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5章 泉貨事重閣部憂

字數:2573   加入書籤

A+A-


    在朱載坖的督促之下,大明迅速開始為移藩作準備了,朱載坖計劃在三年之內將第一批移藩的藩王安置到位,然後開始第二批的移藩,而張居正的關注的重點就是一條鞭法的攤丁入畝在大明的試行和推廣,尤其是各種賦役的折色,耗羨的折算,還有本色與折色之間的比例。
    就此事朱載坖與內閣、戶部、司農寺等相關衙門商量了很多次,有關田賦的折色問題,朱載坖認為本色田賦的征收和轉運必須保證幾點,第一就是朝廷的軍運和開中運輸的糧食要足夠,這是最關鍵的,事關關河寧定,這可不是小事,對於這個要求,無論是朱載坖還是大臣們都是予以支持的。
    其次的一部分就是用於倉儲的糧食,這部份糧食包括兩部分,第一就是地方的常平倉、備荒倉糧食,朱載坖認為朝廷要在各地建設常平倉、備荒倉,同時按照人口的多寡儲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對於這部分糧食,臣子們也認為沒有任何的異議,畢竟這些糧食到時候可能救命的,朝廷隻要有足夠的能力賑濟,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民變和流民。
    還有一部分就是轉運到京通倉中來的糧食,對於這部分糧食,君臣之間的看法還是有些差異的,張居正認為現在京通倉的糧食已經是足夠使用了,而且現在通過海運而來的糧食數量很大,價格也便宜,從成本來說遠遠比朝廷征收本色然後再運輸到京師來的成本要劃得來的多。
    張居正認為這部分的田賦完全沒有必要再按照本色征收,應該完全折色,但是朱載坖還是有些不放心,他擔心的是是一旦海運出現問題,或者說地方出現大規模的災荒的話,朝廷手中必須要掌握足夠的糧食,來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雖然現在京通倉的存糧常年超過一千萬石,但是朱載坖很清楚,京通倉要負責京師附近的駐軍還有在京文武官員們的祿米發放,還要接濟薊鎮、大寧、宣府三鎮官軍的糧秣,實際上可供動用的數目並不多。
    朱載坖早就準備大規模擴建京通倉,將京通倉的存糧提升到兩千萬石的規模,所以朱載坖還是認為應當保留部分本色田賦向京師轉運,以保證京通倉的糧食儲備。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大明的錢荒問題,這個事情其實在大明是很正常的事情,大明一直的鑄錢量就非常之少,之前的大明朝廷一直也沒有想過此事,但是朱載坖通行製錢、銀錢之後,由於朝廷發行的製錢和銀錢成為了法定貨幣,而錢荒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來。
    按照少府卿張守直的奏報,大明這些年來已經鑄造了製錢兩千五百萬貫,銀錢超過五千萬兩,但是市麵上仍舊是泉貨緊缺,張守直擔心,朝廷對於賦稅的大規模折色還會進一步加劇錢荒的形勢,使得百姓在朝廷的新政中受損。
    這個問題也確實是朱載坖之前沒有想到的,因為朱載坖原本以為這麽多的製錢、銀錢投放市場之後,對於百姓來說應該不再存在錢荒的問題,朱載坖之所以要整頓幣製,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因為要掌握鑄幣權,同時獲取高額的錢息,同時改善民間以物易物的情況,但是現在的錢荒確實是朱載坖沒有想到的。
    朱載坖向張守直詢問錢荒的原因,畢竟這麽多的錢都投放到了市場上去了,按照道理大明的錢荒應該不至於很嚴重的。
    張守直也向朱載坖和重臣們解釋了原因,看似少府監向市場投放了這麽的錢幣,但是能夠到百姓手上的並不多,銀錢更多是用於海上貿易的結算,而銅錢則是一種重要的商品,因為之前大明是嚴厲禁止銅錢出海的,但是朱載坖在開海之後為了向周邊的國家輸出大明的貨幣,意圖在這些國家建立起大明貨幣的流通優勢,所以朱載坖接觸了製錢、銀錢出海的禁令,這就使得大量的銀錢和製錢實際上並沒有在國內流通,而是被販運到了南洋諸國和西洋商人的手上去了。
    再加上大量的銀錢掌握在這些從事海上貿易的商人手中,大明的錢荒問題還是要重視的。對於這個問題,朱載坖自然是很重視的,錢荒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否則的話,不僅會影響到張居正所推行的各項改革措施,而且會阻礙大明的經濟發展,所以不管是朱載坖還是張居正,對於此事都是十分重視的。
    朱載坖首先下達命令對於大明鑄幣的能力予以調查,尤其是少府監、內官監下的各個工場的生產能力,掌握大明的鑄幣情況,然後就是通過各地方官府、駐地錦衣親軍了解市麵上貨幣流通的情況,還有就是向一些大商人了解在實際的交易中使用製錢、銀錢的情況。
    朱載坖還通過李朝觀、徐璠、王直等人了解大明的銀錢等各個領域的流通情況,很快各地的消息就回到了朱載坖的案頭。
    和朱載之前的預料的差不多,市麵上錢荒最嚴重的就是南直隸、浙江、廣東、福建、緬甸、京師、山西、北直隸這個幾個省份,他們都是大明的沿海沿邊省份,海上貿易頻繁,對於銀錢、製錢的需求極大,而內地就要相對好一些。
    而且在具體的錢荒的表現上,也是有不同的表現,沿海各省份是製錢、銀錢都缺,因為無論是製錢還是銀錢,在這裏都有市場,就是將大明的嘉靖、隆慶通寶直接予以轉賣,都是有利可圖的,而在北方的沿邊省份,這是主要缺銀錢,因為蒙古人對製錢不感興趣,他們認為銅錢沉重,不如製錢方便,而且為了防止大量銅錢流入草原之後被熔鑄成為箭鏃等物資,大明對於銅錢流入草原是嚴厲禁止的,所以在北方沿邊各省,缺乏的主要是銀錢。
    朱載坖再次召集重臣們,商量有關錢荒的事情。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