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導彈糊臉
字數:5554 加入書籤
第706章 導彈糊臉
在休息室靜靜的坐了一會,莫白找來了工作人員,將編輯好的加密信息交給他,讓他盡快通過休伯利安號傳到地球聯邦的量子通信網絡中,這份全新的造船訂單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地球聯邦在造船工業上的權重,接下來一年之內,擴充造船廠的規模和產能將會是地球聯邦最核心的政策。
莫白很清楚地球聯邦的底蘊,雖然太陽係地球上的人類並沒有神族那種以一當十的強大戰力,但是迅速增殖的人口本身就是一種戰略級別的強大資源,十五年前地球聯邦正式建立,地球人類的人均壽命也提升到了一百五十歲,這使得莫白這樣的四十歲出頭的人類依然可以算得上是青壯年,而以人類的繁殖能力,在外部勢力有威脅而內部非常穩定的情況下,鼓勵生育就是一項非常正確的政策了。
全免費的教育和一直到18歲的人口補貼,讓生孩子這件事完全沒有了壓力,加上現在地球聯邦的工作機會幾乎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光是太陽係的資源開采和火星殖民區的開拓就需要上千萬的人口,同時太陽係最大的就業可能就是地球聯邦軍這個龐然大物了。
盡管進行了嚴格的篩選,舊時代留下的合格的職業軍人也有接近五百萬之多,所以在地麵軍團的組建上,地球聯邦軍的後備軍人數量充足,而且這些職業軍人的數量還在以每年二十萬左右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加。
而製約地球聯邦軍太空艦隊規模的最大障礙,就是必須收到嚴格培訓和教育的太空艦隊官兵了。
和艦隊陸戰隊這種可以從步兵轉行的兵種不同,太空艦隊的官兵的培訓和選拔嚴格堪比舊時代的潛艇官兵,雖然智能化的太空艦船駕駛難度比舊時代的要簡便了許多,但是在無垠的太空駕駛太空船,要比在太平洋上駕駛帆船可是要複雜的多。
而且駕駛如此科幻化的太空戰艦,需要的基礎知識和經驗都不是一般軍隊的官兵可以做到的,說輕鬆點就是,在太空艦隊當一名低級軍官,沒有博士以上的知識儲備和五級水準的身體速度素質,是根本不合格的。
好在現在的地球聯邦,在教育方式和各種生物強化藥劑的技術方麵都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首先是教育方式,以前用在培養克隆人士兵以獲得戰鬥經驗的催眠式休眠倉的技術已經極為成熟,經過嚴格的驗證之後開始應用在基礎教育上,一個普通人隻需要根據尋尋漸進的方式逐步通過休眠倉的知識灌輸,每周兩次這樣的催眠學習,在一年之內的夢境學習中就可以完成以往大學四年才能學習完成的整個基礎知識體係,而且不會出現平常大學那種學著學著還會忘記掉的情況。
神經連接技術和腦電波讀取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樣讓人類可以輕鬆駕馭各種電子設備和外部的機械設備,這使得以往需要數年才能完成的複雜的載具駕駛還有其他專業訓練的時間大大縮短,一名輕型飛行載具的駕駛員,往往隻需要三個月就可以完成全套的培訓課程,而太空戰艦的舵手,也隻需要四個月的模擬駕駛和兩個月的實操就可以上崗。
有針對性的職業培訓使得太空艦隊的短期定向軍官培養課程隻需要八個月,這也就是說從一名普通軍人到合格的基礎艦隊官兵,也隻需要八個月的訓練,然後就是大約三個月的實際戰艦訓練,地球聯邦在太陽係的訓練戰艦數量就有數百艘,各種戰艦應有盡有,大部分還基本都是全新的戰艦,這使得這些新晉的艦隊官兵擁有充足的資源和戰艦進行接近於實戰的訓練。
在這樣的高效的教育係統之下,一名合格的太空艦隊官兵全過程一般隻需要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全部課程。
