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8章 弱化版的徐達

字數:5739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便是使用清朝時期的專屬召喚卡了,係統開始吧!”王晨笑道。
    【叮咚,消耗清朝時期專屬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清朝名臣納蘭明珠!
    植入身份為:和珅的族兄,現正擔任都察院官員!】
    【叮咚,掃描完畢!
    納蘭明珠
    武力值:86點
    統帥值:99點
    智力值:98點
    政治值:102點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技能一精幹:納蘭明珠在入朝為官後,智力值提升5點,政治值提升5點,納蘭明珠在處理政務時,智力值額外提升5點,政治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二抵禦:納蘭明珠在率軍抵禦外敵入侵時,統帥值提升5點,智力值提升5點,納蘭明珠在指揮大軍跟外敵作戰時,統帥值額外提升5點,智力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三權臣:納蘭明珠在擔任朝中重臣時,智力值提升5點,政治值提升5點,納蘭明珠在成為權臣後,統帥值提升5點,智力值提升5點,政治值提升5點。】
    納蘭明珠1635年1708年),葉赫那拉氏,字端範,滿洲正黃旗人,祖父金台石原為海西女真葉赫部貝勒,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父親,清朝大臣。
    順治末,納蘭明珠以侍衛遷內務府郎中,因精練能幹,不斷擢升。
    康熙三年1664年),為內務府總管。
    康熙五年1666年),授弘文院學士。
    康熙六年1667年),充任纂修《清世祖實錄》副總裁。
    康熙七年1668年),閱淮、揚河工,治黃有功,擢刑部尚書。
    康熙八年1669年),改都察院左都禦史。
    康熙十年1671年),充經筵講官,調兵部尚書。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疏請撤藩以試探朝旨,納蘭明珠詳言利害,力主撤藩,與帝意相合,因受帝賞識,納蘭明珠讚助康熙帝處理平定三藩軍事,著有勞績。
    康熙十四年1675年),調吏部尚書。
    康熙十六年1677年),授武英殿大學士,充重修太祖、太宗實錄及修纂《三朝聖訓》《平定三逆方略》《大清會典》《一統誌》《明史》總裁。
    以兩遇實錄告成,加太子太傅,晉太子太師,主持朝政時,支持河道總督靳輔治理黃河,與大臣索額圖各樹黨羽,互相傾軋。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以擅權營私、廣結黨羽、市恩通賂、賣官鬻爵等罪,被劾,革大學士,尋授內大臣。
    後雖在三次對準噶爾部的噶爾丹用兵時從征,然不再被信任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納蘭明珠去世。
    ......
    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憑借自身的勤奮和才華,從一名普通侍衛成長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太子太傅,成為權傾一時的朝廷重臣。
    官居內閣十三年,納蘭明珠在議撤三藩、統一台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又獨攬朝政、貪財納賄,並與另一重臣索額圖互相傾軋,最終被參劾倒台。
    納蘭明珠一生經曆榮辱興衰,但失勢的結局並不能掩蓋他一代權臣的功績。
    ......
    編修典籍:納蘭明珠以總纂官之職參與編修《清太祖實錄》、《清太宗實錄》、《三朝聖訓》、《政治典訓》、《平定三逆方略》、《大清會典》、《大清一統誌》、《明史》等重要皇家典籍,當中《大清會典》屬清朝康熙以前各項政治製度的集大成之作,成為研究清史的寶貴資料。
    ......
    藏書大家:納蘭明珠及其子納蘭性德、納蘭揆敘都是著名的藏書家,家中藏書極豐,建有“穴硯齋”、“自怡園”等藏書樓。
    納蘭明珠收藏有宋、元善本數十種,明刻本數百種,並收有藏書家徐乾學的大半舊藏。
    納蘭明珠所抄之書印有“穴硯齋”三字,史稱“穴硯齋抄本”,包括《南唐書》、《何博士備論》、《茅亭客話》等。
    ......
    “接下來先用家族專屬召喚卡吧,指定的人選便指定給徐達吧!”王晨想了想,還是決定給徐達了。
    【叮咚,消耗家族專屬召喚卡進行召喚,指定人選為徐達,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明朝徐達長子徐輝祖!
    植入身份為:徐達嫡長子,目前正跟隨在徐達身邊曆練!】
    【叮咚,掃描完畢!
