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壽春戰局(上)
字數:6548 加入書籤
郭嘉聯想到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眼下曹軍著急進攻,幾乎沒有進行太多的攻心之術,硬拚著和袁術進行了持續性的攻堅戰,導致曹軍傷亡眾多,而且軍心厭戰。
郭嘉把當下的情況比較委婉的提醒了曹操。
曹操也正為此煩惱,所以整晚也是不怎麽開心。他見郭嘉有了計策,不禁要郭嘉講出來。
郭嘉說曹操也應該仿效袁尚攻打徐州時的方式,以輿論和漫天的書信擾亂壽春的軍民。讓袁術的君臣相互猜忌,讓袁術的士兵不願意繼續為袁術賣命。沒準就會出現徐州城那樣的驚天一變,成廉殺了陳宮!給袁軍打開城門,引大軍入城攻殺呂布。
曹操聞言點頭稱是,他也是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戰略戰術過於著急,總想著一鼓作氣攻下壽春,但是袁術最後的堡壘也不是輕易能擊破的。所以才導致當下的困局。不過曹操是向來不會認錯的,即便自己犯了天大的軍事失誤,曹操也不會認錯。但他會改錯。
所以才有經典的一句話,曹孟德,知錯改錯,不認錯!
作為古代的統治者,作為君主,即便自己做錯了,也要堅持自己是對的,這便是曹操的帝王心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
曹操聽了郭嘉的話,於是便安排郭嘉去做攻心戰的相應事宜。
同時他也想起了陳宮。
曹操端起酒杯,遙望著陳宮逝去的方向,心中湧起無盡的悵惘和哀思。當年,陳宮曾在關鍵時刻救了他的性命,這份救命之恩,他從未忘懷。
但陳宮因為自己錯殺呂伯奢一家且毫無悔意,最後也棄自己而去,也讓曹操耿耿於懷。對陳宮曹操的心情是複雜而矛盾的,但斯人已去,曹操仍舊是悵然若失。
回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曹操仿佛看到了當年與陳宮一同逃亡的歲月。他們曾同生共死,也曾意氣相投。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弄人。
他默默地吟誦著一首悼念之詩,詩句中飽含著他對陳宮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昔者共患難,一別生死絕。
東海礁石枯,黃沙埋君骨。
曹操的聲音在空中回蕩,仿佛是對陳宮的最後告別。他的眼中閃爍著淚光,心中充滿了對這位恩公的緬懷。
宴會之後,程昱私下麵見曹操,表示現在軍心有所動搖,戰士們的厭戰情緒有些高。畢竟之前的攻城戰太過艱苦和殘酷,底層的士兵漸漸忍受不住,所以士氣萎靡,消極情緒蔓延。
曹操有些懊惱的擺擺手,告訴程昱知道了,但他知道這是自己急功近利導致的結果。如今唯有停戰數日,休養一番。
但這麽不戰也不是辦法,曹操為一代奸雄,擅長洞察人心,他知道當底層軍士有怨恨情緒時,需要把他們的不滿情緒發泄出去,而不是讓這股情緒一直積累。若是好好利用和疏導,反倒是讓軍心士氣再度提升!
於是曹操想了一個好辦法,絕好的辦法。
他連夜把管糧官王垕叫來,此人負責軍糧物資倉庫的管理,平日裏他負責進糧和出糧,就連每日士卒們吃飯的用糧也是他來管理的。
曹操詢問王垕,糧草是否充足,每日士兵分糧是否充足。
王垕據實所言,汝南被攻下後,糧草充足,每日士兵用大斛分糧,都能吃飽。
曹操聞言後,則叫他以小斛發給士兵。
王垕為難的說道:“這樣做,軍隊會怨。何況當下糧草充足。”
曹操聞言一瞪眼,用責備的語氣說道:“此乃軍令!汝就如此辦,孤自有道理!但汝切記,不得說此事是孤讓汝辦的!”
王垕自然是畏懼曹操的,隻得按曹操意圖辦,不出兩日,曹軍部隊怨聲載道,就連將領也都十分不滿。畢竟吃不飽飯,士卒哪有力氣打仗?吃不飽飯誰不是一肚子的怨氣?
此時,曹操密召王垕,問起小斛分糧的事情,有沒有透露是曹操自己讓這麽辦的?
