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字數:4752   加入書籤

A+A-


    王湘和易中海以前也都見過幾次麵,倒是還有些話題可說。
    隻不過易中海是茂昌的老人,王湘是因為準備要進行公私合營,公方新進的人員。
    王湘來廠裏沒多久,易中海就被借調走了。
    所以也隻能算是認識,但是又算不上熟悉。
    兩個人能聊的話題也沒那麽多。
    基本上也就是說些廠子最近有啥變化,有什麽人調動走了,又有什麽人調動回來。
    要不然就是說說石景山那邊兒的情況如何,易中海在那邊兒的生活怎麽樣這些事情。
    易中海又不可能說,自己在那邊兒養著小老婆的事兒。
    尬聊了一會兒,話題也就順理成章地轉到了王湘今天過來的目的。
    不出李想國的意外,王湘還真是為了幾家今天搬家的事兒,過來協調的。
    說到這個,王湘和易中海之間的話題反倒多了起來。
    今天搬過來的一共有三家,全都是之前茂昌時期廠子裏的老工人。
    說起來,易中海跟這些人共事的時間更長,對這些人也比王湘還熟悉。
    李想國也支棱著耳朵,在邊兒上默默聽著,最多也就是幫著添點水什麽的。
    也想聽聽在易中海的嘴裏,這些人都是什麽樣的人家。
    這也是以後如何對待這幾家人,很重要的一個考量。
    一家是準備搬到後院東廂房的劉海中家。
    這個,李想國自然熟悉了。
    畢竟大半小說都把人家的鉗工工作,都給改成打鐵的鍛工了。
    還腦補出他不吃雞蛋會死的結論……
    事實上,就算他是鍛工,哪兒就虧了營養。
    看電視劇裏他長得腦滿腸肥的樣子,那明顯都營養過剩了好嗎?
    王湘說,劉海中家原先是住在下關那邊兒。
    不過他家老大秋天上初中,所以想著搬到城裏來。
    劉光齊之前他就是在第三區中心國民小學上的學,所以秋天時候就去了五中。
    搬到這邊兒他上班遠了點兒,不過能更方便劉光齊上下學。
    更何況他家除了上初中的老大,家裏還有兩個小的,老二明後年也該上小學了。
    城裏的教育條件,自然不是城外能比的。
    聽說有這樣的調整機會,他們就申請從下關那邊兒搬過來。
    如果不是因為孩子要上學,劉海中是肯定不想搬過來的。
    他家在下關那裏,住得離著廠子更近,還是獨門獨院的一進院子。
    上關的繁華也不是南鑼鼓巷這邊兒能比得了的。
    日常所需的各種東西不缺,也更便宜一些。
    不過找了一圈以後,最後也沒有合適的院子跟他家置換。
    經過協商、實地看房之後,他家選擇了後院的東廂房。
    雖然前院廂房比那個房子大一些,不過他說前院人來人往要打擾孩子學習,寧可房子小一點兒。
    而且孩子到時候找到工作,也可以等著單位分房子什麽的。
    至於下關那邊兒的房子,廠子承諾會按著市價差額補償給他,劉海中也就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方案。
    家裏怎麽也是三個兒子。
    眼下兩個還小,家裏開銷也不大,暫時經濟方麵肯定沒什麽問題。
    不過等著倆小的再大點兒,也都得上學,甚至以後還要結婚。
    錢是真的多少都不夠用。
    有這麽個機會置換一下,手頭兒能存下來點錢也不錯。
    要不然光靠他現在的工資,年吃年用肯定沒問題。
    但是想再存下多少,那是真的沒什麽可能了。
    他家搬過來以後,下關那裏空出來一整套的一進院子,也成了搶手貨。
    很多人都想搬到那邊兒。
    最後廠裏安排了三家人搬過去。
    另外兩家,一家姓楊一家姓李,分別被安置在前院的東廂房和西廂房。
    兩家情況也都差不多。
    一家是家裏老婆在西城那邊兒上班,搬過來她上班能近一些。
    剩下一家是孩子要上小學,所以想著搬到城裏,方便孩子讀書。
    李想國坐在邊上聽著,心下也不由得暗自感慨。
    這孩子上學的事兒,從現在就開始卷起來了?
    說起來幾千年的教育下來,別的都是鬼扯。
    隻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才是刻入國人基因的東西。
    因為背後隱藏的是讀書能當官。
    隻要有條件的,大半人家都不吝把孩子的教育當成家庭的頭等大事來看。
    事實上建國以後,隻有兩個階段,才是真正讀書收益很好的階段。
    一個是現在,另一個就得等到改革開放以後,大學擴招之前了。
    剩下的時段收益並不怎麽樣。
    甚至於到他穿越前,教育唯一能拯救的也隻是教育事業罷了。
    甚至因為新生兒數量下降,外加經濟下行,中小學教育事業開始垮塌式下行。
    讀書無用論也才再度甚囂塵上。
    反對者,往往也隻能無力地辯白讀書明智、開闊眼界……
    都是些不知所雲,不著四六兒的話。
    反正,評論區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這也讓李想國想起來評論區有個說法閻埠貴家裏就算女孩子都讀書了,這很難得。
    其實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即便那個年代,有些學校,老師家裏的孩子入學是免費的。
    所以他家孩子不讀書才怪——你們這些老師家的孩子都不讀書,你光想著騙我們家孩子去讀書,你是何居心?
    類似的一些優惠政策,很多時候並沒什麽法律規定,都是約定俗成的。
    反倒後來講求教育公平性,很多地區陸續出台相關規定。
    甚至取消教師孩子入學直通,全都按照當地入學政策執行。
    教師子女免費入學這樣的條件,基本上也隻有一些私立學校還在執行,反倒成了他們吸引優秀教師入職的優勢。
    李想國不由得納悶兒,這西廂房被占了,那以後三大爺一家住哪兒啊,莫非以後要住到後院或者倒座房?
    又或者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指不定閻埠貴家就不搬過來了呢。
    沒看著就連一血達人許大茂都沒挺過去嘛。
    想到這裏,他也想起來一件事兒。
    貌似有不少的四合院小說裏麵,寫的跨院就是著過火的。
    這要是結合起來看,要是自己沒穿越過來,原身一個人過來,許大茂這把火是不是就真能燒起來。
    一個八九歲的孩子被困在火場裏,直接被燒死也很正常吧?
    沒了親屬,廠裏或者區裏也就順理成章地把他家的遺產全盤接收了。
    那些豬腳們,也才能從廠裏或者街道領到這個跨院兒。
    喜歡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