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黃冊督造憲臣勞
字數:2650 加入書籤
在李皇後的強烈抗議之下,朱載坖隻得暫時放下政務,帶著杜太後、李皇後在南京的皇家園林中遊賞,南京作為大明的留都,魏國公在南京百餘年的營建,各種園林精巧之極,魏國公又是皇親,考慮到南京宮殿久未住人,不如魏國公的園林精致。
朱載坖幹脆奉請杜太後暫住魏國公府的別業,園內幽篁綠蔭,白鷺飛翔。風水堪輿先生謂其為百鳥朝鳳之擊壤,是夏日消暑的勝地。
當然朱載坖也沒有閑著,一麵和南京的臣子們商量應該處理黃冊的問題,另一方麵,朱載坖也在和留守京師的高拱通過書信商量應該怎麽辦,東南的黃冊如果不能核實造冊的話,對於大明朝廷的財政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朱載坖之前的清丈田畝和清退投獻的成果就會付之東流。
朱載坖現在要做的就是通過黃冊、戶帖的重建,將朱載坖施行的一係列成果固定下來,將朝廷對於地方的控製落到實處。
就此事朱載坖不僅和張居正、高拱、楊博、海瑞這樣的部院大臣商量意見,聽取他們的看法,還和朱文科甚至是蘇鬆等地的州縣官員商討此事,甚至與致仕在家的前閣臣徐階、嚴訥、李春芳等人商量此事。
隨著和諸位官員們商量的深入,尤其是和州縣官員商討的多了之後,一個群體進入了朱載坖的視線之內,就是裏書,所謂裏書,就是在鄉裏負責賦役相關的書算手,他並非朝廷的吏員,但是從事的確實和朝廷賦役相關的大事,裏書的最主要的職責是對賦役相關冊籍文書的攢造與管理。
按照這些官員們介紹,縣衙有裏甲房,為裏甲役在縣應役之所,當有涉及匯總處理核算錢糧的事宜,如大造黃冊時,裏書便要到縣衙中辦公。裏書和縣衙中的書吏是不同的,官府書吏常駐衙門辦公,有規定的月供工食銀,是朝廷的經製吏員,按照朝廷的吏員新政,是要經過考選而來的。而編製冊籍的各類書手,則是依據資產而僉派的差役,常奔走於鄉裏進行田產賦稅的征收工作。
按照東南州縣的一貫規則,每裏書手一人,掌理黃冊的再額外配算手一名,常年負責填注黃冊的稱實征書手,以脫役裏長擔任,相 比於管理攢造冊籍的書手,算手、弓手職責的重心在於丈量會計。基層鄉裏日常的土地流轉,由裏書和算手、弓手相互配合完成推收登記,他們都不是大明官府的經製吏員。
這就解釋了為什麽黃冊總是失實的問題了,因為官府在僉派裏書、算手的時候,本來就是優先從富戶中僉派的,因為富戶才能讓自己的子弟去讀書識字,學習算術等事,要是僉派來一堆目不識丁的老農,怎麽幫官府辦事?
讓這些由富戶中僉派的所謂裏書去負責黃冊的修訂,他們不搞鬼那才是怪事呢。
按照戶部製定的黃冊修訂規則,各州、縣按照戶部的統一定式,謄刻印版,叫做清冊供單。填寫清冊供單是攢造黃冊第一步,按規定是各裏長、甲首下發清冊供單後,由各戶自行依式開寫。但是朱載坖很清楚,現在的農村,有多少人是識字的?
所謂自行填寫,純屬無稽之談,最後黃冊的填寫還不是落到這幫裏書的手中,百姓還不是任其糊弄,難怪不得黃冊失實了,所以楊博說的確實很對,隻有由裏書來填報黃冊這一事情不改,朝廷就算是設置督冊道,能夠起到多大的效果,也尚未可知。
按照當年重八哥在洪武二十四年下達的上諭,對於黃冊修訂中裏書的作弊行為,他肯定是很清楚的,所以在上諭中,對於黃冊修訂作弊的懲處是極為嚴厲的:“所在有司官吏裏甲,敢有團局造冊,科斂害民,或將各處寫到如式無差文冊,故行改抹,刁路不收者,許老人指實,連冊綁縛害民吏典,赴京具奏,犯人處斬。若官吏裏甲通同人戶,隱瞞作弊,及將原報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收過割,一概影射,減除糧額者,一體處死。隱瞞人戶,家長處死,人口遷發化外。”
對於黃冊作弊的懲罰,不可謂不重,但是朱載坖也很清楚,這就說明,在洪武末年,黃冊可能就已經不太真實了,這點重八哥可能也很清楚,所以才采取這樣的嚴刑峻法以保證黃冊的真實,但是現在看來,成效甚微。
朱載坖和州縣官員還有致仕在鄉的閣臣們商量此事的時候,都談及了這個問題,從填寫供單開始,計算人丁、田地和資產數目,確定各戶稅則戶等, 到編製各級黃冊,要求鄉裏職役富戶階層和縣衙官吏共同配合完成。而大明的一縣之官吏,除知縣、首領官、佐貳官為少數的朝廷命官外, 還有大量本地人擔任的書吏,縣鄉的日常行政事務也靠他們奔走完成。所以編造黃冊的人員除上級官員外,其他的吏員和鄉裏職役都具有較強的地緣認同。
說個不好聽的話,大家都是鄉裏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關係,指望縣衙的吏員去監督這些裏書,無異於天方夜譚,至於朝廷命官們,他們哪有那個精力去做這些事情,對於他們來說,隻要能夠完成考績,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至於這些東西,都是小節了,而且黃冊十年才修訂一次,不少縣官甚至都不怎麽了解黃冊的修訂過程,又談何監督呢?
雖然朱載坖在積極想辦法準備解決此事,但是海瑞可等不了了,他見朱載坖在自己上疏之後隻是召集臣子商量,但是並沒有具體的上諭下來,於是再次向朱載坖上疏。
海瑞在奏疏中稱:“國製十年大造黃冊,凡戶口、田賦之役,新舊登耗之數,無不備載。所以重國本而存故實也。今沿襲弊套取應虛文,奸吏得以那移,豪強因之影射,其弊不可勝窮。凡錢糧之完欠,差役之重輕,戶口之消長,名實相懸,曾不得其實也!”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