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0章 大明水師

字數:10032   加入書籤

A+A-


    王晨繼續開始召喚:“接下來就是特殊兵種召喚卡了,係統開始吧!”
    【叮咚,消耗特殊兵種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五代十國時期特殊兵種黑雲長劍軍,數量五千人!
    植入身份為:宿主的護衛軍!】
    楊行密擊潰孫儒以後,他在孫儒的軍隊中精選了5000名強壯的士兵,組成了自己的親軍,這支親軍的鎧甲都用黑衣包裹,所以又號稱“黑雲都”,待遇優厚,在後來成了楊行密作戰時衝鋒陷陣的主力。
    在戰鬥中,黑雲都以其強悍的戰鬥力成了四鄰的災難。
    四鄰每逢和淮南作戰,隻要一聽說對手是黑雲都,心理上先有了沉重的壓力。
    黑雲都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淮南 的王牌部隊。
    “黑雲都嘛,確實是非常不錯的一支特殊兵種了!”王晨看著係統的介紹,他便清楚這支黑雲長劍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
    畢竟可以給對手帶來壓力的特殊兵種,戰鬥力可想而知了。
    【叮咚,黑雲長劍軍攜帶出創立者楊行密,植入身份為:宿主護衛軍的副統領之一!】
    【叮咚,掃描完畢!
    楊行密
    武力值:105點
    統帥值:101點
    智力值:98點
    政治值:102點
    技能一征戰:楊行密在統兵出征作戰時,武力值提升5點,統帥值提升5點,楊行密在戰場指揮作戰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統帥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二寬仁:楊行密在處理政務時,智力值提升5點,政治值提升5點,楊行密在朝中時,智力值額外提升5點,政治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三經略:楊行密在處理地方政務時,智力值提升5點,政治值提升5點,楊行密在經略地方時,智力值額外提升5點,政治值額外提升5點。】
    楊行密少貧賤,早年應募為州兵,屢有戰功,升為隊長。
    後自號八營都知兵馬使,起兵據廬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
    中和三年883年),唐廷以其為廬州刺史。
    高駢死後,與秦彥、畢師鐸等人混戰,據有揚州今屬江蘇)。
    景福元年892年),楊行密攻殺孫儒,盡得其眾。封淮南節度使,盡有江東之地。
    先是江淮數年混戰,該地區受到嚴重破壞。楊行密乃招撫流亡,與民休息,政事寬簡,百姓得其利。
    乾寧四年897年),與朱溫決裂,朱溫遣龐師古、葛從周攻淮南。
    楊行密於清口之役以少勝多,成功阻止朱溫南下意圖。
    天複二年902年),唐昭宗封其為吳王,遂以廣陵今江蘇揚州)為都,設置官屬。
    楊行密為政頗能選拔賢才,招集流散,輕徭薄賦,勸課農桑,使江淮一帶經濟得以複蘇,後曾數敗朱溫軍,阻其南下。
    楊行密奠基之吳國,實現由藩鎮向王國的轉型,南方割據勢力與北方中原政權並存的局麵得以實現,為禪代的南唐奠定基礎,開啟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經濟文化中心南漸先河,有“十國第一人”之譽。
    天佑二年905年),楊行密病逝世,享年五十四歲。唐朝追諡他為武忠王,南吳武義年間改諡孝武王,其子楊溥即帝位時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其作品在《全唐文》中,錄有一篇《舉史實牒》。
    王晨笑道:“楊行密嘛,也是一個不錯的全能型人才了,而且還是個開國皇帝,這的確非常不錯!”
    對於這個結果,王晨是非常滿意的,畢竟楊行密和黑雲長劍軍的能力擺在這裏呢,可以說是賺到了。
    ......
    王晨繼續開口:“最後便是特殊軍團召喚卡了,係統開始吧!”
    【叮咚,消耗特殊軍團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特殊軍團明朝水師,數量十萬人!
