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華夏民族的偉大複興,終極目標到底是什麽?

字數:4575   加入書籤

A+A-


    永樂年間。
    朱棣帶著好奇的神情問道:
    “瞻基,倘若讓你挑選,你選何人?”
    朱瞻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自然是爺爺您!永樂大帝的威名,如雷貫耳。”
    “五征漠北、平定安南,編纂《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
    “您的豐功偉績,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比,有過之而不及!”
    話音未落,朱高熾立刻將目光轉向朱瞻基。
    好小子,這麽會拍馬屁。
    接著他又轉頭看向朱棣,果然是一臉心花怒放的表情。
    朱棣此時一臉得意又有些克製的表情,繼續問道:
    “那其餘七人呢?”
    朱瞻基脫口而出:
    “諸葛亮!”
    朱棣輕輕應了一聲,有些感慨道:
    “還真是流水的帝王,鐵打的諸葛亮。”
    若是他自己要選擇八位祖宗,助力他開創盛世,諸葛亮亦是他心中的首選。
    諸葛亮理財有道。
    若是有諸葛亮,他出征漠北,可謂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毫無後顧之憂。
    想到這裏,朱棣有些不滿的瞥了一眼朱高熾。
    不像他的好大兒,每次要點錢都摳摳搜搜的。
    此時,朱瞻基再度開口:
    “孫兒自知壽命有限,若是有諸葛亮在,孫兒的兒子朱祁鎮,或許就不會被後人戲稱為“大明戰神”。”
    此話一出,朱家三代人都沉默了。
    如此看來,朱氏皇族確實無比需要諸葛亮這樣的托孤重臣。
    朱瞻基繼續說道:
    “孫兒還想要華佗、張仲景、孫思邈三位神醫。”
    “咱們朱家人都短命,希望這些神醫能給咱們家續續命。”
    毫無疑問,朱家三代人又沉默了。
    朱氏短命,到底是後人所說的朱家基因不行。
    還是大明的太醫醫術不精?
    朱棣長歎一聲。
    “你繼續說吧。”
    朱瞻基頓了頓,繼續說道:
    “唐太宗李世民、秦始皇嬴政,有他們在,大明定能張弛有度,國泰民安。”
    朱瞻基思考一番之後,接著說道:
    “至於最後一人,孫兒想選後世那位四渡赤水之戰的指揮員。”
    聞言,朱棣眼前一亮,連連點頭,讚不絕口:
    那位指揮員的戰術,真乃神來之筆,遠超曆史上的諸多名將!
    就在各朝古人思考該選何人之際,下一個視頻開始播放。
    【為什麽華夏農業才是真的厲害?】
    ......
    各朝古人看到這個標題的瞬間,仿佛變得無比自信。
    華夏農業厲害,那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幾千年來,華夏都是農業大國。
    糧食,就是關乎華夏人生存的頭等大事。
    在這漫長的歲月裏,他們與天災抗爭,絞盡腦汁確保飽腹,不斷探索糧食增產之道。
    華夏後世的農業,承襲了他們這些前人的智慧,又依托了後世的科技。
    若是不厲害,那才叫奇怪呢!
    ......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得不麵對另外一個目前全人類都無法回答的問題。】
    【華夏民族的偉大複興,終極目標到底是什麽?】
    ......
    各朝古人一愣。
    是啊!
    後人總是說,要實現華夏民族的偉大複興。
    到底什麽樣才算實現呢?
    ......
    永樂年間。
    朱瞻基開始思索這個問題。
    “一定是科技強國!”
    “科技既可強軍,又可富民。”
    “科技更是融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麵麵。”
    “若是華夏科技世界第一,則可製約諸如漂亮國之類的強國。”
    朱棣則是有不同看法。
    “或許是經濟強國呢?”
    “有錢能使鬼推磨。”
    他記得之前天幕就播放過一個視頻,沙漠國給錢讓華夏在沙漠中造雪山。
    這就證明,科技再厲害,最終也要服務於經濟實力雄厚的國家。
    在另一時空中,嬴政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和平與共同發展,或許才是華夏民族複興的終極目標?
    在他的印象裏,華夏後世熱衷於搞基建。
    不僅在國內大興土木,還積極援助周邊的友好國家,修建鐵路、開鑿運河等。
    這不是妥妥的,在自己有餘力的情況下,實現共同富裕嗎?
    ......
    【gdp第一?科技領航?維護世界和平?重塑世界秩序?】
    【這些怎麽看都像是終點,而不是終點。】
    【答案不在教材裏,而是刻在每個華夏人的dna裏。】
    【不信的話,你站在你家陽台環顧四周,想想將來一切功成名、高枕無憂之後,你還想幹什麽?】
    【你需要的其實是一個菜園子。】
    【所以你不得不承認,華夏民族偉大複興的終極目標,就是華夏人均菜地一畝半,還得是平原。】
    ......
    各朝皇帝不禁一怔。
    他們各種猜測是經濟、文化、科技還是軍事等等。
    結果都猜錯了!
    華夏後人的願望,這麽樸素嗎?
    竟然是一塊菜園子?!
    ......
    【從最早的黃河流域氏族部落,到夏商周、秦皇漢武、各種王朝版圖拓展的核心動力就是滿足種地需求。】
    【幾千年的農耕帝國,讓華夏人對種地的熱愛是天生的根深蒂固。】
    【即使在當今高樓林立、逼仄的城市空間裏,人們對耕種的熱情也未曾消減。】
    【總有一些人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想方設法地找地方種菜。】
    【無論是陽台、窗台、樓頂、小區綠地,犄角旮旯的方寸之間,任何一塊閑置的土地,隻要無人阻攔,最終的歸宿一定是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