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字數:4525   加入書籤

A+A-


    收拾完東西,打量了一眼門楣上的光榮匾,李想國歎了口氣。
    想了下,直接進到東屋,去給原身的父親上了炷香。
    心下默默地感謝他為自己的歲月靜好做出的貢獻。
    上輩子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感謝您為祖國繁榮昌盛做出的貢獻”這句話已經從完稅證明上消失了。
    隻剩下一句冷冰冰的宣傳口號,“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
    自己可不能這樣忘本。
    感慨完,李想國從空間取出來麻繩,拎著兩個桶去了房子東邊的井邊兒。
    把麻繩一頭在一個水桶提梁上綁了個死結,隨後就拎著繩子把桶順著井口放下去。
    水桶噗通一聲砸在水麵上,激起層層漣漪。
    這井的井口不大,隻有四五十公分,但是越往下越粗,水麵的位置差不多有八九十公分粗,打水還是不成問題的。
    李想國抖動幾下繩子,讓桶傾斜著倒在水麵上,裝了半桶水就拉動繩子,把桶立起來。
    再深吸一口氣,抓著繩子兩隻手倒換著把桶提了上來。
    這井上沒裝轆轤,之前他也沒想著這方麵的事情,暫時就隻能將就著這樣操作了。
    回頭還是得找人做個轆轤,再做一個汲水桶才行。
    要不然效率太低,也太累人了。
    當然轆轤的話,他也傾向於用鐵來做,畢竟這樣不止耐用,也更輕巧。
    要是自己在軋鋼廠上班,那在廠裏找人做個這個,估計出點兒材料費就完事了。
    不過為這個去找人又劃不來,還是回頭去鐵器鋪問問,看能不能做這東西。
    畢竟這東西的難度真的不大,兩個三腳架,頂角上麵架上連著軸的轆轤就行了。
    老四九城還有個地名就是鐵轆轤把,其實就是用轆轤的鐵搖把命名的。
    (我猜的,不一定對)
    然後隻要拓展一下,你就知道全世界最早的老鐵在哪兒了。
    傳說邊上灶君廟門口的鐵獅子都要跑到這井口喝水。
    四九城還有句歇後語就是說這倆鐵獅子的灶君廟的獅子——鐵對兒!
    後世東北的老鐵,太嫩了……
    真的不行,那還可以去找呂師傅,讓他幫著自己打一套木頭的。
    提上的水倒進身邊的空桶,繼續順下去再打半桶,把上麵的那桶裝滿。
    這井廢棄太久,打上來的水或多或少都飄著層枯枝爛葉,還帶著淡淡的腐敗味道。
    李想國拿著笊籬簡單地在桶裏撈了下,這才提著裝滿水的桶進到屋裏。
    隨後就直接收進了空間,裝到大缸裏。
    等著缸裏的水裝滿後,再拿笊籬到缸裏撈了一遍,盡可能清理幹淨。
    省得用的時候裝到噴壺裏,水裏的草棍什麽的會隨著水流把花灑頭堵住,清理起來也很麻煩。
    如此反複,幾個缸裝滿,倒把井水也給淘幹淨了。
    每次再拎上來的井水也都看上去很是清冽,也再聞不出有明顯的異味。
    當然這也肯定是驢糞蛋子表麵光。
    這麽多年沒用,鬼知道井底沉澱了不知道多厚的砂石淤泥,又會不會有什麽井底枯骨之類的東西。
    他也隻能等著竹竿拉過來以後,再找根竹竿綁個勺子之類的東西,一點點把井底的垃圾給淘幹淨。
    想到這個,他也想起上輩子看小說,貌似某小說裏麵就有提到傻柱和何雨水淘井。
    實際上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基本就等於零。
    第一點,四九城裏並沒有多少農村那種一米多粗的大井。
    大半都是這樣的小井,完全沒必要,也根本沒辦法讓人下去清理。
    後世用水量逐年增加,所以四九城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到地下二三十米以下。
    但是這年頭兒,就這地兒地勢偏高,地下水位隻有三四米深。
    要是換個低窪點兒的地兒,直接伸手到井裏拿水瓢舀井水也不稀奇。
    地下水位淺,井也就很淺。
    就這井的深度,最多也就五六米的樣子,隨便拿根竹竿就能插到底。
    就像前邊兒許大茂的父母不就用竹竿在這井裏攪和著找人嘛。
    為什麽非得靠人下到井底去淘?
    更何況就這麽四五十公分的井,怎麽下去人?
    井底又隻有那麽大點兒地方,空氣量少,人在下麵活動耗氧量大,很快井底的氧氣就被消耗沒了,會出事的。
    還真以為到處都是四眼井那樣,蓋塊鑿了四個洞的石頭板當成井蓋?
    真那麽粗的井,想淘井也得是成年人下去。
    就算成年人淘井,一般也得幾個人替換著才行。
    一個人在下麵時間長了都容易出事。
    但凡腦子沒病,就沒哪個會允許小孩子下井淘井。
    另外就是,要是這大院裏真有那麽大的一口井。
    隻怕這條胡同也不叫南鑼鼓巷,早都改名叫xx井胡同了。
    畢竟,水對四九城的意義非比尋常。
    有井能用的時候,就沒必要用別的東西給胡同命名。
    當然也有例外,南鑼鼓巷這裏的沙井胡同最早是叫沙家胡同,跟井就完全沒關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也正是因為這井沒多深,所以李想國才這樣直接拿著繩子往上提水。
    要是真像陝北那種動輒幾十米深的井水,李想國是萬萬不敢這樣提水的。
    他這個小身板兒,很大概率拎到一半就拎不動了,搞不好這桶都隻好找人幫自己拎上來。
    李想國也覺得可惜,這水含鹽量還是太低了,都不能煮鹽。
    要不然,自己以後哪兒用得到買鹽囤鹽?
    畢竟,以後也是憑證供應的東西,自己想要多的也沒有。
    自己又得在空間裏做東西吃。
    一個月就那麽點兒定量,不用想也知道,肯定不夠吃。
    總不能還為了這點兒東西去找人淘換吧。
    要不然就得跑到津門啥的地方,收上一波海水啥的自己熬鹽,累不累?
    經此一事,他也有點嫌棄空間裏的這幾個缸有點小。
    這栽個白菜蘿卜問題不大,有這麽幾缸水,怎麽也能把苗圃潤透了,省得把苗拔壞了。
    後麵要栽韭菜,那麵積想澆透,靠這麽幾個小缸來回打水,也不知道得折騰幾回呢,實在是太麻煩了。
    反正都得買,他也覺得回頭正好可以再買幾個大缸,用完以後正好也能拿來醃酸菜什麽的。
    再弄幾個醃泡菜、鹹鴨蛋,甚至臭豆腐什麽的,醃漬這一塊的用具也就差不多齊活兒了。
    剩下的,真的也隻剩空間裏的氣候和自己的技術性問題了。
    喜歡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