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涪陵之戰上1)
字數:5844 加入書籤
十五萬袁軍通過荊州西部向益州東部進軍,直逼涪陵郡!
涪陵郡的作戰壓力驟增,不過依托涪陵的天險地勢,蜀軍還是能夠阻擋袁軍的。
涪陵地形多丘陵山地,包括武陵山脈延伸部分,如武陵山大裂穀,其中多險峻之處。涪陵城的城池則建立在依山傍水的位置,正好可以遏製進軍之道。長江橫貫涪陵東西一百五十裏,烏江縱臥南北七十裏,兩條江河的切割作用形成了峽穀、台地等地貌,並塑造了涪陵“水繞青山山抱城”的獨特山水格局。
如果袁軍想繞開涪陵走山道進軍巴郡,那就要讓袁軍在崇山峻嶺之中龜速前行,隻要蜀軍切斷袁軍補給路線,袁軍別說十五萬,就是一百五十萬也得餓死在大山之中!
袁尚深知這一點,於是沒有想兵行險招的想法,就是要正麵拿下涪陵,而且涪陵之中有原史中兩位主動投降劉備的將領,張翼和孟達。如果能把這二人搞定,涪陵郡有可能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拿下!
張翼在原史中是劉貴的副將,劉備兵臨城下之時,張翼在劉貴身後偷襲一劍殺了劉貴,算是第二個魏延式的人物。不過張翼的領兵能力和武藝還算不錯,倒值得去拉攏。
孟達在原史中則是一位多麵叛將,最初是劉璋的部將,後來投降了劉備。劉備安排他和養子劉封鎮守上庸,後來劉備給劉封扣帽子,說他不支援關羽就把劉封殺了。其實上庸和麥城相隔超遠距離,壓根就不是支援的點,要支援總得講個距離吧,所以劉備無非就是找理由除掉劉封,防止幹兒子劉封搶奪親兒子劉禪的繼位權。要知道劉備在初遇劉封的時候可是許諾過給劉封將來嫡子地位的!劉備的腹黑可見一斑。
劉封被殺,孟達作為劉封的副將擔心劉備也把自己一並殺了,就背叛了劉備,率兵到新城,投靠了曹魏之主曹丕。曹丕大喜,並且對孟達本人也是十分器重,便給他募兵之權,讓他在新城招募和訓練士兵,用於魏國西部的屏障。
結果曹丕死後,曹魏政權更迭,一朝天子一朝臣,政策層麵變化很大,之前孟達的很多待遇都被削減了,恰好諸葛亮北伐,諸葛亮不斷的拉攏孟達,希望他投降回歸蜀國,並委以比魏國更好的待遇。孟達又同意了諸葛亮的拉攏,又叛變回蜀國了!這牆頭草和不要臉的程度比呂布還厲害!
不想司馬懿從宛城急行軍,在孟達叛變之前就剿滅了孟達的軍隊,為魏國奪回新城,諸葛亮的計劃因此破產。
涪陵之戰的核心就是如何與這兩員敵將取得聯係,並且威逼利誘他們投降袁尚。
因為蜀地艱險難走,加之雷公車龐大且費力,所以這次攻打益州,袁尚沒有帶雷公車。不過取而代之的,雲梯,攻城車,黃氏連弩等便攜的器械則是應有盡有!
袁尚還是老樣子在涪陵城前展現軍威,先用自身強悍的實力讓益州投降派的人看到自身實力和兵力的差距!
