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焦屍的身份

字數:3662   加入書籤

A+A-


    雲省。
    當馬向東和張慶祿乘坐飛機降落在了雲省的首府之後。
    剛從機場出來,就看到一個中年人舉著他們兩個人名字的牌子,於是兩人一起走了過去。
    “曾誌剛同誌……”
    “啊,就是你們呀,幸會幸會,老陳在電話裏都跟我說了,走,咱們上車吧,先休息一下,人我們已經找到了,就等著你們帶來的樣本了!”
    兩個人一聽,這邊的工作已經做得很細致了,省得他們來到這裏之後還得四處亂跑,現在他們需要等的就是一個結果。
    “那好吧,咱們上車慢慢聊!”
    兩個人一起上了,曾誌剛那輛越野車,車子是豐田的霸道,一路開著在市區,不過帶的是普通的牌子,沒有任何公安係統的標誌。
    其實這輛車平時是用於偵察的,所以外觀看起來和民用車輛沒什麽兩樣。
    曾誌剛偶爾開著這輛車,來機場這邊接客人,主要是車裏的空間夠大,另外去一些地方也方便,尤其是雲省這邊,山高路遠,路況也不好,要是有的車靠不住,把自己扔到半道上,那可就麻煩了。
    車子一路把他們帶到了招待所,辦好了入住手續之後。
    兩個人把宗誌剛留下,在屋子裏喝了一杯茶。
    順帶著把案情梳理了一下。
    “根據我們這邊的調查,那個叫金輝的青年來這邊插隊的時候是七十年代,當時他跟所在大隊的一名本地的婦女結婚了,那個婦女家裏一共有六個孩子,她的幾個姐妹都在,父母已經不在了,我們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他的兄弟姐妹來查驗他的dna!”
    “人已經找到了,那我們什麽時候可以開始!”
    “我現在就把樣本送過去,他們那邊采集工作提前已經做好了,隻要樣本出來之後,檢驗的結果應該很快,你們在這兒稍微等兩天吧,這兩天在昆城這邊好好轉轉,我們這邊的風景和氣候還是不錯的,這幾年治安也大有改善……”
    這一趟下來,老馬和老張,算是享福了。
    來到了這裏之後,曾誌剛把一切都料理妥當了,然後他還專門給兩人找熟人安排個旅遊團,幹脆就趁著這個功夫在昆城好好轉轉,順便等待著報告的結果。
    此時曾誌剛離開之後,就帶著樣本先回去了,過去之後,他把樣本送到了檢驗機構。
    “麻煩你們加急處理,這個是以前老陳專門交代過的案子!”
    “好的!陳主任,現在還在部裏嗎!”
    “聽說要下放了,現在在冀省那邊當副市長……”
    “終於熬上副市長了,那幾年在雲海的時候,他就該進市委的……”
    “是啊,兜兜轉轉,當初要不是那麽一封舉報信,老陳也不至於走了這麽多年的彎路啊,不過好在現在,好人也算是得了好報……”
    曾誌剛知道,陳青峰在雲海這邊的政法係統有很大的名聲。
    當初雲海縣是個什麽地方,現在那裏幾乎成為了全省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疫苗產業,中藥產業,茶葉,還有邊貿。
    讓雲海幾乎成了整個湄公河流域的一個區域經濟中心。
    現在雲省這邊打算加大投入,向上級部門申請在雲海那邊設立經濟特別區,甚至還打算進一步擴大雲海的免稅區。
    甚至之前和陳青峰一起搭班子的,雲海縣的幾個領導,現在也一起升遷,全都到了市裏工作。
    一想到這個,曾誌剛就覺得當初的事情對老陳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晚上,曾誌剛請兩個人吃飯,老馬和老張以前跟陳青峰在石門那邊當過同事,說起陳青峰幾個人,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吃完飯的第二天,兩人好好的睡了一覺,緊接著就出門去旅遊了。
    曾誌剛有個親戚在昆城這邊當導遊,於是就帶著兩人在昆城這邊四處轉了轉,這邊的風光是真不錯,而且氣候適宜,說實話,兩個人剛來的時候,沒覺得這趟旅途有多輕鬆。
    花了一天的時間,嚐了嚐本地的米粉,順帶著還去了一下當地有特點的旅遊景點,喂了喂海鷗。
    緊接著,二人就在賓館裏休息了一天,等到了當天晚上報告剛好出來。
    曾誌剛拿著報告敲響了他們的房門。
    “唉,老曾,怎麽樣?”
    “報告出來了,你們看吧,完全符合,那個樣本就是金輝的老婆!”
    這麽多年,這個案子之所以懸在那裏,就是不知道死者的身份,現在死者的身份一下子查清楚了。
    這個案子就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我們打電話跟老陳說一聲!”
    “報告剛出來,我就跟他聯係過了,他說這個案子既然已經有了突破,你們兩個也不著急回來,要不再多待幾天!”
    “別了,我們兩個能在這兒休息一天,已經不錯了,心裏有事兒,玩兒也玩的不踏實,我們還是盡早回去吧!”
    “唉,幹咱們這一行的都是勞碌命,閑下來都不會休息,行,那我給你們訂最快的機票!”
    “麻煩了,什麽時候你到石門那邊,一定找我們,到時候我也請你嚐嚐我們石門那邊的特產!”
    “一定!”
    曾誌剛給他們訂了第二天的機票,當天下午兩個人就飛回了首都這邊。
    不過此時,陳青峰還在忙著處理關於紡織廠這攤爛攤子。
    紡織廠的工人有將近七千人,整個廠區當初采購的是日本的設備,製定的計劃是從紗線一直到成一整套的流程,這些設備都很先進,當初安城紡織廠可是下了大力氣的,可惜設備剛調試好,結果市場的風向就變了,一下子從緊缺經濟時代過渡到了市場經濟時代。
    生產出來的產品,如果沒有市場競爭力,根本就賣不出去,積壓的庫存一大堆。
    銀行的貸款也收不回來,這些設備也隻能停在這裏。
    當初廠裏的領導花了大價錢想要給廠子謀發展,但是大勢上麵卻不幫他們。
    而現在,清楚後世走向了陳青峰,卻覺得紡織廠這邊大有可為。
    六萬平米的廠房,從紗線到成衣的整個全鏈條生產流程,放眼整個冀省,安城紡織廠底子都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