    植入身份為:大秦帝國新組建的水軍!】
    明朝水師又稱大明水師,是當時世界第一的中國海軍,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兩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師。
    在明成祖鼎盛時期的1420年,明王朝擁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以及駐紮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運糧漕船,其中250艘是遠洋寶船。
    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隻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其總規模相當於10個西班牙無敵艦隊。
    從元末朱元璋渡江戰役和鄱陽湖水戰開始,到鄭成功收複台灣,明朝立國近三百年,明朝水師卻未曾遭遇一敗。
    可惜中國古代軍事向來重陸戰輕水戰,因此明朝水師的光輝也就因此而淹沒了。
    事實上明朝水師確實是中國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強大的艦隊,鄭和下西洋的輝煌人所共知如《鄭和碑記》記載:“及臨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掠者,剿滅之。”,故大揚華夏國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明朝中後期海防空虛,但經過戚繼光整頓,明朝水師重新煥發了戰力。
    16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東來,本想將澳門納為殖民地,但明朝水師在珠江口海戰中將其重創,使其打消念頭轉與中國通好。
    16世紀末日本發動侵朝戰爭,明朝水師在露梁海戰裏大敗日本艦隊。
    即使到了腐敗透頂的明朝末期,明朝水師依然在澎湖之戰與料羅灣海戰中將荷蘭艦隊擊敗,17世紀中葉更是一舉攻占荷蘭控製下的台灣。
    “大明水師啊,這可是非常強大的存在!”王晨感歎道,大明水師的能耐絕對是可以稱得上哪個時代的第一了。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太監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經過南海、東太平洋、印度洋,到達東南亞、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訪問了亞洲、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深了大明帝國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史稱鄭和下西洋。
    每次都由蘇州瀏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
    鄭和艦隊宣揚了明朝國威,擴展海外貿易,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係,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並且加強了中國明朝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係,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這也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再沒有此類的壯舉。
    鄭和船隊是鄭和下西洋所組織的遠航船隊,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規模的遠航船隊,也是一支史無前例的海上特混艦隊。
    鄭和船隊由200餘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遠洋海船組成,將士二萬餘名,規模宏大,人員眾多,組織嚴密。
    鄭和的船隊是一支以寶船為主體,配合以協助船隻組成的規模宏大的遠航船隊。
    鄭和船隊規模之大、船舶種類和數量之多是史無前例的。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是鄭和率領的海上特混艦隊的旗艦。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
    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
    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打過幾次漂亮的仗,全殲了一支人數在五千人以上,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盜集團,把海盜全數或屠或擒。
    著名的首領陳祖義被俘,後來押回首都正法。
    這是一支人數在五千人以上的海盜,這一仗打得並不簡單。
    而鄭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戰爭僅有錫蘭今斯裏蘭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的防衛性作戰。
    鄭和在處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動用武力,而且不要賠償,充分體現了鄭和是傳播和平的使者,他傳播的是“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禮儀,以及“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的中華文明。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強勁的海上機動編隊。
    很多外國學者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和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
    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全麵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曆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國明朝海軍在曆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中國明朝海軍匹敵。”
    鄭和下西洋船隊,是根據海上航行和擔負的任務,采用軍事組織形式組建的。首先,人數多,鄭和下西洋的人數,史料上有明確記載的有4次。
    鄭和每次下西洋人數在人以上。
    約明朝軍隊5個衛,每個衛50005500人;從看到的《武職簿》,主要是來自沿海衛所。
    其次,船隊編製,鄭和船隊由舟師、兩棲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
    舟師就是艦艇部隊,基本單位戰船,它們被組成編隊,叫前營、後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棲部隊用於登陸行動;儀仗隊擔任近衛和對外交往時的禮儀,莊嚴威武。
    鄭和船隊,在數量規模上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在噸位體積上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在裝備上更是世界一流的,在航海技術、通訊指揮和人員編製等多個方麵都是世界領先的。
    所以美國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稱鄭和船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這樣的美譽,也隻有鄭和船隊當之無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鄭和船隊完整地展示了明帝國的實力,當時南洋、西洋諸國看到它的身影,無不顯示出對明帝國富裕、強大的向往。
    .......