涪陵的守軍隻有三萬人,不過依托天險位置,袁軍想強攻隻怕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涪陵城下,袁軍十五萬人的龐大軍隊列陣整齊有序,士兵們身著鎧甲,手持兵器,軍容軍紀嚴謹,一片鐵血之氣彌漫在空氣中。
旌旗飄揚,五彩斑斕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映襯著藍天白雲,仿佛是一幅壯麗的畫卷。戰馬嘶鳴,蹄聲震天,騎兵們騎在馬背上,英姿颯爽,仿佛是一群鐵騎衝鋒的勇士。步兵軍陣嚴整,近戰兵種和遠程兵種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一看就是訓練有素的軍隊。
袁軍喊殺聲震天,袁軍士兵們高聲呐喊著口號,鬥誌昂揚,戰意昭然。戰鼓齊鳴,激蕩著每個人的心髒,仿佛在呼喚著戰鬥的開始。
整裝待發的袁軍士兵們眼神堅定,麵對著涪陵城的敵人,他們毫不畏懼,隻有勝利的信念。他們知道,這一戰將是主公平定天下的最後一戰,隻要這場戰役結束,天下就會重歸太平。同時這也是作為將領和士兵最後建功立業的機會了。
張合一臉淡淡的黑髯,形象頗為儒雅,手持張繡之前的兵器分翅金鳳槍,坐騎是匈奴那邊的汗血寶馬,作為一代猛將和儒將都是氣度不凡。張合多年未曾在袁尚直接指揮作戰,倒不是袁尚不信任他,反倒是袁尚信任他的表現。因為他作為徐州軍區的第一負責人,袁尚把剿滅倭寇的重任和駐守徐州的責任都完全交給他。張合的地位有些類似於曹操麾下夏侯淵的位置,都是在某個地區直接有調動兵權的軍團負責人。
如今張合再次追隨袁尚作戰,心中也是一直非常期盼。之前的中原之戰,赤壁之戰等大型戰役都沒有他出手的機會,作為一代驍將,張合其實是非常想衝鋒陷陣,為袁尚立下汗馬功勞的。畢竟他是袁尚最初就建立信任的將領,袁尚對張合是將領中最信任之人。當初袁尚就安插張合埋伏在袁譚身邊,可見君臣二人的相互信任。
廖化手持關平的遺物龍吟寶刀,身披銀盔銀甲,騎著一匹黃驃馬躍躍欲試,時刻準備衝鋒廝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廖化也多年未見袁尚,他一直在並州和徐州兩地擔任職務,中間基本沒有參加袁尚的核心戰役,隻有幾年一次的述職時候才會見上袁尚一麵。廖化是袁尚最初去淮南挑唆袁術稱帝時候收編的武將,追隨多年,也立下許多功勞,但始終沒有能在更大的戰場展現自己的實力和能力。所以廖化此次入川作戰同張合一樣都是十分興奮!都想在主公麵前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武藝和領兵能力,從而拿下更多功勞。再不立功隻怕天下平定後就拿不到這麽多戰功了!
霍峻手持長槍,身後跟著五萬荊州軍!霍峻武藝平平,但是治軍嚴整,有點類似於五子良將中的徐晃那般,他帶出來的兵個個都是服從命令的勇悍之兵!作為荊州將領存活的唯一將領,霍峻頗受袁尚器重,此時的霍峻已經是荊州防區的軍事負責人,這次霍峻也是抱著報答袁尚知遇之恩的心思來給荊州軍打出點名堂來!
袁軍從士兵到將領再到袁尚,都是眾誌成城,可謂上下同欲者!袁尚依舊是風流倜儻的同時不乏威嚴帝王之姿!頭戴紫金冠,身穿麒麟甲,腿上披著麒麟戰裙,腳蹬虎皮靴,胸口一個白銀獅子的護心鏡,雙手持一對鴛鴦雙刀,腰間誇著寶雕弓和飛羽箭,一舉一動都彰顯天人之姿。
蜀軍之人在城頭之上一方麵見到袁軍氣勢和數量都是心中震撼,同時又都對袁尚這位傳奇人物十分好奇!經過赤壁之戰和建業之戰,還有會稽的刺殺,袁尚已經從人轉化為神!民間流傳袁尚是真龍天子,不死之身的說法。當初會稽城中袁尚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射穿了腦袋,沒過兩天又完好無損的出現在人前。關於袁尚的傳說很多,幾乎都是傳得神乎其神,因此蜀軍將士見袁尚也都是難得一睹他的風采。
張翼和孟達見到袁軍之盛和袁尚之姿後也是私下溝通,這袁尚果然是真龍之象,天人之姿。至於不死之身的傳說不能確認,但是這縱橫宇內掌握千軍萬馬的氣勢絕對是真的!
劉貴看到袁軍的陣仗則是滿麵愁容!他是劉璋一手提拔的將領,算是劉璋的遠親,所以是劉璋的死忠。不然劉璋也不會派他駐守益州的東邊門戶。
作為涪陵主帥,劉貴自然清楚以蜀軍的實力是無法出城作戰的,隻能堅守城池。好在傳說中袁軍的雷公車沒有出現,不然就連守城都做不到。
袁尚自然知曉,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雖然雷公車因為距離和道路原因入不了蜀地,但是袁尚精明的頭腦則是隨身攜帶,畢竟腦袋這種東西,不隨身攜帶不太好。
袁尚此次專門還破例帶來了三位妻妾,黃月英和辛憲英是原本計劃帶來的,而臨行前袁尚還把蔡文姬帶來了,因為她麾下的袁尚“話劇團”也隨軍出征了。
這個“話劇團”則是袁尚攻心的利器!
