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盈利

字數:9156   加入書籤

A+A-


    跟顧寧平時過年放假七天不一樣。
    這裏過年早早就開始備年貨了,接下來幾天都有的忙。
    顧寧和喜姐兒商量,作坊到年二十七是最後一天,等過了初五再開工。
    這幾天提前多備點貨。
    喜姐兒道:“豆皮兒和豆幹都已經開始備著了,就是豆腐需要現做。”
    在兩個店裏也提前提上告示,讓樂哥兒他們告訴顧客,年二十八就關門了,別到時候空跑一趟。
    樂哥兒和小牛在店裏邊賣豆腐邊囑咐:“二十七就是最後一天了,這幾天需要豆腐,您提前買好留著過年吃。”
    “好,提前祝你們新年快樂!”
    樂哥兒按照顧寧說的教大家:“吃不完的豆腐就放水裏,放在沒有火的屋裏去,這幾天天冷,過個四五天不是問題。”
    “吃的時候如果聞著變味兒了,就壞了不能再吃了。”
    阿旺和小米在攤子上忙的飛起,從十五開始,書院放假後,他們的生意就變得特別好。
    終於暫時的可以不用讀書了,孩子們如同出了籠的小鳥,撒了歡兒的在街上亂跑。
    光顧各類玩具攤和小吃攤。
    除了糖葫蘆,炸糖糕這類吃食,最受歡迎的就是鐵板豆腐了。
    孩子們乖乖的圍在小吃車旁,一個個仰著臉等著自己的鐵板豆腐。
    把阿旺和小米樂的不行。
    豆腐店到年二十七就是最後一天了,他們準備多備點豆腐,賣到年二十九。
    豆腐多放個兩天是沒問題的。
    小牛也在盼著過年,今年他家多了個嫂子,想想都開心。
    樂哥兒也在期盼,今年可以過個好年,往年他和喜姐兒都沒新衣服穿,今年喜姐兒早早的就給自己和樂哥兒各做了一身新衣服。
    樂哥兒給他爹和娘也各買了一批布。
    至於顧吉祥,他娘不給誰做都會給他哥做的。
    顧寧和喜姐兒,正跟村長和會計對著賬。
    會計啪啪打著算盤。
    “共計出豆腐七萬五千斤,千張......”
    “截止臘月十五,作坊的兩個半月收入總計二十一千貫錢,等於二百一十兩。”
    喜姐兒翻著自己的賬本:“對!”
    “去除工資每日二十人六百文銅錢,工錢四十五貫銅錢,即四十五兩。”
    “去除每日消毒用品八十文,合計六貫銅錢,即六兩。”
    “......”
    “最終盈利共計一百二十兩。”
    顧世昌簡直不敢相信:“多少,一百二十兩?”
    才不到三個月,他們竟然得了這麽多錢,哈哈哈哈。
    顧寧倒是淡定,這是到本月十五的賬單。
    接下來幾天銷量會翻番。
    按照之前的約定,顧世昌拿出十二兩拿出來給顧寧。
    “這是約定的百分之十。”
    顧寧沒推辭收下了,這是他應得的。
    接下來,他也要給他的小夥伴們算一算工資了。
    相比於顧家村的,顧記豆腐的賬就好算多了。
    每日結束後,當日的賬本都算的清清楚楚。
    直接一算出總數就可以了。
    樂哥和小牛忙完圍坐在桌子旁,看喜姐兒劈裏啪啦的打算盤算賬。
    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
    它不但是我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
    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人認為,算盤起源於我國的東漢、南北朝時期。
    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嶽曾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14種算法,第13種即稱“珠算”,並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注釋:“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中間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帶四時’。”
    “其珠遊於三方之中,故雲‘經緯三才’也。”
    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我國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
    但是近代的一些學者認為,《數術記遺》中所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隻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不論出處到底如何,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青睞。
    為了方便記賬,喜姐兒特意跟著村裏的會計學會了打算盤。
    顧寧覺得有意思,跟著學了幾下。
    但是樂哥兒、小牛都不會。
    現在他們兩人一臉羨慕的看著喜姐兒手指上下翻飛。
    喜姐兒加加減減,終於放下紙筆。
    “除去工資和各項開銷,從開業到現在盈利共計,八十八兩!”
    “耶!耶!耶!”
    樂哥兒和小牛抱作一團,他們好掙錢呀!