王垕如實所說,曹操下令不讓說,他自然是守口如瓶。軍中士卒和將領多以為是王垕的操作,與旁人無關。王垕還請求曹操恢複大斛分糧,保證士卒能吃飽飯。
曹操感覺時機差不多了,士卒的兩股怨氣,對攻城的畏難情緒與對吃不飽飯的怒火已經被共同點燃了。軍隊需要一個出氣筒,需要一個把負麵憤怒發泄的目標!而一旦這些個情緒宣泄出去,士卒們的士氣和戰鬥力便又恢複起來!
這時曹操對著王垕奸詐的一笑,看得王垕渾身起雞皮疙瘩!
曹操招招手,突然十分溫柔和客氣的說道:“汝近前來!”
王垕忐忑的走到曹操麵前。
曹操輕輕拍了拍王垕的肩膀,問起家常事,問王垕家裏可有妻室,子女,父母高堂可在。
王垕據實回答,自己有妻子,一兒一女,父親故去,母親尚在,與妻子都在許昌家中。
曹操聽後點點頭,繼續說道:“王垕,孤想問汝借一物,還希望汝不要吝惜!”
王垕聞言誠惶誠恐,作為軍事統帥的曹操還有什麽得不到的東西,何必向自己這麽一個小小的倉儲官糧官借用?於是問道:“丞相想借何物?”
這時曹操回到自己的座位,之後招招手,把許褚和兩個親兵叫到近前,之後對王垕說道:“孤想借汝項上人頭一用!請不要吝惜!”
王垕聞言立刻跪倒,用哭腔哀求曹操說道:“丞相!王垕無罪!小斛分糧之策並非是吾的主意!乃是主公授意!還請丞相念在吾有妻兒老母需要贍養,饒吾一命!”
曹操冷酷的說道:“汝不必記掛妻兒老母,汝死之後,孤會替你贍養她們。並在未來提拔汝的兒子,安葬你的老母。還會給汝的妻子一筆撫恤金。汝就安心去吧!”
說罷曹操一擺手,許褚立刻把王垕摁倒在地,之後堵住嘴,又與親兵一同將他綁了。王垕絕望的看著曹操,身體卻在許褚的巨力之下根本無法動彈。
隨後曹操傳令道:“王垕身為倉儲糧食官,竟然中飽私囊貪墨糧草軍餉,致使我軍攻城死傷慘重,士卒食不飽腹。此皆是王垕之罪過也!如今人贓並獲,推出去斬首示眾!
並告知夏侯惇暫行糧食官之職務!當天恢複大斛分糧,並提供酒肉犒勞三軍!兩日之後全軍再次攻城!生死一戰!”
許褚親自押解著百口莫辯的王垕出了中軍帳,曹操則默默為王垕施禮,輕輕說道:“不要怪孤!慢走!”
隨後王垕在千人指萬人罵的環境中推到行刑台上,並由許褚念了曹操的詔令後,行刑!
眾將領和士兵都“恍然大悟”,攻城失利,吃不飽飯都是被這小子害的!因此紛紛咒罵王垕,並感激曹操及時抓到罪魁禍首!聽到恢複大斛分糧,並分食酒肉後都是歡喜鼓舞!軍心士氣頓時恢複!
可憐王垕,被自己的主公栽贓陷害作了替死鬼,拿自己的腦袋鼓舞了三軍將士,就連自己被砍下的人頭都被憤怒的士兵們當球踢,最後變作一灘肉泥!
唯有郭嘉和程昱等謀士遠遠的矗立一言不發,為這位管糧官唏噓可惜。
曹操聽到帳外山呼海嘯的聲浪知道自己的計謀成功,接下來就看這幾日郭嘉攻心戰的效果了。
如果沒有效果,曹操還得繼續用這種損失巨大的攻城戰來對付袁術!他也無力抽身去對付袁尚。
但是命運是傾向曹操的,而他麾下的鬼才郭嘉又何曾令人失望過?
