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豆腐節

字數:3834   加入書籤

A+A-


    以前在村裏的小作坊還好,現在人多了,他果斷退出管理崗,研發才是他的強項。
    產品的優勢才是王道。
    都長林經過深入調研和思考後,敏銳地察覺到了豆腐作坊所蘊含的巨大潛力。
    他堅信,如果能夠充分挖掘並利用這一資源,將會給整個縣城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這一點和顧寧的想法不謀而合。
    顧寧大膽地提出了一個創新性的想法:要將豆腐打造成全縣的特色產品,並全力塑造出"山陽豆腐"這個獨特的品牌形象。
    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提升當地經濟實力、促進就業機會增加以及推動傳播等多方麵益處。
    顧寧和喜姐兒,都長林和衙門各人共同商討具體實施方案。
    他們圍繞著如何提高豆腐品質、擴大生產規模、加強市場推廣等關鍵問題展開熱烈討論,並製定出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措施與計劃。
    同時,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認可"山陽豆腐",眾人還策劃舉辦各類宣傳活動及美食節等活動,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品嚐美味佳肴。
    他聯係了周邊幾個縣的縣長,要共同舉辦一場“豆腐文化節”,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和商人。
    顧寧負責確定豆腐節的形式。
    這是這個環節中的一項重要使命——決定豆腐文化節將以何種形式呈現給世人!
    顧寧深知這個任務意義非凡,因為這不僅關乎到活動本身的成功與否,更關係到能否向人們更好的傳遞出豆腐文化。
    於是,顧寧開始了設想、推翻再重建的思考之旅。
    他翻閱了大量資料,不過在這裏並沒有多少資料可查,隻是在春山居裏的一本書裏,寥寥的看到了幾句,介紹的也都並不詳細。
    想要深入探究豆腐文化,就必須要先了解其悠久的曆史淵源。
    相傳豆腐起源於漢朝時期,當時有位名叫劉安的人偶然間將豆漿和石膏混合在一起,從而發明了這種獨特的食品。
    除此之外,豆腐還與許多有趣的民俗風情息息相關。
    例如在某些地區人們會在春節期間吃豆腐祈求來年平安幸福,還有些地方則將豆腐作為祭祀祖先時必備供品之一。以表達對先人敬意等等,諸如此類充滿地域特色風俗習慣不勝枚舉。
    顧寧把印象中的知識點一一記在紙上。
    他給牧野還去了一封信,拜托他在京城裏幫忙找一找有沒有豆腐的線索。
    京城裏有學問的人多,藏書也多,有底蘊的世家也多,肯定有關於豆腐的說法。
    在等待牧野回信的期間,顧寧還找老武叔聊了聊。
    老武叔有見識,對吃方麵也有研究,說不定能幫到顧寧。
    老武叔見到顧寧並不意外,早在他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在思索了。
    但他也是在京城中吃過兩次類似的而已。
    雖然在市麵上沒有的賣,但是能確定的是,世家中有製作豆腐的方法,顧寧製作豆腐的方法並不是獨有的。
    若有一日,顧記豆腐的生意做到了京城,若是觸及到了世家的利益,被盯上也是有可能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他們的生意還沒有到達京城的時候,就先做大做強,做出名號來。
    最好是成為一個縣或者幾個縣,一個郡的產業,與都長林所在的縣衙掛鉤,才有可能在那吃人的地方立足。
    當然,這是後話了。
    現在是要找一個噱頭,讓大家對山陽縣的豆腐感興趣。
    經過一番努力後,顧寧心中漸漸有了清晰輪廓:要舉辦一場集展覽、表演、美食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豆腐文化盛宴!
    在這場盛宴中,人們可以欣賞到精美的豆腐工藝品展示,目睹豆腐師傅們精湛技藝現場演示,還能品嚐到各式各樣口感鮮美的豆腐佳肴。
    然而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
    顧寧希望通過創新元素讓整個活動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
    比如設置互動環節邀請觀眾參與豆腐製作過程感受其中樂趣, 或者舉辦創意十足的豆腐料理大賽激發大家對美食創造力等等。
    最終在顧寧精心策劃下,一個充滿活力豆腐文化節方案誕生了!
    相信這個別開生麵的節日定會吸引眾多目光,成為山陽縣宣傳豆腐的新亮點!
    顧寧:“你知道展會嗎?”
    都長林:“還請詳細講來。”
    展會是為了展示產品和技術、拓展渠道、促進銷售、傳播品牌而進行的一種宣傳活動。
    世界上第一個樣品展會是1895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萊比錫樣品展覽會。
    隨著社會的演變和科技的進步,會展業作為各個方麵都在不斷進行調整和變化。
    他們的豆腐節,就是一個小型的豆腐傳播展會,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看到他們的產品。
    都長林認同的點點頭,舉一反三道:“就像我們常見的集市和廟會。”
    集市是由農民(包括漁民、牧民等)以及其他小生產者為交換產品而自然形成的市場。
    集市有多種稱法,比如集、墟、場等。在中國古代,常被稱做草市。在中國北方,一般稱作集。在兩廣、福建等地稱作墟。在川、黔等地稱作場,在江西稱作圩。還有其他一些地方稱謂,一般統稱作集市。
    顧寧:“對,集市可以認為是展覽會的傳統形式。”
    “廟會也是傳統的展覽形式。”
    因為村落不大可能有較大規模的寺廟,所以廟會主要出現在城鎮。
    廟會的內容比集市要豐富,除商品交流外,還有宗教、文化、娛樂活動。
    廟會也稱作廟市、香會。廣義的廟會還包括燈會、燈市、花會等。
    廟會到現在仍然普遍存在,是城鎮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的場所,也是促進地方旅遊及經濟發展的一種方式。
    “展覽會是在集市、廟會形式上發展起來的層次更高的展覽形式。
    在內容上,展覽會不再局限於集市的貿易或廟會的貿易和娛樂,而擴大到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
    在形式上,展覽會具有正規的展覽場地、現代的管理組織等特點。”
    喜歡穿越小夫郎靠美食致富請大家收藏:()穿越小夫郎靠美食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