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3章 國失大將心摧折
字數:2588 加入書籤
經過大明的調停 ,三娘子、把漢那吉、黃台吉達成友好協議,黃台吉東遷到大寧鎮邊外住牧,原本屬於黃台吉的住牧地被大明、三娘子、把漢那吉予以分配,大明重新占有洪武年間所設立的塞外衛所,三娘子和把漢那吉得到了住牧地,而黃台吉也得以保全,總的來說就四贏,大明贏了四次。
在這份條約中,還明確規定了各部必須恪守大明劃定的住牧地,不得擅自遷移、擴張,如有違反,就是對大明的不恭順,大明也要派兵討伐的,同時諸部有矛盾也應該上奏理藩院來處理,而不是自行動兵,凡是自行用兵的,大明也要予以懲戒,本條約最終解釋權在大明,恭順不恭順由大明來判斷。
在達成協議之後,這份條約在經過都督同知把漢那吉、忠順夫人權同處分部務三娘子、順義王不他失禮和黃台吉的同意之後,上奏朱載坖予以批準,然後黃台吉首先在大明邊軍的監視之下從現有的住牧地轉移到大寧邊外去,而大明也要收複開平等塞外諸衛,不過現在由於道路荒廢,大明並沒有遷移一衛到開平去,而是先遷移一個千戶所去,然後對開平衛予以修葺,同時修通從宣府、大寧兩鎮到開平的道路,然後在遷移軍戶,陳兵戍守。
這樣一來,大明就在三娘子和黃台吉之間楔入了一顆釘子,日後就算是他們想再勾搭,在大明邊軍的監視之下,恐怕也不容易了。
雖然解決了這件大事,但是朱載坖並不開心,因為從大同鎮發來了急遞,潞國公、征虜大將軍馬芳病逝於大同右衛,麵對急報,朱載坖很是悲傷,馬芳為大明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如今更是在立下大功之後去世,對於朱載坖來說自然感到極為悲傷的,朱載坖很清楚,馬芳是強撐病體出征的,若是此次出征,也許馬芳還能多活兩年。
而被朱載坖派出去的陳矩也給朱載坖用急遞送來的奏疏還有馬芳的遺表,馬芳稱自己世受國恩,受世宗皇帝和朱載坖兩代天子厚恩,不能報答於萬一,實在是愧悔交加,而今去世,無有遺憾,希望朱載坖不必加恩,他的子孫都已經富貴,而且尚無功勳,不必因為他再加恩於子孫。
馬芳同時還向朱載坖在遺表中陳述了自己對於大明北部邊防的看法,馬芳認為,大明北部邊防,最要緊的就是開平、東勝、大寧和遼東四處,現在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都遭受重創,對於大明來說短時間是構不成威脅的,而對於大明來說,土蠻部顯然是北方最大的威脅,遼東、大寧兩鎮,互為聲援,是大明拱衛遼東的戰略要點,尤其是開原,是大明深入遼東,能夠提前偵察兀良哈部和土蠻部動向的要地,必須要重視。
開平、東勝則是將整個大明北方邊鎮串聯起來的要點,必須要重視,加強在這裏的偵察力量的配置,同時對於大明的騎兵訓練、培養包括戰馬的選育,馬芳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朱載坖攬奏之後,命令內閣和禮部商議馬芳的身後事,很快禮部就上奏朱載坖,認為給馬芳贈太師、特進光祿大夫、諡武靖等一係列恤典,但是這個結論當即就被朱載坖打回去了,朱載坖在禮部的回奏上嚴厲的訓斥了禮部堂官:馬芳矢誌不渝,自先朝效命,戰功天下聞名,今抱病出征,歿於王事,深可憫惻,爾部全然糊塗,胡亂上奏,豈不寒功臣之心乎?三軍將士以何視朕?豈不令北虜恥笑乎?禮部堂官著罰俸,涉事官員各訓斥有差,實心用事,明白回奏!
朱載坖的禦批下達之後,首輔李春芳等人就趕緊請求召對,對於馬芳的去世,他們知道朱載坖肯定是會大加封賞的,所以才先令禮部擬定了一個略顯寒酸的後事,來試探一下朱載坖,果不其然朱載坖對於禮部所擬定的這個方案是極為不滿的,甚至要處罰禮部的這些官員。
可見朱載坖要對馬芳大為封賞的決心,其實馬芳已死,就是加恩其實也並不為過,但是內閣想要知道朱載坖的底線是什麽,好安排下去,所以在朱載坖禦批下達之後,內閣趕緊請求召對,向詢問朱載坖的意思。
朱載坖的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首先是追贈王爵,這雖然看起來很過分,但是實際上在大明追贈王爵並不算什麽稀奇的事情,不管是開國的功臣還是靖難功臣,身後追贈王爵的也並不鮮見,甚至洪武永樂以後,追贈王爵的例子也不少,如張輔、張懋兩代英國公,張輔倒是從永樂年間就東征西討,屢立戰功,最後臨了還被英宗坑死了,確實是應當封王。
而張懋其實並沒有什麽戰功,身後也追贈寧陽王,而馬芳的戰功可是拿得出手的,自己生前就已經是潞國公的,也是死在征討途中,追贈王爵,其實並不算過分。
朱載坖接下的要求就有些炸裂了,朱載坖要求為馬芳在自己的昭陵附近營建墓地,讓馬芳陪葬昭陵,這個無疑讓內閣有些無法接受,大明不是沒有過功臣陪葬帝陵的先例,大明初年,太祖皇帝就仿效了漢唐時期帝陵陪葬墓的製度,在孝陵附近為一些功臣營建陵墓,陪葬孝陵,如中山王徐達、岐陽王李文忠等都被朱元璋賜葬鍾山之陰,陪葬孝陵。
不過這一製度在太祖晚年就被廢止了,洪武二十一年之後,不再有人被賜葬鍾山之陰。因為太祖晚年對於功臣的猜忌之心越來越重,洪武 二十年十二月,太祖頒布《大誥武臣》,凡三十二條,曆數了武官們的種種不是,言辭頗為激烈。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去世,按說作為太祖的養子,也追贈黔寧王,沐英是可以賜葬鍾山之陰的,但是連沐英鬥沒有陪葬孝陵,其餘的功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從洪武以後就再沒有功臣陪葬的例子了,現在朱載坖提起此事,確實令輔臣們有些詫異。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