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9章 藩府遷移宗室新三)
字數:2543 加入書籤
要移藩,首先當然得是將現存的藩府給統計出來,在朱載坖的命令之下,禮部和翰林院將現在的所有藩府情況予以 統計,現在大明尚有的藩府的情況如下:秦藩,藩地陝西西安府;晉藩,藩地山西太原府;周藩,藩地河南開封府;魯藩,藩地山東兗州府;蜀藩,藩地緬甸鎮南府;代藩,藩地山西大同府;肅藩,藩地甘肅蘭州府;遼藩;藩地緬甸仰光府;慶藩,藩地寧夏鎮;岷藩,藩地湖廣武岡州;韓藩,藩地甘肅平涼府;沈藩,藩地山西潞州;唐藩,藩地河南南陽府,還有一個郡王,靖江王府,藩地廣西桂林,這些都是現在尚存的太祖親封之國。
成祖所封之國現在就剩下一個了,趙藩,藩地河南彰德府,這些就是大明世襲罔替的親王們。
然後就是仁宗以降的藩王們,鄭藩,藩地河南懷慶府;襄藩,藩地湖廣襄陽府;荊藩,藩地湖廣蘄州;淮藩,藩地江西饒州府;德藩,藩地山東濟南府德州;崇藩,藩地河南汝寧府;吉藩,藩地湖廣長沙府;益藩,藩地江西建昌府;衡藩,藩地山東青州府;榮藩,藩地湖廣常德府。
這些就是大明現在尚存的藩王們,可以看的出來,湖廣、陝甘、山西三地是是藩王們比較多的地方,而且這些藩王們很多都是太祖朝就冊封的,這就導致一件事情,就是這些藩府的人口眾多,也都是強藩,這也是朝廷移藩的重點對象。
朱載坖和朱翊釴還有閣部重臣們在文華殿商量此事,移藩可是個大工程,首先就要確定的就是移哪些藩王,還有就是向哪些地方遷移,對於這點朱載坖認為,首先應該遷移的就是哪些人口眾多,又聚集在一起的藩王們,將這些藩府遷走,以減輕地方的負擔,所以在移藩這個問題,肯定是山西、陝甘、湖廣等地的這些人口眾多的藩王們。
然後就是遷到何處去這個問題,朱載坖認為,主要應該考慮兩個方向,第一就是朝廷新收複的領土,如哈密、河套、大寧等處,用這些藩王們和他們的人口去增強朝廷在這些地方的控製能力,第二就是在之前沒有建藩的一些邊疆省份,也要設立藩王,以加強朝廷對於此處的控製,主要說的就是雲貴兩地,對於這些地方看似已經是大明的領土了,但是還是存在著大量的土司,朝廷要推行改土歸流,也需要加強朝廷在這些地方的實力,同時移藩將大量的人口、尤其是軍隊遷移到此地,能夠加強朝廷的實力,為朝廷進行改土歸流創造條件。
張居正說道:“陛下,移藩是大事,不可操切行之,還是要分批移藩才行。”
這點朱載坖當然是清楚,朝廷不可能一下子就將會這麽多的藩王全部移藩,這樣對於朝廷的財政也是吃不消的,朝廷要為藩王們在新的就藩地建立王府,安排護衛和相關的人員,這些都需要資金和時間,所以肯定是要分批進行的。
朱載坖認為,首先是要向遼東、雲南和貴州和西域遷移藩王,因為這是哪個地方朝廷的控製力還是比較強的,而且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夠為藩王們和他們的隨從提供足夠的物質條件,向新收複的大寧、東勝、開平、河套等地,朝廷還在忙於修複邊牆城堡和安置衛所等事情,根本沒有餘力還安置這些藩王們,現在這些地方還不具備安置藩王的條件,根本不能安置這些藩王,所以必須要等到這些地方的經濟有所發展了之後再移藩過來。
朱載坖認為哈密、雲南、貴州可以各移一藩,遼東可以移兩藩去,現在的問題就是應該將哪些藩王遷移過去,朱載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楚藩,這幫人桀驁不馴,一天到晚都給朝廷惹是生非,就應該把他們遷移到遼東去,免得他們整日給朝廷找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零散的廢藩旁係小宗,也一塊打包送走,主要是寧王、徽王和旁係宗室們,當年寧王作亂,但是寧王一係的宗室們並不是全部都被廢為庶人了,第一,宜春王朱拱樤、瑞昌王朱拱栟參與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因此全部讓他們自盡。子孫都被發配到鳳陽城內圈禁。第二,樂安王朱宸湔、弋陽王朱宸汭不僅沒有參與叛亂,反而主動表示與朱宸濠翻臉。即便是這樣,武宗還是削減了他們三分之二的宗祿。
徽王也是如此,嘉靖三十五年,第四代徽王朱載埨因罪被廢為庶人,徽國被廢封,但是徽藩小宗不受影響,這些罪藩小宗,這次就一道打包送走,除此之外就是要調幾個強藩去這些地方。
朱載坖認為,首先就是遼東,這裏是京師左臂,地位極其重要,應當予以遷移強藩,充實遼東的人口,而且遼東在這幾個地方中也算是相對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又離京師不算太遠的地方,朱載坖認為在遼東和遼東各移一藩,以充實遼東。
張居正建議移周藩和沈藩赴遼東,原因也很簡單,周藩現在大明宗藩裏人口最多的一藩,現在宗人府登記在冊的人口中,周藩在世宗室人口多達5235人,包括46位郡王、1349位將軍、2559位中尉以及1000多宗女。這還是已經請名分封了的,還有大量沒有請名分封的宗室,將周藩移藩到遼東,可以極大的增加遼東的人口,充實遼東,加強朝廷對於遼東的控製。
沈藩則是因為在山西太過於擁擠了,現在山西一地就是晉、代、沈三位藩王,對於山西地方來說壓力巨大,而且沈藩人口不多,遷移相對比較方便,向遼東遷移一大一小兩藩,也足夠增加遼東的人口了。
朱載坖認為這個建議還是可以的,然後就是雲南、貴州和西域這三個地方應該遷移哪些藩王過去了。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