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 安城紡織批發市場

字數:3433   加入書籤

A+A-


    自從到了安城。
    陳青峰享受普通人的時光已經很難得了。
    倒不是,他現在突然變得有名了。
    主要是隻要一出門就是前呼後擁,有司機,有秘書,有的時候他就想在路邊吃一碗牛肉麵,都變成了奢望。
    不過,這半年多來的工作,也讓陳青峰對於自己的生活規劃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他是真的想在安城做點事情,上輩子,雖然他隻是一個小警察,但是平時跟同事們聊天,也沒少關注這些國家大事。
    畢竟這是國內老百姓最喜歡的話題。
    很多事情以前身處其中的時候不覺得,但是很多年之後,後知後覺,反而覺得當年如果某些方麵能夠做一下改變,結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樣。
    九十年代,很多國企大廠都陷入了困局。
    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方麵是國際形勢發生了改變,一方麵是國內的經濟發展已經過渡到了從前,由緊缺經濟時代到市場競爭的時代。
    標誌性的事件就是九十年代發生的電視機價格大戰。
    想象一下,在九十年代,電視機這個行業還是屬於科技含量比較高的行業,連這樣的行業都陷入到了極度的內卷之中,在這種情況之下,其他的行業慘烈到什麽程度可想而知?
    可是另一方麵,這些被淘汰的國企,去掉的產能,隨之而來,帶來的則是鄉鎮企業的繁榮,這些從國企淘汰的設備,直接流向了一些鄉鎮企業的小廠,而等到入市之後,這些掌握了更先進機械設備,擁有了曾經隻有國企才有的產能的小廠,一下子抓住了機遇。
    於是後麵才有了入市之後蜂擁而來的海外訂單造成的經濟繁榮。
    這前後不過就幾年的時間,如果安城紡織能夠熬過這一波,那麽後麵等待的將是長達多年的康莊大道。
    所以這幾天,陳青峰除了必要的應酬之外,基本上都是在家,為安城的經濟發展規劃未來。
    至於應酬,陳青峰現在在安城紡織廠的訂單主要來自於陳小雪,陸金華他們,當然還有來自海外的張先生。
    安城紡織是一家大型的紡織廠,可以實現從棉花到成衣的完整步驟。
    不過陳青峰打算把成衣的生產逐步剝離出來。
    安城紡織隻抓住最基礎的紡織就可以了。
    陳青峰打算效仿後世在首都這邊形成規模的動物園批發市場,在安城這邊打造一個服裝批發市場,這樣一來可以輻射整個山海關內外,還有整個華北地區,甚至可以遠到淮海流域,以及魯省。
    上輩子,陳青峰一個同事的女兒,大學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後來就開了個淘寶網店,在網上賣衣服,當時才剛剛興起,所謂的一件代發,那個時候這種商業模式比較新穎,主要是沒有庫存,而進貨的渠道根據同事的描述,主要來自於兩個地方,一個是華南,主要是羊城的三元裏一帶,還有一個則來自於杭州的四季青。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個服裝批發基地,據說某個帶貨女王曾經就在這裏經營過服裝生意,隻不過後來因為稅務問題被封殺了。
    而這裏就是風光無限的動物園批發市場。
    不過很可惜,這個市場在一零年之後,因為政策原因逐步疏解,隨後徹底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
    但是安城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樣一個城市,其實更適合像這種批發行業的發展。
    不過這麽大的一筆投資,陳青峰可不敢專門找一個人來負責,於是這天晚上,在離開安城之前,他專門宴請了自己多年的好友。
    “老王,以前咱倆想見麵,那可容易的很,現在怎麽感覺咱們喝一頓酒,現在越來越難了!”
    “那還不是因為你現在越混越好!”
    “這話說的,看來你是挑我理了!”
    晚上陳青峰主動張羅吃飯,帶著陸文婷,還有陳小雪,再加上陸金華,王愛民,幾個人齊聚一堂,說實話,這些年大家想聚一聚,實在太難了,去年一共就見過幾麵。
    不過,陳青峰這個人有一個好處,有什麽好事都不忘了朋友,去年的時候,陳青峰張羅陳小雪去買認股證,三十塊錢一張。
    當時也張羅著陸金華和王愛民一起去滬上采購。
    他們當時還不覺得,覺得三十塊錢一張的認股證可能賺不到什麽錢,可是隨著認股證發放之後,國家開始在股市重新發放新股,而發放的這些新股很多都在短時間之內形成了暴漲的趨勢。
    這樣一來,很多股民就被刺激到了,可是沒有認股證,就沒有辦法買賣股票,於是原本三十塊錢一張的認股證,一下子漲到了四百多塊錢。
    等到了後麵,陳青峰讓陳小雪果斷在三百到四百之間脫手,兩百萬的投入,一下子賺了兩千多萬。
    而陸金華跟王愛民也跟著吃了不少的肉。
    “老王,咱們首都這邊動物園那兒我知道有個批發市場,平時客流量大不大!”
    “我聽說還行,不過我也去南方考察過,羊城那邊,有很多外國的客商,那邊的批發市場更大!”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你看安城這邊地處的位置,臨近首都,再加上我們那土地便宜,人工成本也便宜,最重要的是交通發達,你說你們要把之前石門那邊的紡織城搬到這邊來怎麽樣?”
    “紡織城?”
    紡織城是王愛民和陸金華之前發家的根本,兩個人以前在首都這邊隻是賣衣服的小商販,充其量,不過就是自己有一間服裝商場而已,而且商場還是租的。
    那個時候兩個人身價總共加起來也就幾百萬,後來因為在石門投資了紡織城,再加上陸金華從南方拉來了不少經營服裝和紡織生意的老鄉,因此兩個人的身價暴漲,再後來兩個人就飄了,去南邊經營房地產生意,要不是陳青峰想出了學區房這麽一個想法,兩個人大半輩子的積蓄基本上都要打水漂,甚至還要欠一屁股債。
    可以說,他們這些年來但凡是聽了陳青峰的話,基本上就沒有吃虧的。
    現在聽到紡織城的這個事兒。
    兩個人頓時也有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