袁軍十五萬人在後,話劇團的幾十人在前,這次要專門演戲給涪陵城的蜀軍將士們看。這也是不是袁尚的新鮮事,他早在攻打滎陽的時候對張繡就用過這個方法,效果顯著。
話劇團平日裏就是蔡文姬進行指導和命令的,養了一幫從軍中挑選的嗓門大的士兵做戲子,待遇很好。蔡文姬親自擔任編劇和導演,平日裏帶著這幫人拍戲,袁尚政治和軍事上需要什麽,蔡文姬就排什麽戲。
這次袁尚依舊是想招降涪陵的將領軍隊,因此蔡文姬就排了兩出戲劇,隨後把話劇團分成四組人,全天候進行表演,就連夜晚也要表演,不斷的對城中的敵軍進行全天候的思想灌輸和洗腦。
第一出戲是蔡文姬自己編導的戲劇,名叫《劉璋誤蜀》。戲中內容,蔡文姬搜羅劉璋的黑料,無論是真的還是假的,隻要民間流傳的黑料,統統給他排到劇本裏。
第一幕是劉璋醉心畫仕女圖,無心政事,導致西川民不聊生,即便民眾請願,他依舊是關著宮門醉心對著宮女繪畫:
在西川府城內,劉璋整日沉湎在畫室之中。他手持畫筆,專心致誌地描繪著一幅絕美的仕女圖。宮中的宮女們個個打扮的花枝招展圍繞在他身旁,輕聲細語,靡靡之音,相互爭寵。
西川百姓們卻是苦不堪言。他們的生計被劉璋的荒淫放縱所摧毀,田地荒蕪,家破人亡。憤怒之情在他們心中沸騰,他們紛紛上書請願,希望劉璋能夠放下手中的畫筆,關注民生、治理國家。然而,劉璋卻置之不理。他對政事漠不關心,隻顧著沉湎在畫室之中,對著宮女們繪畫。即便是百姓們的哀求和呼聲再響亮,他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西川民眾的怨聲載道,他們的憤怒和不滿如同燃起的烈火,在西川大地上肆意蔓延。他們開始聚集在府城外,高呼口號,要求劉璋讓位、改弦易轍。
然而,在宮門緊閉的府城內,劉璋卻渾然不覺。他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對於外界的動蕩和呼聲置若罔聞。西川民眾的苦難和呼聲似乎無法觸及他那顆已經麻木的心。
第二幕是劉璋醉生夢死貪杯誤事,不理朝政,朝令夕改。下級官員和將領都是苦不堪言,而又無可奈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西川府城內,劉璋日漸沉湎於酒色之中,醉生夢死,貪杯誤事。他經常在酒醉之後發號施令,朝令夕改,讓整個西川府內外一片混亂。
下級官員和將領們苦不堪言。他們每日奔波勞碌,卻無法得到一個明確的指示。劉璋的決策時常反複無常,讓他們難以應對,政務陷入了一團糟。他們紛紛上書請願,希望劉璋能夠懸崖勒馬,重視朝政大事。
然而,劉璋卻置之不理。他沉浸在酒杯之中,對於政務毫無興趣。即便是下級官員和將領們再三勸告,他也置若罔聞,繼續沉迷於酒色之中。
在這樣的局勢下,下級官員和將領們感到無可奈何。他們深知隻有更換西川之主才能夠扭轉局勢!西川府內外的人們都在期盼著一個奇跡的出現,能夠讓這片混亂的土地重新回到正軌。
第二出戲是戰國時期的有名的君臣際會,秦惠文王大膽啟用魏國謀士張儀,采納張儀的連橫策略分裂其他六國,最終讓秦國強大。
這一出戲是鼓動蜀軍將士投降的。
第一幕是張儀身為魏國人在魏國卻不得重用,昏庸無道的魏國國王不啟用張儀這等人才。暗指蜀中人才被劉璋埋沒)
第二幕是秦惠文王求賢若渴,招賢納士,不恥下問,禮賢下士,積極拉攏和招募了張儀,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把秦國的國政交給一個外國人做宰相!暗指袁尚會大膽啟用蜀中的將士)
第三幕是張儀縱橫捭闔,發揮出自身的才華,與秦惠文王共同做強秦國,使得秦國一躍成為戰國霸主,並為秦國未來統一天下奠定基礎。
蔡文姬引領話劇團一連表演了三日,蜀軍的將士們都幾乎背過這兩出戲劇的台詞了!
喜歡吞噬天下之權謀三國請大家收藏:()吞噬天下之權謀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