    喜姐兒敲敲賬本:“別高興的太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樂哥兒和小牛停下來看著他:?
    “這裏麵有一部分是阿旺和小米賣豆腐的錢,還有就是賣辣椒油的錢。”
    樂哥兒和小牛繼續抱作一團:“我們都好厲害呀!”
    喜姐兒:“......”
    顧寧好笑:“沒事,就讓他們高興高興吧!”
    他從其中拿出三個八兩八分給三人。
    樂哥兒:“謝謝。”
    小牛:“謝謝樂哥兒,麽麽麽!!!”
    喜姐兒:“我還沒幹多久......”
    拿著這麽多,她感覺有點燙手。
    “可是你最辛苦,最近的活兒都是你幹的!”
    “接下來,你隻會更忙!”
    喜姐兒這才拿著,她有信心會做的更好!
    小牛已經在絮絮叨叨他的錢怎麽花了:“要給我爹買個新煙鬥,給我娘買身新衣服,我也得做身衣服了。”
    樂哥兒看姐姐一眼,卻不似小牛那麽高興。
    回去路上,喜姐兒看著弟弟還是悶悶不樂的樣子。
    拿出在攤子上買的糖人給弟弟:“給你吃糖,有什麽啊,掙錢了還不開心啊?”
    樂哥兒接過糖人:“姐,我又不是小孩子啦!”
    喜姐兒心情卻很好,她腳步輕快的走在街上:“你小孩子的時候也沒吃過糖啊!”
    小時候,他娘也隻會買了偷偷給他們大哥吃。
    樂哥兒膽子小,隻會眼巴巴的蹲在一邊吃手指,連要也不敢要。
    倒是喜姐兒直接問他娘要:“娘,我也要吃糖人!”
    他娘生氣的嗬斥:“吃什麽吃,今天的錢就夠買這一個糖人!”
    顧吉祥便在一旁吃著糖人對他們擠眉弄眼。
    再後來,每次他娘身上的錢永遠也隻夠買那一個糖人。
    喜姐兒也不要問她娘要了。
    還告訴弟弟:“那個糖人是苦的,咱不吃。”
    直到有一次,顧吉祥吃的糖人掉了一半在地上。
    樂哥兒看顧吉祥真的不要了,才趕快撿起來,吹吹上麵的灰後咬了一口。
    就立馬舉著半塊糖人去找喜姐兒:“姐,你嚐嚐,不哭,是甜的!”
    不料顧吉祥發現樂哥兒撿起他的糖後,反而去找他們娘告狀,說弟弟搶了他的糖。
    他們娘便不分青紅皂白的劈手奪走了樂哥兒手中的糖。
    最後那塊糖顧吉祥也沒吃,被他拿來喂雞了。
    樂哥兒捂著紅紅的胳膊,望著雞圈裏的糖塊,大眼睛吧嗒吧嗒的掉眼淚。
    那時候喜姐兒就在心裏下定決心,等她以後掙錢了,就給弟弟買世界上最甜的糖,天天給他買。
    現在想想,他們大哥惡劣的性格多半是他們爹娘縱容的。
    顧吉祥從小看弟弟和妹妹豔羨的眼神,更是助長了他血液裏的惡劣因子。
    樂哥兒羞惱:“姐,我吃手指都是什麽時候的事情了,你還拿來說?!”
    喜姐兒哈哈大笑。
    然後接過弟弟分過來的一半的糖人,姐弟倆分著糖一起回家了。
    喜姐兒交代弟弟:“回去不許說你賺了多少錢,聽到沒?”
    “可是賺的少,娘也不信呐。”
    “你之前半天多少錢?”
    樂哥兒向來對姐姐知無不言:“十五文。”
    “那你就說一天三十文。”
    樂哥兒對姐姐的話言聽計從:“哦,好。”
    “還有,以後看好自己的小金庫,就算是我問你也不要說!”
    “為什麽啊?”
    喜姐兒真是對弟弟無語了:“寧哥兒到底教你沒教,這是你的隱私,隻要你不想說,誰都不能逼你!”
    樂哥兒倒是疑惑了:“可是,姐姐也不能說嗎?”
    喜姐兒叉腰,一副天下我是老大,不管在哪裏我都是你姐的架勢:“對,誰能不能相信!”
    “連娘都那麽偏心,還有誰能相信呢?!”