同時地球聯邦太空艦隊的軍事大學還在以每兩年畢業一批高級軍官的速度向艦隊輸送職業軍官,這些軍官都是專職指揮管業的優秀人才,一進入軍艦往往都是艦長,副艦長還有大副這樣的核心軍官,負責著整個艦隊最基層的指揮單元,戰艦。
·即便如此,地球聯邦軍的太空艦隊的官兵數量依然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戰艦產能,就現在而言,每個月畢業的艦隊官兵,能操作的戰艦隻有兩百多艘,但是地球聯邦的五大造船廠裏每個月就有大約三千艘戰艦駛出船台。
這等於是十五比一的產能,那要如何消化這些戰艦呢。
首先是無人駕駛的戰艦,目前數量最多的就是等離子炮驅逐艦,這種驅逐艦五萬噸級,除了少量自衛火力之外就隻有一門不亞於接近巡洋艦主炮威力的等離子炮,整個驅逐艦結構簡單,接入大聖的指揮係統之後就是一個會移動的炮台,往往一個艦隊超過三分之一的火力都由這些無人駕駛的驅逐艦來提供。
其次就是防空型驅逐艦,這種新的驅逐艦取消了驅逐艦主炮,取而代之的就是全身密密麻麻的中近程防空火炮,配備的百眼巨人防禦陣列和防空導彈,主要擔任艦隊的外圈防空任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目前正在實驗的就是全新的無人駕駛型巡洋艦,這種巡洋艦本質上就是等離子炮驅逐艦的放大版,火力從一門巡洋艦級別的等離子炮升級成了兩門戰巡級別的等離子炮,自衛火力更加強大,但是戰艦質量因為沒有駕駛和指揮人員所需的設備的空間而大大下降,整體質量從接近五十萬噸一下子降到了三十五萬噸,成本也隻有標準巡洋艦的六成。
隻是現有的“晶岩”智能化核心在駕駛這種質量三十萬噸的大型戰艦時,在效率和反應上依然不如有人操作的戰艦,不過地球聯邦軍的太空艦隊指揮部卻不這麽認為,因為這種巡洋艦的火力遠超驅逐艦,在艦隊中將會是整個艦隊火力輸出擔當,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全艦隊幾乎一半的火力主要都是由巡洋艦來提供的,這是因為主力艦中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往往都是突擊的前鋒,以強大的護盾和裝甲,配合極高的戰速,擔任突破敵人艦隊陣型的任務,而真正維持戰線以不斷的火力打擊敵人整個艦隊的,卻是看似沒那麽耀眼的巡洋艦和驅逐艦。
地球聯邦軍的遠期戰略目標,就是要實現驅逐艦的完全無人化,和半數以上巡洋艦的無人化,將有限的艦隊官兵資源集中在主力艦上。
這時就有戰艦設計師從新提出了“武庫艦”的概念,就是專注於強大火力輸出的戰艦,比如拋棄了可以自由移動射界的炮塔,而用多炮管密集排列密集陣火炮對一個方向上的敵人實施強大的火力打擊,還有之裝備了數千枚遠程高速巡航導彈的純粹的導彈巡洋艦。
然而在太空艦隊內部討論了一段時間之後,這兩種戰艦被發現過於極端,使得實際運用中問題多多,武庫艦中裝備了上百門陣列磁軌炮的戰列巡洋艦被發現技術上就實現不了,一百門大口徑磁軌炮需要的能源足以跟一個要塞相提並論,即便通過晶體電池解決能源問題,這種火炮陣列也隻能發射一兩次,而且巨大的後坐力就連重型戰列艦也沒辦法承受,所以這種超級火炮戰列艦智能杯放棄。、
不過地球聯邦的戰艦設計師倒是從中找到了一條相對穩妥的新路那就是放棄了相對靈活的炮塔,也沒有采用貫穿整個艦體的巨大化火炮,反而是這折中采取了同方向的固定式光束炮,將火炮數量從一百或者一,變成了居中的三乘三,九門光束炮。
然後加大能源儲備更先進的冷卻係統,通過能源分配係統將這九門超遠程光束炮分組管理,分批開火射擊,比如每次三門一組進行射擊,每次艦炮射擊間隔兩秒,就可以在五秒到六秒的時間內連射九炮,然後各十秒之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次三連射,這樣的火力密度就基本上同級別的戰列巡洋艦的一倍以上。
