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本善

字數:5944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    這是一本由神話傳說,人文風俗,結合儒釋道三教,以曆史人物家國情懷為背景創作的群像文,讀者老爺們細心品讀,喜歡的請您收藏推薦,點點紅?,謝謝!)
    臘月初八,打赤鬼。
    拂曉時分,小鎮名為伏魔鎮的僻靜地方,三聲司鳴,有位模樣俊秀的少年翻身下床,許是昨夜睡得晚,少年起床就哈欠連天。
    此時,他正按照當地習俗,嚼著丫鬟事先準備好的冰塊。據說這一天的冰吃了以後,在這一年裏都不會肚子疼。
    少年姓李,名修遠,爹娘早逝。
    然而修遠,取修緣之意的名字,是個算命先生給起的,少年原本也是不信這些的。
    隻見少年身穿灰色長衫,腳穿棉布鞋,眯著眼睛,身子歪歪斜斜的來到堂屋。一手持桃枝,一手持竹香,對著寫有“天地君親師”的木牌神色肅穆,嘴裏念念有詞,“天不連二,地不離土,君不開口,親不閉目,師不齊肩,位要端固。”
    這是小鎮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臘八當日祭祀神祇。
    灰衣少年將竹香插進香爐,吹滅蠟燭走出了堂屋,安靜的坐在院內的台階之上,他雙手托腮仰望天空,天邊微微亮,點點繁星若隱若現,少年有些迷茫……
    許久,天邊泛起一抹霞紅,少年眼中的渾濁之氣才逐漸消散。
    他站起身,從屋內端起昨夜熬好的赤豆粥,來到自家院子前的岔路,將一早就準備好的赤豆粥傾倒在路口,這是小鎮一個不成文的習俗,李修遠也便有樣學著做。
    灰衣少年半蹲著,輕聲念叨,“爹娘,兒子想你們了,今天臘八節,我昨兒就提前熬了赤豆粥,打算和茯苓丫頭去學塾那邊施粥,先過來祭拜您二老。”
    看著地上正冒著熱氣的赤豆粥,李修遠依稀記得母親去世前的叮囑,讓他多行善、結善果。
    也是臘月初八,五歲的李修遠生了場大病,當時是被一個上門化緣的白衣僧人治好了,從那之後少年的母親便開始信佛念佛。
    做完這一切,準備回屋。李修遠隨手撿起一塊石頭,還是不舍的回頭看了看,生怕地上的熱粥便宜了汪家的那條大黃狗。
    相傳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都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小孩,本朝人們普遍都相信鬼怪神祇,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
    而小鎮的人們認為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便流傳“赤豆打鬼”的習俗。
    昨兒少年和自家丫鬟,提前準備了赤豆粥,心想臘八當天施粥以祛疫迎祥。
    灰衣少年原先是個識字的讀書人,也想考個秀才舉人,能在鎮上博個名聲,好讓那個整日在外鄉忙碌的父親多瞧上幾眼,可事事豈能盡如人意呢!