    等他們回到家,他們偏心娘果然問他們工資的事情了。
    樂哥兒交給他娘一千八百錢:“一天三十文,一個月九百文,這是兩個半月的。”
    他自己手裏還有十一兩加半兩。
    沒有換成銀子,直接給銅錢,也是姐姐教他的,說這樣看著多。
    他娘果然很滿意。
    但是嘴上仍是不滿意:“天天那麽忙,就給你這麽點,那寧哥兒也夠扣的。村裏的人現在一天都漲到四十文了呢!”
    喜姐兒為弟弟辯駁:“村裏一天多忙啊,在縣裏幹活店裏還管飯,弟弟那麽瘦,哪能幹得了那些重活兒。”
    自從開了新店,兩個店生意變得越來越好後,作坊的活兒也變多了,於是工資就漲到了半天二十,一天四十。
    他娘不再多說什麽,畢竟以前可是沒有這麽多收入的。
    又看向喜姐兒:“你的呢?”
    喜姐兒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一千二百個銅板放在桌子上:“一天三十,這是兩個月的。”
    他娘懷疑的看向喜姐兒:“你又管這又管那的,一天也三十?”
    “我雖然都管著,但是你看村裏,哪家不是就出一個人,咱家出了兩個人,別人還提意見呢!”
    喜姐兒早就想好了說辭:“不信,您可以問村長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娘雖然是不相信,卻又不敢問到村長麵前去。
    不僅僅是家醜,更怕村長覺得他們家兩個人在顧記豆腐幹活,一句話給他家拿掉一個人。
    待他們娘走後,喜姐向弟弟攤開雙手:看吧,他們娘永遠是沒夠的。
    隻有大哥才是親兒子。
    顧世昌也樂嗬嗬的在給各家分錢。
    豆腐坊雖然才運作不到三個月,但是收獲可謂巨大。
    顧家村不到一百二十多戶人家,幾乎可以每家分到一兩,這在往年是想也不敢想的。
    不過做生意不能隻看眼前的利益,還要考慮後續的發展。
    村長和顧寧、喜姐兒幾人商量過後,決定拿出六成的收入分給村民,剩下四成作為明年發展的資金。
    顧世昌在村會上公布了今年的收益和流水明細,並揚言會拿出一小部分來照顧一下村裏的孤寡老人。
    顧世昌話音剛落,大部分人的吸引力已經被“一百二十兩”奪走了。
    “這麽多?”
    “發財啦!哈哈哈!”
    “別高興的太早,沒聽村長說嘛,不會全分給咱們的。”
    “那木事,隻要有錢分就成。”
    顧世昌見大家都沒意見,便當場開始發錢。
    成串的銅錢被放在籮筐裏,抬了好幾筐子來。
    下麵的人群瞬間沸騰。
    “俺的娘啊!俺這輩子還木見過這麽多錢呢!”
    “誰見過呀!我恐怕這輩子都掙不了這麽多錢了!雖然不是自己的,能摸摸也是好的!”
    “要不是那寧哥兒搞這個作坊,咱可沒這個福利啊!大家說是不是?”
    不知道誰先開始的,村民們便紛紛喊話:“謝謝寧哥兒!謝謝村長!”
    錢已經被穿成了一百文一串的錢吊子,隻要數出來六串就夠了。
    顧世昌負責發錢:“別擠,一個一個來,我喊道誰的名字,誰上來簽字畫押領錢。”
    “領到錢後當場數清,過期不候啊!”
    會計負責數錢,喜姐兒和顧寧負責讓村民們按手印後,核對好誰家的人再領錢。
    領到錢的人就在旁邊數錢。
    這一串長長的銅錢,摸在手裏就是手感好啊!
    都長林和老武叔也坐在後麵,親眼見證顧家村的“喜事”。
    同時他們也注意到,村民大部分都是按手印,認識字的人不多。
    這也是問題啊!
    終於忙到最後,顧世昌和顧寧才有時間過來招呼兩人。
    “招呼不周,縣令和武老見諒!”
    顧寧往兩人手裏一人各塞了十個銅板:“見者有份,沾沾喜氣!”
    都長林和老武叔握住這意義非凡的十文錢:“那就卻之不恭啦!”
    喜歡穿越小夫郎靠美食致富請大家收藏:()穿越小夫郎靠美食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