    元末的巢湖水師是大明水師的前身。
    在巢湖姥山島的渡口邊,一圈亂石突出水麵,如果不留心,遊客們很難注意到這是一處有著600多年的曆史古跡,是元朝末年叱吒風雲的巢湖水師的見證物。
    巢湖似乎曆來就是出水師的地方,八百裏的浩瀚水麵為水師的興起提供了天然條件。
    可以這樣說,明朝的巢湖水師興起於亂世之中。元朝末年,各地起義風起雲湧,元朝統治大廈將傾。
    身居一個大動亂時代,巢湖人俞廷玉父子並廖永安弟兄,為保護鄉裏聚兵巢湖,在姥山島修船塘,訓練水師。
    這支最初隻為保衛家園的水軍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一支群雄矚目的水上勁旅。
    當時,最有實力的除了元軍之外,還有陳友諒、張士誠等人領導的起義大軍,參加紅巾軍的朱元璋是後起之秀,崛起於江淮之間。
    幾支力量在長江中下遊流域展開了拉鋸戰,誰能最後勝出,巢湖水師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俞氏父子、廖家兄弟是歸附元朝還是倒向義軍,直接影響到中國未來數百年的曆史。
    1355年,這一年是朱元璋命運的拐點。紅巾軍首領郭子興病死,朱元璋統領義軍。
    大軍駐紮和縣,朱元璋決定渡江謀取南京,建立穩固的根據地,而攻取南京必經采石,欲渡長江,卻困於水師舟船不濟。
    朱元璋起義以後,它主要的部隊是陸軍和馬軍,水師幾乎沒有。
    沒有水師,如何揮師南下。正在朱元璋焦灼不安之際,俞氏父子和廖永安、廖永忠兄弟致書朱元璋,俞通海三次到和縣,表示歸附的誠意。
    可以想像朱元璋聽到之後的狂喜,立即講“天助我也”,發出這樣的感歎,並且親自帶著幾個大將到巢湖據說是姥山),跟巢湖水師的領袖們進行會商,就是兩個部隊會和,合作組成一個聯軍。
    自俞氏父子廖氏兄弟歸附之後,朱元璋實力大增,一夜之間擁有一千多艘大小戰艦。
    元軍聽說巢湖水師和朱元璋合作,膽戰心驚,立即派出部隊,但被打得大敗而逃,一直追到長江裏麵去了,在那裏發生了一次決戰,巢湖水師一舉取勝,所以元軍殘敗的水師部隊退回蕪湖,這樣朱元璋的部隊坐著巢湖水師的戰船浩浩蕩蕩進發采石。
    隨後,俞通海率部攻克采石磯,向南京進發,很快拿下南京,朱元璋改南京為應天府。
    但是,他麵臨兩大敵人,東邊的張士誠和西邊的陳友諒,一個在太湖,一個在鄱陽湖。
    巢湖水師和鄱陽湖水師、太湖水師分頭決戰,都把他們戰敗,最後控製整個長江流域,統一南方,建立了明朝的根基。
    ......
