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華夏,從不仰人鼻息

字數:4170   加入書籤

A+A-


    【一時之間,全世界都重新審視這個盤踞在東方的古老國家。】
    【抵抗漂亮國援助半島國之後,也讓毛熊國重新審視華夏,華夏也順理成章成為了社會主義陣營的第二大國。】
    【因此,毛熊國決定對我們伸出援手,支援我們搞工業化,讓我們成為冷戰格局下的支持者之一。】
    【這一曆史性的決策,催生了156項援華工業項目。】
    【也正是得益於156工業項目,華夏工業迅速崛起,也奠定了華夏工業的基礎。】
    ......
    永樂年間。
    朱棣深知,抵抗漂亮國援助半島國之戰,不僅是新華夏成立之後的第一場戰爭,更是一場在雙方實力懸殊背景下的現代化戰爭。
    唯有贏得這場戰役,方能換來國家長久的安寧與和平。
    不然,總是會有列強覬覦華夏,正如內戰時期,漂亮國和毛熊國想要插手華夏內政那般。
    而此戰的勝利,不僅是華夏人民自立自強、屹立世界東方的莊嚴宣告。
    更是讓那些對華夏有野心的國家的震懾,他們從此也將變得謹慎起來。
    華夏的崛起與不屈,是他們萬萬沒想到的。
    正因如此,國際關係變得微妙,毛熊國轉而選擇向華夏伸出援手。
    此時,朱瞻基仿佛洞察了一切,突然又笑出了聲:
    “後世的世界格局,還真是挺有意思的。”
    “漂亮國總是喜歡橫插一腳,培養小弟。”
    “毛熊國也是不甘示弱,什麽都要和漂亮國比一比。”
    “說到底,這世間哪有永恒的朋友,唯有利益二字不變。”
    “幾個大國會為了利益合作,也會為了利益鬧掰。”
    末了,他長歎一聲。
    “還是華夏好啊!”
    “愛好和平!”
    朱棣聽著朱瞻基的發言,很是欣慰。
    作為未來的帝王,對政治必須要敏感。
    天幕中已經透露了未來世界的很多信息,若是未來的世界格局還分析不出來,那朱瞻基還得再多學學帝王術了。
    想到這裏,朱棣頓生感慨。
    “瞻基說的不錯。”
    “在此之前,華夏總是被迫參與戰爭,像是棋局中的棋子。”
    “待華夏崛起,華夏便是執棋者,直接定義棋局規則!”
    ......
    【但是毛熊國卻搞大國沙文主義,一邊援助華夏,一邊卻以此來要挾我們。】
    【他們要跟我們建聯合艦隊,並意圖在我國建長波電台。】
    ......
    李世民恍然大悟。
    怪不得毛熊國和華夏會關係破裂。
    原來就是因為毛熊國要在華夏建長波電台。
    長波電台,於他而言是個陌生名詞。
    但是他隱約記得,電台在四渡赤水的視頻中提到過,是用於傳遞信息。
    那毛熊國此舉,就耐人尋味了啊。
    即使毛熊國和華夏簽訂合約,是共同管理。
    可是以當時華夏的實際情況來看,所有權、指揮權基本上都是歸毛熊國所有。
    而毛熊國也不會將如何建長波電台的技術和盤托出。
    所以,雖然長波電台建立在華夏,最後卻是毛熊國說了算。
    李世民的眼神逐漸變得深邃。
    若是長波電台是由華夏人自己建,毛熊國僅僅提供技術,最後的指揮權、使用權等等,都歸華夏所有。
    那建成後,毛熊國若是有需求,要求使用也是可行的。
    但前提是,長波電台從始至終的管理權,都屬於華夏。
    那還有合作的可能。
    若是毛熊國堅持共同建立,參與管理事務。
    這不就是變相的想要在華夏領土建立軍事基地,插手華夏的軍事嗎?
    軍事若是被其餘國家控製,那華夏豈不是要變成傀儡?
    華夏豈能忍受外國人在自己的頭上作威作福?!
    所以,華夏和毛熊國的關係破裂,就是必然的結果。
    ......
    【幸好有人洞悉毛熊國的意圖,知道毛熊國想把華夏變成他們的附庸國。】
    【雖然我們確實需要兄弟般的援助,但我們絕不能以犧牲國家主權為代價。】
    【於是,華夏斷然拒絕了毛熊國的無理要求。】
    【毛熊國惱羞成怒,立即停止對華援助,給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
    【然而,新華夏的成立,並不是依靠別國的力量。】
    【同樣,新華夏的崛起,亦無需仰仗毛熊國的鼻息。】
    【華夏決定自主研發原子彈、核彈等大型武器,迅速發展國力。】
    【終於在1964年,華夏大西北的上空出現了一朵巨大的蘑菇雲。】
    【從此,華夏不再是別國任意欺辱的對象。】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忍不住大呼一聲。
    “好!說的太好了!”
    “華夏,自古以來,從來都不會依靠別國的力量。”
    “咱們依靠的,隻會是自己!”
    他驅除韃虜,恢複華夏,亦是如此。
    不會借助別國,例如倭國、月楠的力量。
    那樣無異於引狼入室。
    ......
    嬴政微微頷首。
    華夏民族,自古便有著自強不息的精神。
    麵對困境,華夏一直都是選擇自力更生。
    在積貧積弱,要經濟沒經濟,要技術沒技術的年代,華夏舉全國之力,研製出了核武器這樣的國之重器。
    這如何不讓人心生佩服!
    此刻,他莫名想起後人說過的一句話。
    一萬年太久,我們隻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