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公休論事
字數:5234 加入書籤
諸葛誕微微一笑,謙遜地說道:“草民豈敢?不過,草民早有耳聞陛下您對孔明兄長關懷備至,猶如對待生父一般,今日得以親見,這才深信不疑呐。”
劉禪不禁長歎一聲,感慨萬千地回應道:“相父他一生忠心耿耿,盡心盡力地輔佐先帝與朕兩代君主,為了我大漢的千秋基業可謂是殫精竭慮、鞠躬盡瘁。若沒有相父的辛勤付出,哪能有如今的大漢盛世呢?相父對朕的深恩厚義,朕此生此世都銘記於心,絕不敢忘卻。”
這時,諸葛誕略作遲疑後,拱手施禮道:“陛下,孔明乃是草民同族之兄長,對於一些事情,草民心中略有不同看法,不知可否鬥膽直言?”
劉禪連忙擺手示意道:“按輩分而言,朕理應尊稱公休先生您為叔父才是呀。”
諸葛誕聞言惶恐不安,趕忙躬身推辭道:“哎呀,草民萬萬擔不起如此稱呼啊!”
劉禪見狀微笑著安撫道:“叔父不必過謙,請盡管暢所欲言便是。”
得到許可後,諸葛誕輕撫了一下自己下巴上那短短的胡須,緩緩開口道:“世人皆言是孔明成就了先帝與陛下兩代英主,但依草民之見,又何嚐不是先帝和陛下造就了諸葛孔明這位曠世奇才呢?自古以來,君臣之間本就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係。想當年,先帝不辭辛勞,三次親臨茅廬懇請孔明出山相助,實乃風雲際會之時,亦堪稱上天注定之緣分呐。”
諸葛誕微微頷首,接著說道:“孔明若不是先帝不辭辛勞地親身前往隆中山中拜請出山,隻怕他將會終其一生都隱匿於此,做一個與世無爭的隱士罷了。
正是先帝慧眼識珠,賜予了他一展宏圖、實現抱負的契機,方才使得他如鳳凰涅盤一般,一飛衝天,聲名遠揚。尤其是陛下您繼承皇位之後,更是對他委以重任,賦予他那至高無上的權力,如此一來,他得以毫無保留地施展出自身的絕世大才,最終成就了出將入相這般流芳百世的千古美名啊!從這個角度來看,孔明先生的確應當感恩戴德於先帝與陛下的知遇之恩呐。”
劉禪靜靜地聆聽著諸葛誕所言,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漣漪,隱隱有些不快。然而,待他冷靜下來細細思量一番後,卻也覺得諸葛誕所說不無道理。
此時,隻聽得諸葛誕話鋒一轉,再次開口言道:“隻不過呀,這塵世間之事變幻莫測,本就不存在絕對唯一的標準答案。孔明先生固然憑借自身驚世駭俗的才華,得以名垂青史,受萬人敬仰。但與此同時,他亦為此傾盡心力,嘔心瀝血,甚至不惜損耗自己的生命元氣。要不然,以他那般經天緯地之才,又怎會年僅五十四歲便因過度操勞而英年早逝呢?如此想來,這究竟算是一種幸運,還是一場悲哀呢?”