    徐祖輝
    武力值:105點
    統帥值:104點
    智力值:99點
    政治值:95點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技能一英姿:徐祖輝在入朝為官時,智力值提升5點,政治值提升5點,徐祖輝在入軍中為將時,武力值提升5點,統帥值提升5點。
    技能二抵禦:徐祖輝在抵禦外敵入侵時,武力值提升5點,統帥值提升5點,徐祖輝在打防守戰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統帥值額外提升5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技能三忠貞:徐祖輝在認主之後,全屬性提升5點,徐祖輝在被明主重用後,全屬性額外提升5點。】
    徐輝祖原名徐允恭,他是明初開國元勳、中山王徐達的長子,身高八尺五寸,英俊瀟灑,頗有才氣。
    徐達數次外出鎮守北平,留徐輝祖宿衛禦家,家眾肅然,於是明太祖心中非常器重他。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輝祖以勳衛署左軍都督府事,每月獲賜祿米二十石。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自北平還,背疽複發,明太祖命徐輝祖奉手詔在中途迎接,不久徐達去世。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十月二十六日,徐輝祖襲封父親的爵位魏國公,賜誥“揚中山王之烈,而勉公忠以立誌,禮以守身,恪盡繼承之道”。
    不久,避皇太孫朱允炆名諱,改名徐輝祖。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三月,潁國公傅友德等回師,分駐湖廣、四川諸衛所,以“休息士卒”、“控製蠻夷”。
    徐輝祖亦受命駐守常德府,四月,徐輝祖奉命於湖廣各衛所考察軍士,練兵備邊。
    十二月,被召回南京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後又讓他回到鳳陽的禦賜宅第,“以歲時入覲”,不久賜兵一百二十人作為護衛。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三月,徐輝祖前往陝西練兵防邊。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據稱燕王府的北元降將阿魯帖木兒、乃兒不花別有所圖。
    三月,徐輝祖受太祖之命,與燕王朱棣將阿魯帖木兒等抓捕,押送南京 ,回朝之後,掌管中軍都督府事務。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三月,徐輝祖與安陸侯吳傑前往浙江訓練沿海軍士,以防備海上倭寇入侵,九月,徐輝祖受命節製陝西都指揮使司將士,以待次年春季征討西番。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一月,徐輝祖前往鳳陽府訓練軍馬。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四月,徐輝祖與禮部、翰林院官員共同前往國子監,考核國子師生。
    徐輝祖常常陪侍於皇太孫左右,因此得以學習經書大義,又隨書法名家詹希元練習書法,擅長寫大字。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太祖駕崩,皇太孫即位,即建文帝。
    建文帝對徐輝祖特加信任,於同年八月加拜他為太子太傅。
    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建文帝下詔修《太祖高皇帝實錄》,命徐輝祖為監修。
    四月,將逢太祖忌日,朱棣派三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入京。
    等三人到了南京,大臣齊泰請求建文帝把他們一並留下,黃子澄說:“不可以。懷疑他而作此準備,是有害的,不如把他們全部遣返。”
    徐輝祖此時秘密奏報說:“我的三個外甥中,隻有朱高煦勇猛剽悍而且無賴。他不但不忠於陛下,也會背叛他的父親,他日一定會成為大患。”
    建文帝詢問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和駙馬王寧的意見,二人加以包庇,於是將三人遣返歸國。
    朱高煦偷了徐輝祖的馬逃跑。徐輝祖派人去抓,沒有追上,建文帝聽說了,就把他當做親信。
    此後不久,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戰役期間,朱高煦作為燕軍主將出力甚多,建文帝說:“我後悔不用徐輝祖的建議!”
    建文三年1401年)四月,建文帝擔心南軍主帥李景隆輕敵,於是命徐輝祖率領三萬京軍馳援。
    同月,南軍在白溝河之戰中慘敗,損失十數萬,李景隆等潰逃至德州,徐輝祖率軍殿後,掩護李景隆等撤回,全師而還。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朝廷命徐輝祖帶兵北上,四月,與燕軍大戰於宿州靈壁縣西南三十裏的齊眉山,南軍獲勝,斬殺燕軍驍將、蔚州衛千戶李斌等。南軍再次獲得勝利,再加上暑熱,燕軍陷入窘境。
    這時,朝廷訛傳燕軍已兵敗,京師不可無良將,遂召回徐輝祖,淮北的何福、平安等中央軍因此勢孤而大敗。
    等到燕軍準備渡過長江時,徐輝祖仍率軍在浦子口迎擊,成功阻擊燕軍。
    南軍大將盛庸再戰,遭遇大敗,水師盡歸於燕軍,燕軍於是得以渡江,攻克南京金川門,入主南京。
    喜歡三國:亂世第一梟雄請大家收藏:()三國:亂世第一梟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