    渡江戰役,元至正十五年春,明太祖駐師和陽,謀渡江,無舟楫。
    俞廷玉以書來曰;“俞氏父子與諸將將率舟師來歸,強敵阻道未邃,誠乞發兵為援。”太祖大悅,謂幕賓李善長曰:“良應我機。”五月,太祖親督兵至巢湖拔之而出。
    適元中丞蠻子海牙擁兵阻河口,雙刀趙普勝屯所部於黃墩陰蓄異誌。
    太祖使李文忠來訪,俞氏父子即率死士傾心共謀委身翼衛,戰退蠻子兵。
    既抵和陽,遂以裕溪口、鱭魚洲等處攻戰有功授萬戶。
    侍駕渡江,拔采石,取太平,擢管軍總管。又縱火焚敗中丞水寨、樓船,蠻子海牙僅以數舟遁去。
    再敗淮帥陳也先二十萬之眾於方山陸寨,定策取金陵,太祖據此開基江左。
    鄱陽湖之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南部中國在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陳友諒再出兵進圍攻江西洪都今南昌),水陸兩軍號稱60萬人,陳友諒還動用水陸兩棲作戰,水船使用高大但是遲緩的樓船,卻圍攻洪都不下(守將是朱元璋侄兒朱文正將軍),朱元璋在七月親率20萬人救洪都,出身原元軍水師叛軍的陳友諒於是撤圍,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選擇所擅長水戰迎戰朱元璋。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此次水戰,從七月二十日開始到八月二十六日結束,前後曆時37天,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艦隻之多、戰鬥之激烈都是空前的。
    屯門海戰或稱珠江口海戰),明正德16年1521年)由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的在屯門地區抗擊佛朗機中國古代指葡萄牙)人發動的戰爭,是中國第一次抗擊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戰役,以明朝的獲勝而告終。
    西草灣之戰或稱茜草灣之役),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在廣東西草灣明朝水師與佛朗機中國古代指葡萄牙)海軍發生了一場海戰,以明水師勝利告終,葡萄牙人逐漸放棄用武力迫使明朝開關貿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明朝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1598年),在明朝萬曆抗倭援朝戰爭中中朝兩國水師同日本水師,在朝鮮半島露梁以西海域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史稱露梁海戰)。
    最終全殲日本艦隊,這次戰役給侵朝日軍以毀滅性重大打擊,對戰後朝鮮三百年和平局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萬曆三十年1602年),荷蘭建立東印度公司,開始爭奪東方殖民地。
    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占領澎湖,明廷下令福建巡撫南居益將荷蘭人趕出澎湖,發動了澎湖之戰。但荷蘭人的戰艦封鎖了漳州海口,明朝水師無法出動。
    天啟三年1623年)11月,南居益故意邀請荷蘭人前往廈門談判,在宴會上囚禁荷蘭代表團,並乘機襲擊燒毀了入侵明朝沿海的荷蘭戰艦。
    天啟四年1624年)2月,福建巡撫南居益親自乘船到金門,下令明軍渡海出擊收複澎湖。
    但荷蘭軍隊依仗堅固的工事與戰艦頑抗,澎湖久攻不下。
    7月,南居益又派出火銃部隊支援,明軍發動總攻,一直打到風櫃仔的紅毛城下,然後雙方又形成僵持的局麵。
    8月,明軍再次兵分三路,直逼夷城,荷蘭人勢窮力孤,不得不撤離占領了兩年的澎湖。明朝取得了澎湖之戰的勝利,成功收複了澎湖。
    1633年7月,荷蘭台灣總督普特曼斯率領十三艘荷蘭戰艦,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對明朝沿海發起了進攻。
    荷蘭人提出中國方麵立即停止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貿易,隻能與荷蘭人單獨貿易,否則將繼續開戰,此無理要求遭到明朝拒絕,參戰的荷蘭艦隊9艘以及荷蘭招攬的50多艘海盜艦隊全軍覆沒。
    料羅灣海戰是荷蘭人在遠東空前的慘敗,鄭芝龍的水師最終奪取了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製海權,當時凡航行在東亞地區的船隻,都必須花錢購買鄭芝龍的令旗,否則將被搶劫。
    從此荷蘭人每年向明朝船隊繳納12萬法郎的進貢,才可以保證在遠東水域的安全。
    這對當時歐洲的海上霸主來說,無疑是一種羞辱。
    南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三月,南明抗清名將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
    他們冒著風浪,越過台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後直取台灣。
    南明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荷蘭在台灣頭目被迫到鄭成功大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
    喜歡三國:亂世第一梟雄請大家收藏:()三國:亂世第一梟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