劉禪微微一笑,說道:“先生所言雖有些刺耳,但朕也明白其中確有幾分道理。然而,相父於朕之恩情深厚無比,唯有朕內心深知其分量,朕永遠認定他乃古今第一完人,此生此世皆心懷感念。”
諸葛誕聞言亦是輕輕一笑,回應道:“草民方才之語還望陛下莫要曲解。實非有意貶低孔明,僅是就事論事、客觀剖析而已。孔明之才學的確堪稱亙古罕見啊!陛下有所不知,我與孔明同出一祖,在那陽都城內,我家距他家甚近。幼時,我常往他家中嬉戲遊玩。猶記那時,子瑜兄長為人頗為嚴謹肅穆,而孔明待我卻是極好,我倆時常相伴一同玩樂。再者,諸葛珪伯父與諸葛玄伯父亦對我關愛有加,尤其是章伯母,常常拿些美味吃食予我品嚐呢。”
劉禪聽聞此言,臉上頓時流露出濃厚的興趣,原本有些慵懶地靠坐在椅子上的身軀不自覺地向前挪動了幾分,仿佛想要離講述者更近一些,以便能更清晰地聽到每一個細節。隻見諸葛誕微微眯起雙眼,似乎陷入了遙遠而又美好的回憶之中,緩緩開口說道:“想當年啊,我還是個年幼無知的孩童,身子骨頗為瘦弱,時常成為其他小朋友們欺淩的對象。那時候的孔明兄與我一般瘦弱,但他卻有著高挑的個頭,宛如一棵挺拔的青鬆。所以呀,每當我遭受他人欺負之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擋在我的身前保護著我。”
說到此處,諸葛誕不禁輕笑出聲,繼續回憶道:“猶記得有那麽一回,我不幸被四個頑皮的小家夥給圍住了。他們仗著人多勢眾,對我百般刁難和推搡。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孔明兄如同從天而降的英雄一般出現在我麵前。麵對那四個人高馬大的家夥,他毫無懼色,毅然決然地衝上去與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然而雙拳終究難敵四手,盡管孔明兄奮力抵抗,但最終我倆還是不敵對方,雙雙掛了彩。待回到家中時,身上的傷痕自然沒能逃過諸葛珪伯父的眼睛,於是乎,我倆免不了挨了他老人家一頓數落。哈哈哈哈……”講到這裏,諸葛誕爽朗地大笑起來,笑聲中既有對往昔歲月的懷念,也飽含著對那段純真友情的珍視之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後來啊,有一次我與人起了衝突準備動手打架的時候,孔明先生攔住了我,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打架可不能光靠蠻力,也是需要動腦筋、運用智慧的。而且在某些關鍵時刻,‘走為上計’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呢。”如今回想起那段日子,我的童年時光充滿了歡聲笑語,而這所有的歡樂都是孔明帶給我的。
隻可惜好景不長,後來徐州遭遇了可怕的兵禍之亂。無奈之下,孔明一家人隻能跟隨他的叔父諸葛玄背井離鄉,前往別處避難求生。自那以後,他家就隻剩下繼母以及子瑜哥哥留在原地了。
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孔明離開的那一天,我懷著滿心的不舍前去給他送行。當時,他緊緊地拉住我的手,目光堅定卻又帶著一絲溫柔地告訴我:“別難過,我很快就會回來的。”聽到這話,我忍不住哭泣起來,不斷央求他一定要早日歸來。然而,誰能想到,那一別竟成了永訣。
此時,劉禪滿臉疑惑地開口問道:“建興十二年年初,咱們好不容易平定了徐州之後,相父曾經短暫地留在此地駐守過一段時間。聽說那個時候,他還特意親自回到陽都縣去祭拜祖先。既然如此,先生您為何沒有與他見上一麵呢?”
諸葛誕不禁深深歎息一聲:“此事啊,實乃我心頭之痛呐!遙想當年,聽聞孔明兄身處陽都,我心急如焚,一心想要快馬加鞭趕至那裏與他相見。奈何天不遂人願,偏巧就在此時,我竟身染惡疾,那病痛來勢洶洶,瞬間便將我擊倒於榻上。接下來的數月時光裏,我隻能終日臥榻,苦受病魔折磨,直至病情漸漸好轉,最終得以痊愈。然而待我身體恢複之後,卻驚聞噩耗傳來——孔明已然染病,並已被陛下緊急召回長安。誰曾料到,他此番回京竟是一去不複返,不久之後竟因病故去。唉……想來定是我與此生摯友緣分淺薄啊。”說到此處,諸葛誕滿臉盡是落寞之色。
劉禪亦隨之輕歎一聲,附和道:“確實令人惋惜不已。”兩人沉默片刻,皆沉浸在對往事的哀思之中。少頃,劉禪打破沉寂,好奇地發問道:“先生您原本乃是曹魏朝堂之上位高權重的高官顯宦,怎會突然間如同憑空消失一般呢?”
