏要求重審此案,以此反攻倒算大禮議。

    對於言官們的小心思,嘉靖洞若觀火,誰敢翻此案,都會遭到嘉靖的嚴厲打擊。嘉靖已經將此案和大禮議聯係在一起了,所以在本朝,任何有關白蓮教的案子,都會引起嘉靖的高度警惕,就是怕有人借機翻案。

    陸炳也是出於這個道理,所以才勸朱載坖先不要將此案往白蓮妖人上牽連,免得被嘉靖猜疑。

    :..cc

    ..cc。..cc(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