郭嘉也仿照袁尚在徐州時的策略,命人書寫了無數的布帛,係在箭矢上,之後射入城中,並由嗓門大的傳令官,日夜的對著壽春城說幾套固定的話術。
郭嘉效仿袁尚在徐州時的策略,派人準備了大量的布帛。士兵們將這些布帛仔細地係在箭矢上,使每一支箭都仿佛背負著重要的使命。他們站在城牆上,拉滿弓弦,將這些特殊的箭矢射向城中。
箭矢如雨點般落下,帶著係在上麵的布帛,在空中飛舞。這些布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如隨風飄蕩的花瓣,給原本緊張的戰場增添了一絲奇異的美感。然而,它們所帶來的信息卻是嚴肅而緊迫的。
城中的人們紛紛停下手中的工作,驚訝地望著天空中飄落的布帛。上麵的文字清晰可見,傳遞著郭嘉的意圖和策略。這些布帛成為了城中人們討論的焦點,引發了各種猜測和議論。
消息如潮水般湧入城中,謠言開始在袁術的內部蔓延。人們的臉上浮現出疑慮和不安,原本團結一致的隊伍逐漸出現裂痕。
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人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著各種傳聞。這些謠言如同導火索引燃了人們心中的恐懼和不信任,引發了內部的混亂和內耗。
袁術的將領們開始互相猜忌,懷疑彼此的忠誠和能力。他們在會議上爭論不休,意見難以統一,原本明確的戰略變得模糊不清。士兵們也受到影響,士氣低落,對未來感到迷茫。
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謠言愈演愈烈,不斷侵蝕著袁術軍隊的凝聚力。一些人開始暗中策劃背叛,而另一些人則選擇保持沉默,觀望著局勢的發展。
城市的上空彌漫著一片緊張和壓抑的氣氛,內耗逐漸削弱了袁術的實力,也為敵人提供了可乘之機。而袁術本人則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焦慮之中,他努力想要平息謠言,恢複內部的穩定,但卻發現自己的聲音越來越難以傳達給眾人。
而且袁術看誰都像是敵人都像是會背叛自己的人,懷疑所有人,甚至自己的太子袁耀!
然而諷刺的是,真正給袁術帶來威脅的不是他懷疑的臣子,而是一位外來者。
壽春皇宮,金碧輝煌,這裏除了是袁術的住所,還有被他一直軟禁在宮中的孫權。
孫權,身被困於這座奢華的宮殿之中,卻沒有絲毫的畏懼。他的目光堅定而冷靜,仿佛在默默籌劃著什麽。軟禁並沒有削弱他的意誌,反而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孫權唯一與外界溝通的渠道基本就是與他同來的周泰。孫權自從被哥哥孫策當做質子送到壽春,便隻有周泰在這裏照顧他了。
袁術以為將孫權軟禁在皇宮內,便可以輕易掌控他的命運。然而,他低估了孫權的智慧和決心。孫權在這座宮殿裏,暗中觀察著袁術的一舉一動,尋找著反擊的機會。
終於,孫權發現了袁術的弱點,就是朝廷中派係之間的爭鬥。袁氏宗親和閻象楊弘為首的功臣派鬥得劍拔弩張,針鋒相對!孫權巧妙地利用了宮廷中的權謀鬥爭。他與一些對袁術不滿的官員暗中勾結,逐漸積攢力量。
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便是過去任職長史的楊弘和陳蘭與雷薄。孫權可以說是把自己在江東所有私產都交給周泰進行了變賣和折現,用在壽春來收買官員和疏通關係。
原本楊弘等人不過也隻是和孫權虛與委蛇,經常拿錢不辦事,最終也隻是為孫權提供了更多與周泰見麵的機會罷了。
然而曹操利用郭嘉搞的攻心戰擾亂了壽春的軍心民心,大臣們浮躁不已,也為外界的消息搞得夜不能寐!誰都怕萬一壽春城破,曹軍殺進來後,曹操會清算這些袁術的官員!很多人便有了為自己找後路的想法!
這些官員的小算盤打得劈裏啪啦響,聯絡曹操,風險太大!一旦被袁術和保皇派發覺,便是滿門抄斬的橫禍,他們真心不敢!可是這城裏不止袁術一家,還有人代表著江東孫氏的勢力!那便是被軟禁於此的孫權!
江東孫策當下實力猛進,在袁術借給他兵馬後,孫策又從江東征兵,目前在江夏鎮與荊州劉表激戰正酣。據說從徐州戰敗的呂布也率領騎兵精銳投奔了孫策。江東勢力的戰鬥力如虎添翼。
一旦曹操破城,保護孫權一同投奔孫策便是最安全的一條後路,可行性也很大。
於是便有以楊弘為主,陳蘭和雷薄為輔的暗中支持孫權的一股力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