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各朝古人疑惑,大學畢業即失業?

字數:4256   加入書籤

A+A-


    各朝古人看完整個視頻,隻能說他們的母語,還是無語。
    感覺漂亮國自上而下,都十分鼓勵零元購。
    當然他們也不是很懂後世的漂亮國。
    或許,零元購正是漂亮國的特色呢。
    各朝皇帝臉色此時都有幾分怪異。
    看來漂亮國隻是表麵風光,骨子裏已經爛透了!
    這樣的國家,是怎麽成強國的?!
    ......
    永樂年間。
    朱瞻基有些繃不住了,臉上又扯出一絲怪異的微笑。
    “漂亮國人是懂政治的。”
    朱棣聽到這個說法,眉頭一皺。
    他覺得漂亮國高層如同狗屎一般。
    在華夏,每朝皇帝都致力於天下太平,國力昌盛。
    漂亮國是國力昌盛了,可若是人人都搶劫,漂亮國遲早會大亂呐。
    於是,他有些不認同地問道:
    “此話何意?”
    朱瞻基回複道:
    “漂亮國高層,一定是懂雙贏的!”
    “高層贏得了零元購小夥的支持,成功上位!”
    “底層百姓零元購,毫無生活成本。”
    “隻是苦了那些商家,不過他們也沒啥損失,都有保險賠償。”
    “所以真正受傷害的,估計隻有保險公司,還有被大肆搶劫嚇到的底層百姓。”
    朱瞻基突然想到了什麽。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當然,若是保險公司有政府兜底,那政府更是贏麻了。”
    朱棣點點頭。
    若是連保險公司都是政府的,那漂亮國豈不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難怪漂亮國根本就不禁止零元購。
    所以說,根本不是漂亮國傻,其實漂亮國精明得很!
    在各朝古人各種猜測之際,下一個視頻開始播放。
    【為什麽華夏以前中專國家包分配工作,現在卻是大學畢業即失業?】
    ......
    各朝古人臉上露出一絲疑惑。
    他們早從天幕中得知大學是什麽含義。
    華夏後世的學生,會經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幾個學習階段。
    再往上走,還有研究生、博士。
    此時,各朝古人都有些不解。
    這中專又是何意?
    而大學畢業即失業,又是何意?
    ......
    李世民此時心中也是緩緩生出幾個問號。
    “中專”,從字麵上來看,應該比大學低一等。
    那為何中專可以包分配工作,而更勝一籌的大學生卻不包分配呢?
    而且大學生,如此有學問的人,還能畢業就失業?
    他可是記得,袁老、吳老等國之脊梁,都是大學生呢。
    李世民有些想不明白。
    隻好繼續向天幕看去。
    ......
    天幕緩緩拉開,一幅現代大學生畢業典禮的畫麵映入眼簾。
    畫麵中,一群青春洋溢的大學生身穿統一的學士服,頭戴學士帽,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正靜候著校長親手為他們扶正帽穗。
    莊嚴的禮堂上,金色的陽光與紅色的帷幕交相輝映,氣氛顯得格外莊重。
    各朝古人看到此景,內心皆有一絲動容。
    這便是後世的大學生嗎?
    學業有成,青春活力,未來充滿著無限可能。
    難怪他們被譽為“八九點鍾的太陽”。
    ......
    畫麵一轉,是這群大學生聚集在就業信息欄前,或是緊盯著電腦屏幕,瀏覽著各式各樣的招聘網站和職位信息。
    他們的眼中夾雜著幾分焦慮與不安,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機會。
    待尋到合適的崗位,他們迅速拿起一遝精心準備的簡曆,穿梭於各式各樣招聘會。
    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他們穿梭於各個展位之間,每一步都顯得那麽堅定而又忐忑。
    他們臉上掛著既期待又緊張的笑容,努力地向招聘官展示自己的能力。
    然而,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回應他們的有時是含糊其辭的考量,有時則是直接而殘酷的拒絕。
    每一次的挫敗,都像是一塊巨石,他們的心愈發沉重。
    夜幕降臨,校園歸於寧靜,他們的身影隱於夜色之中,眼中的光也逐漸黯淡。
    此時,一位學生的內心獨白,悄然出現。
    【1978年,我爺爺考上了中專,轟動了整個村子。】
    【1993年,我爸爸考上了大專,老師親自來送錄取通知書。】
    【2017年,我考上了大學,全家人一起旅行慶祝。】
    【爺爺畢業後,帶著全家從落後的村裏,搬到了縣城。】
    【爸爸畢業後,又將全家人帶進了城,買了房定居。】
    【等到我畢業時,口罩病毒流行,我隻能待在家裏。】
    【後來,又遇上經濟下行,各種公司裁員,於是我失業到現在。】
    ......
    嬴政聽著這祖孫三代人的故事,心中微微意動。
    或許是,在爺爺輩的時代,一個村子能有一個中專生,就是全村的驕傲。
    等過了十多年,到了爸爸的年代,人才已經不如之前那般緊俏,但是也格外尊貴。
    這兩代人,都是通過學習,改變了命運。
    走出村,走出縣,進入繁華的城市。
    都讓自己的家人,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更有甚者,為建設華夏,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時至今日,華夏正處於一個最為繁盛的時代。
    本應是知識與才華大放異彩之時,卻為何會有大學生們躊躇滿誌卻難以施展,乃至賦閑家中,毫無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