雖然這種設計讓整個戰艦變成了隻能向艦首方向開火的炮台,但是增加的火力強度卻是實打實的,所以在經過了測試之後,這種無人駕駛的巡洋艦已經開始小批量的裝備艦隊進行實驗。
至於另外一種號稱能裝備數千枚導彈的武庫艦,則是被聰明的艦船設計師做了一個其他人都沒想到的大改動,那就是將一條自動化的導彈生產線安裝進戰艦內。
這就是因為傳統的導彈巡洋艦極度依賴後勤補給,一般的導彈巡洋艦攜帶數百枚導彈,一旦發射完就隻能退回去尋找補給艦補給彈藥,但是艦隊戰鬥的情況下,進行戰時補給非常危險而且麻煩,而沒有導彈的導彈巡洋艦幾乎沒有什麽戰鬥力,也就是所說的一波流。
“武庫艦”類型的導彈巡洋艦其實也是如此,隻是裝了數倍的導彈而已,關鍵是裝這麽多導彈之後整個巡洋的機動性會變差很多,戰艦的體積變大,護能力也會下降不少。
而新設計的機動性導彈巡洋艦上搭載了一條迷你型的導彈生產線,使用空間貨櫃提供原材料,這條生產線可以用一定的速度不停的生產補充新的導彈,一分鍾一枚導彈的生產速度在專業軍工廠來說可以說慢的可以,但是作為一直處於機動狀態的導彈巡洋艦來說,並不是什麽時候都需要開火的,而一場艦隊戰往往需要打上一天甚至更長時間,這期間這條生產線有足夠的時間給這艘巡洋艦補充相應的導彈。
這種設計方案,使得原本有些雞肋的導彈巡洋艦,一下子變得極具戰術價值,艦隊指揮官們腦子裏立刻多了很多可行的戰術方案,比如最受歡迎的襲擾戰,導彈巡洋艦立刻就成了核心主力,使用超遠程巡航導彈,打了就跑,邊跑邊自己補給彈藥,等補充完畢就回來再打一波,這種放風箏的戰術兼職就是bug一樣。
於是這種設計思路很快得到了太空艦隊參謀部的批準,在軍方的大力支持下,新的導彈巡洋艦很快被設計並建造了出來。
全新的導彈巡洋艦質量大約是五十萬噸,頂著巡洋艦的極限噸位設計,這主要是戰艦內部的那一條導彈生產線需要一定空間的原因,同時為了提供彈藥補充速度,這條生產線也做了改進,使得原本設計的每分鍾一發導彈的生產速度提高到了一分鍾兩發,補給速度翻倍,如果用來生產防空導彈的話,速度甚至可以達到每分鍾八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同時這種巡洋艦比原本的巡洋艦多了幾乎一倍的亞光速引擎,戰速可以說是巡洋艦中的天花板,使得原本就是高速戰艦的導彈巡洋艦直接跑出f1賽車的感覺。
高速高火力,最先被犧牲掉的就是防護能力,所以整艘戰艦隻配備的基礎的裝甲防護,主要的防禦力依靠升級過的護盾係統來支持,好在因為無需需要大量能源的火炮,所以剩餘的能源都被供給了護盾,讓這種導彈巡洋艦居然擁有了所有巡洋艦中最厚的戰艦護盾。
而作為這種新型導彈巡洋艦的核心武力,除了常規的超遠程巡航導彈之外,太空艦隊還將最新型的躍遷導彈裝備到了巡洋艦上。
這種躍遷導彈,顧名思義,就是擁有短距離超空間跳躍能力的導彈,這是聯邦的科研院的最新成果,超空間跳躍引擎的微型化,這也是因為貝洛伯格生產的以太水晶有不少的邊角料,這些水晶碎塊用在太空船上實在太小了,但是用在導彈這樣的小體積物品上倒是非常合適,被微縮化的超小型超空間引擎被製造了出來,
雖然導彈體積太小,能裝的能源也極為有限,但是以燃晶為動力源的話,可以做到一次性將導彈跳躍到指定的距離之外,目前測試的躍遷導彈,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射出之後首先向指定的方向進行躍遷,距離最大可以到五萬公裏以上,跳出超空間之後,導彈的常規動力引擎啟動引導導彈飛向目標。
人家是將超空間跳躍引擎巨大化裝在要塞上,讓整座要塞進行超空間跳躍,但是地球聯邦另辟捷徑,將超空間跳躍引擎裝在導彈上,讓導彈直接蹦到敵人艦隊的臉上,這種設計思路堪稱逆天。
喜歡我的末日避難所係統請大家收藏:()我的末日避難所係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