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章 漕渠魅影迷霧深五)

字數:2658   加入書籤

A+A-


    而對於這些小官吏員,勞堪可就沒有這麽客氣了,打不得管糧郎中,還打不得你們這些小魚小蝦嗎?勞堪對於這些人,就是一個字,打,記不清楚了,打三十杖好好想想,狡辯喊冤的,就是直接掌嘴,雖然勞堪的辦法很簡單,但是確實管用,這些平日裏錦衣玉食的官吏骨頭能有多硬?
    在勞堪的嚴刑拷問之下,很快就交代了他們和江南的糧長豪紳們勾結,對朝廷的漕糧進行調換、盜賣的事情,不過令勞堪不解的是,他們雖然大規模調換本來應該交給朝廷的漕糧,但是每年交到京通倉的漕糧卻還是能夠保證,他們拿什麽保證這些漕糧呢?
    糧長們和這些倉場官吏們勾結,主要是將本來應該用於支付給運軍的運費也就是加耗部分予以貪墨,他們一麵增加對百姓的加耗,如朝廷規定的加耗是每石四鬥,也就是十分之四的加耗,但是實際上他們向百姓征收的,最少也在七鬥,有的甚至是一石兩鬥,極端的到一石五鬥,平均都在一石以上,也就是說,朝廷要收到一石糧食,糧長們要從百姓們手上收兩石。
    而這些多餘多來的糧食則是全部被這些糧長們和官吏們私分了,除了加耗本色之外,還有加耗折色,這些加耗原本也是為了補貼給運軍們的,但是也都被這些糧長們和官吏私分了。
    但是運軍們千裏運糧,沒有盤纏是不行的啊,漕糧是不能動的,而且是必須如數按時解運到京通倉去的,但是現在這些本應發給運軍的運費也已經被這些糧長們夥同官吏們予以私分了,運軍們也是需要路費的啊。
    於是在這些官吏的操作之下,允許運軍隨船附帶土特產。但限製為每隻船十石,並隻能易換柴鹽,後來他們發現利用這個漏洞,可以幫助他們去販運私鹽,畢竟上諭裏也說了可以攜帶土特產,你就是食鹽是不是南直隸特產吧?在這些官員和糧長豪紳們的運作之下,弘治時,朝廷將運軍可附載的土產數量增加至四十石。正德時又增加到六十石。
    而漕幫就是這些豪強糧長們控製運軍的工具,他們通過朝廷的漕船,幫他們販運私鹽到北方,運軍們也從此中獲取運費,好完成朝廷運輸漕糧的任務,但是到了現在,運軍多以夾帶回空、販私為業,由此而嚴重影響到漕運的正常進行。
    具體到這次的事情,實際上他們就是太過於貪婪導致的,正常來說,各倉兌運漕糧十月開始征收,十二月停止。官 軍到達時,便開始兌運。如果過期限沒有完成糧食份額,則監兌官等先行從重追究責任。也就是說隆慶十三年的漕糧、加耗和加耗折銀,早就征收完畢了,按理說朝廷要改革漕運的風聲,他們應該早就知道了,但是這些人就是利欲熏心,明明知道朝廷已經打算改革漕運了,但是他們仍舊將所有的錢糧瓜分的一幹二淨。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他們就是認為朝廷不可能這麽快就對漕運大動幹戈,畢竟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嘛,其實對於漕運,大明朝廷也不是第一次起了改革的心思,之前的曆代先帝,但凡想有一些作為的,無不在漕運上打主意,但是最終都無疾而終,沒想到朱載坖和張居正這一對君臣,都是個坐起立行的主,要做就是立馬做,一刻都等不得,朝廷剛剛放出風聲,沒想到隆慶十四年就進行改革,這下使得這些糧長們頭發昏了。
    銀子、糧食自然是已經分出去了,這東西,既然是分出去了就斷然沒有收回來的道理,這些豪強和官吏們,誰都不願意把自己到手的銀子給吐出去,而由於今年是第一年實行大規模的海運,無論是浙直總督楊繼盛、還是南直隸巡撫蔡國熙都是十分重視此事的,尤其是蔡國熙,親自坐鎮鬆江府,一袋糧食一袋糧食的查驗,這些糧長們想要蒙混過關根本不可能。
    唯一的辦法就是拆東牆補西牆,將各水次倉中曆年囤積的糧食和原本準備送京師的糧食先應付了蔡國熙再說,而朝廷還安排了兩百萬石的河運漕糧,他們很清楚,他手中的這些糧食是絕對通不過京通倉的查驗的,拿再多銀子京通倉的官員們也不敢收這種糧食入倉的,但是朝廷的漕糧是必須要起運。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將這些糧食照常起運,然後再製造事故損失掉,這樣賬不就平了嗎?隻有這樣,才能夠將他們盜賣漕糧的事情遮掩過去,他們認為淮安天妃閘是個好地方,因為這裏確實是經常出事故,每年有不少的漕船在此出事,而且過了淮安、徐州就出了南直隸了,再不動手就沒機會了。
    他們買通漕幫、纖夫以及管閘的官吏,共同作案,製造了震驚大明的天妃閘覆船案,就是為了掩蓋自己盜賣朝廷漕糧、販運私鹽的大罪,這麽多年以來,他們盜賣的漕糧何止千萬石,還有走私私鹽的攫取的巨額利潤,絕對是極為驚人的。
    勞堪命令這些官吏在供詞上簽字畫押,然後將一幹人犯釘鐐收監,同時將這些人的供詞以密疏形式急遞京師,然後才準備退堂。
    勞堪這才說道:“不想這樣一樁驚天大案,不消三言兩語,被老夫審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漕署的官吏們紛紛恭維道:“都是部堂大人明鏡高懸,秋毫必照也!”
    勞堪這才一拍驚堂木,說道:“來,退堂!”
    而赴徐州查驗水次倉的王國光等人,剛剛抵達徐州,徐州水次倉就突然起火,倉敖一 百座,房一千間,全部付之一炬。其中儲存的蘇、鬆、寧、池、廬、安、廣德等處的漕糧顆粒無存,王國光嚇得從馬車上跌下來,說道:“這下禍事來了!”
    而當夜,羈押在漕運總督衙署的戶部常盈倉管糧郎中和已經招供的數名官吏,在漕運總督衙署內離奇死亡。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