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被活埋究竟有多恐怖?

字數:4812   加入書籤

A+A-


    天幕繼續播放。
    後人突然又想起了什麽,連忙追問:
    “你的小說寫完了嗎?”
    “後四十回我想看看!”
    曹雪芹笑了一下。
    “還沒有寫完,寫好了告訴你。”
    後人有些惆悵。
    “你就不擔心......你的小說也無法完整流傳嗎?”
    曹雪芹輕輕搖頭。
    “我小時候家境還不錯,我曾以為這世道會永遠這樣下去。”
    “但後來發現,這曹家,這大唐,無論怎樣盛極一時,終落個白茫茫一片。”
    “那些作品何嚐不是如此?”
    “一切終將消亡,走向失序。”
    “但人們對抗虛無和混沌的勇氣卻從未斷絕。”
    “我們創造,傳承,失散,再創造,生生不息。”
    “唐詩就這樣,幸運的穿越了千年時光。”
    “文脈雖然脆弱,但隻要這生生不息的勇氣還在,像唐詩這樣的幸運就會一直在。”
    天幕又是一陣閃動,旁白出現。
    【時至今日,學者對唐詩的收集整理工作仍未停止。】
    【2014年出版《全唐五代詩》,新增作者1000人,增補詩歌約5000首,糾正張冠李戴近千首。】
    【2024年,《唐五代詩全編》出版,成為目前最全的唐詩集,現存唐詩已逾五萬首。】
    此時,彈幕彈出。
    “這就是傳承,隻要有一個華夏人,文化就不會消亡。”
    “李白繡口一吐是半個盛唐。如果我們讀到的是五分之一的李白,那我們隻讀到了十分之一的盛唐。”
    “我也想看紅樓夢後40回,寶黛的結局不該這樣。”
    “不必歎息遺失,幾千年的風霜雨雪,留下的都是最好的。”
    “突然有點淚目了,我們從小背古詩詞,背到心生厭惡,卻是多少人拚命護下來的。”
    ......
    曹雪芹放下手中的筆,拿起《石頭記》的稿件,他在心中默默地問自己。
    怕嗎?
    怕自己的畢生心血無法完整流傳嗎?
    須臾之間,他心中已有定數。
    讓唐詩免於消亡的,並不隻是一個人。
    而是從作品誕生起,每一代想要保存這些脆弱文字的人。
    也許他的作品會如同唐詩那般幸運,即使流傳不完整,也總會有人想要補全呢?
    想到這裏,曹雪芹淡淡一笑,繼續寫了起來。
    而此時各朝古人忍不住心生遺憾。
    試想,倘若唐詩全部留存至今,那將會是什麽盛況!
    又豈止唐詩,還有無數的珍貴典籍,若是這些都沒有消失,華夏的文化又將是何等的輝煌。
    就在此時,下一個視頻開始播放。
    【告訴你古代封建製度的真相!】
    【被活埋究竟有多恐怖?】
    ......
    各朝古人都愣了一下。
    被活埋和古代封建製度有啥關係?
    而嬴政臉上卻閃過一抹沉思。
    封建體製之根本,在於君權的至高無上。
    後人將君權和被活埋聯係在一起。
    莫非,這說的是殉葬製度?
    ......
    【本期視頻將講清從夏商到明清的人殉製度,從掏心掏肺到烹煮頭顱,從斬殺人牲到活埋工匠。】
    【這是一段殘酷的真相,可能會引起你的不適,請大家謹慎觀看。】
    ......
    各朝古人瞬間麵麵相覷,一時愕然。
    對於殉葬製度,他們自然是有所耳聞。
    畢竟這個製度已經在華夏曆史上存在幾千年。
    每逢祭祀或是皇帝駕崩,就有人要倒黴。
    隻不過他們是普通老百姓,並不太知道皇宮裏發生的事。
    此時,他們有些懵逼。
    原來人殉還有多種死法,且活埋還不是最恐怖的?!
    ......
    【把活人當做殉葬品的做法,源於殷商時期。】
    【先秦時期,是人殉製度發展的一個高峰期。】
    【但是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經有了人殉的雛形,叫人祭,就是把人像牛羊牲畜一樣當做殉葬品,去祭祀祖先。】
    【半坡遺址、龍山文化遺址、二裏頭遺址,都發現了人祭的痕跡,不過這些規模都不大。】
    【可到了商朝時期,人突然龐雜起來。】
    【根據“甲骨卜辭”記載,這一時期用於獻祭的總人數超過了1.4萬人。】
    【這是相當於肩對著肩站滿五個操場的人。】
    【而且他們的死法多種多樣。】
    【痛快點兒的,有用鈍器直接拍的,砍頭的。】
    【折磨人的,有火燒、水淹,剖開身體。】
    【“卯”這個字怎麽來的?】
    【在甲骨文裏,這個就是剖開,然後在上麵晾幹的。】
    ......
    各朝讀書人瞬間感受到一股寒意。
    他們已經無法直視“卯”這個字了。
    甚至有些不好的聯想。
    所以,“寅吃卯糧”的意思是,寅年吃了剖開晾幹的糧食?
    這吃的是什麽糧食?
    “嘔......”
    各朝讀書人瞬間臉色慘白。
    ......
    【古代用於祭祀的人,大部分都是戰俘、罪犯或者是奴隸。】
    【也有人說,被祭祀的大部分都是西部的羌人。】
    【但是殷商的貴族,其實好多人都沒逃得過。】
    【殷墟商王大墓裏,裏麵有164具骸骨。】
    ......
    永樂年間。
    朱瞻基抖了抖身上的雞皮疙瘩,說道:
    “所以,比幹挖心,伯邑考肉餅。”
    “其實他們不是真的枉死,而是被當成了祭品。”
    朱棣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
    【其實人殉的萬惡之源,總結起來就是這幾個字,事死如事生。】
    【古人認為,人離世,是要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活下去,就要把自己所有喜歡的一切全部帶走。】
    【這就包括嬌妻美妾,侍從奴隸。】
    【正是這樣的想法,才衍生出了人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