諸葛誕聞言微微一笑,緩聲道:“自曹睿任命司馬懿都督兗州、徐州以及揚州軍事之後,朝中局勢愈發複雜難測。我深知官場險惡,且不願卷入那些無休止的權力爭鬥當中。思前想後,終是決定辭去官職,從此歸隱山林。起初,我本欲返回故鄉陽都,以享天倫之樂、安度餘生。豈料在歸途中路經此地時,被此間秀美的山水風光所吸引。見此處山清水秀、寧靜祥和,實在是一處極為適宜隱居之所。於是乎,我當即便改變初衷,在此處購置田產屋舍,就此定居下來啦。”言罷,諸葛誕臉上流露出一絲滿足與愜意之情。
劉禪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說道:“朕還記得那時候,先生您已經貴為鎮東將軍,這官位可著實不算低啊!真沒想到您居然能夠如此毅然決然地舍棄。”
諸葛誕聞言,豪邁地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回蕩在宮殿之中。待笑聲漸息,他朗聲道:“陛下有所不知,臣雖不及孔明那般睿智聰慧、洞察世事,但對於當時的天下大勢還是能夠看得清楚明白的。以陛下之英明神武,必能率領大軍一舉克複中原,實現漢室複興大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微臣若是執意螳臂當車,豈不是自尋死路?更何況,就算微臣繼續擔任將軍一職,難道要與孔明在戰場上正麵交鋒不成?憑我的本事,與孔明相較量,其結局定然是以慘敗收場,哈哈哈……”說到此處,諸葛誕又是一陣爽朗大笑。
劉禪聽後,臉上也不禁浮現出一絲笑容來。而諸葛誕稍稍停頓片刻之後,緊接著又開口說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促使微臣做出這般抉擇。那便是微臣著實看不起司馬懿那個卑鄙小人!此人最擅偽裝自己,表麵上裝作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實則心懷叵測。他憑借著精湛的演技,不僅成功騙過了太祖曹公,就連文帝曹丕以及明帝曹睿都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如今您瞧瞧,他可不就死死盤踞在壽春和合肥一帶,妄圖擁兵自重麽?”
劉禪微微頷首,表示讚同:“確實如此啊!那家夥就像一塊頑固的石頭,死死地盤踞在壽春和合肥這兩個地方,嚴重阻礙了我大漢軍隊向江東進軍的步伐,實在是令人頭疼不已。”
站在一旁的諸葛誕拱手說道:“陛下請放心,其實要攻下壽春並非難事。”
劉禪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之色,連忙追問道:“哦?先生既然這麽說,想必心中已有妙計了吧?快快講來與朕聽聽!”
隻見諸葛誕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回陛下,草民久居壽春,對那裏的地形地貌可謂了如指掌。壽春城雖看似堅不可摧,但實則存在一個致命弱點——其所處之地勢相對較低。而且在城北十裏之處,有一座堤壩橫亙於此。隻要我們設法將這座堤壩決口打開,洶湧的洪水便會順勢而下,淹沒整個壽春城。到那時,陛下隻需派遣大軍將壽春的三座城門團團圍住,唯獨留下一座城門,故意給城中守軍留出一條逃生之路。麵對滔滔洪水以及被重重包圍的局麵,壽春城內必將人心惶惶、亂作一團。那些守城的士兵們也定然會因為恐懼而選擇丟棄城池,落荒而逃。依我之見,不出三日,壽春城便可輕鬆落入陛下手中。”
劉禪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此計雖妙,但若是引大水灌城,城中無辜百姓必將遭受滅頂之災啊!朕實在不忍心看到這樣的慘狀發生。”他的語氣充滿了憂慮和不忍。
諸葛誕聞言微微一笑,拱手作揖道:“陛下心懷天下蒼生,實乃仁德之君。然而,陛下可曾深思熟慮過,壽春百姓眼下若遭水淹,固然會承受一時之苦,但與他們長年累月地受到司馬懿父子的殘酷剝削相比,這不過是短暫的痛苦罷了。”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那司馬懿父子擁兵自重,專權跋扈,對百姓橫征暴斂、欺壓淩辱。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若不采取果斷措施予以製止,這種苦難將會無窮無盡地延續下去。而我們此次引水解圍,不僅可以解眼前之困,更能從根本上打擊司馬懿父子的勢力,還百姓一個清平世界。待到日後局勢穩定,陛下再施以仁政,安撫民心,重建家園,如此一來,百姓方能真正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諸葛誕目光炯炯地看著劉禪,言辭懇切,希望能夠說服這位仁慈的君主。
喜歡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請大家收藏:()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