    父母的離去,沒過幾年便家道中落,這讓性格多變的李修遠開始失去自我。
    自認為在鎮上讀過幾年私塾,便自稱秀才,自此小鎮上便有了個自稱李秀才的少年。可笑的是他從來沒有出過小鎮,也沒有參加鄉試。
    “李秀才啊!咱能不能別墨跡了,你不是愛顯擺你那秀才的闊綽嗎?今天倒是個好機會,鎮上幾家大戶都在書院那邊,我可告訴你,去晚了可沒好地方了。”
    隻見屋外等候的小丫頭,像是不耐煩的樣子,雙手叉腰撅著嘴。
    “遇事不要急躁,都和你說了多少遍了,沒看到本秀才在給水缸的鯉魚換水嗎?”少年對自家丫鬟催促也不惱怒,此刻,不慌不忙的正在擺弄昨天從鎮北桃花潭帶回來的一條鯉魚,金燦燦的,很是喜慶。
    伏魔鎮是個不大不小的小鎮,四百多戶人家,離大淵王朝的都城也有個萬裏行程,平日進鎮的外鄉人除了買一些木雕物件,也會挑選一些天資聰慧的孩子帶出小鎮。
    後來這些出鎮的孩子,也有回來過幾次,可每次回來時的出手闊綽,讓李修遠羨慕不已,更別說身上穿的錦衣華服。
    可惜少年有夢正當時,也隻能藏在心底。
    小鎮的木雕盛名在外,本朝開國以來,小鎮的幾位匠人,便擔任起建造皇城瓊樓的重任,李修遠的父親也是其中一位。
    伏魔鎮多以桃木木雕最為暢銷,鎮上會木雕手藝的匠人,多以雕刻神像為主。
    似乎是伏魔鎮的木雕真的有著驅邪鎮魔的作用,小鎮自古以來幾乎沒有什麽邪祟。
    如果非要說,那隻能是南麵的桃樹林,三百六十棵桃樹就從古至今沒有枯萎過,也許是小鎮人們世代嗬護的好,用來木雕或是壓勝門頭,從來隻取旁支若幹。
    而在小鎮西南方,走過一條名為桃葉巷的青石板路,在繞過望月台,一處空地,已有三三兩兩的人聚集。
    在望月台旁石頭牆上方,有幾間瓦房,這便是小鎮唯一座私塾桃源書院。
    “快看,是那個冤大頭李修遠,今天也來施粥了,哥幾個跟上我,敞開肚皮吃。”
    可能是今天過節,先生有交代。還沒有到吃飯的點,便傳來孩童的嬉鬧。
    “吆喝,李大善人也來湊熱鬧了。”
    “沒錯,是李秀才。”
    “就他家現在的光景!也跑過來施粥,哈哈,哈哈哈,瞧他那樣!還裝大善人呢!”
    這聲音一聽就是那個汪家的小胖子,奶聲奶氣的。
    遠處有諸如此類的聲音,少年聽多了也就稀鬆平常。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即便這樣的順口溜,摻雜著李秀才的嘲諷,少年人總有著自我安慰的法子,他還是很開心,因為馬上快過年了。
    興許是今天過節,小鎮東麵城門來的人像是多一些。
    而小鎮的四方圍牆,已經有些年頭沒有修繕過,城牆已經不複存在,別說流寇匪徒,就是小偷蟊賊也不曾有過。
    而名義上的城門頭隻有一把桃木劍懸在上端,連個城門都沒有,圍牆城頭上伏魔鎮三個字也是小鎮最後的臉麵。
    “施主!可否施舍貧僧一碗赤豆粥。”
    忽然,人群中一道有些陰柔的聲音響起,少年聞聲一愣,舀粥的手也頓了頓。
    很顯然他已經認出此人便是當初救他的和尚,覺得眼前的和尚並沒有要與他相認,便給眼前白衣僧人的缽盂中盛了兩勺粥,“大師,您接好咯!”
    像這和尚一樣,今天已經來了好幾波,少年沒有過多在意,繼續和小丫鬟布施著熱粥。
    可和尚走了不遠,又回頭望向灰衣少年,嘴角微動邪魅一笑。
    頓時,一股莫名寒意籠罩著少年。
    他脊背發涼,心念道:“這白衣僧為何會出現在小鎮,自從五歲的時候見過一次,就再沒遇見,要不是他那獨特的嗓音還真沒想起來,今天突然看見他,也不知怎麽回事,心裏總是怪怪的”
    也是這和尚的出現,李修遠腦海中便浮現他娘那張慈善的臉龐,“修遠呐!你出生時背後的肉髻,注定這生不平凡,娘親知道你是個豆腐心腸,可鎮外的人心更壞,為娘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長大就好。”
    少年苦笑,繼續施粥。
    臘月初八,這個流傳下來的日子,恰好也是李修遠的生辰,李修遠從未對外人講過,就連相依為命的青衣丫鬟也不曾知曉。
    今天說起來也挺奇怪,有好幾戶的孩子被選中帶出了小鎮,也有外鄉人進來與小鎮上做了些買賣,並不隻是木雕,換了其他物件的人一早就離開小鎮了,他們一個個臉上浮現滿意的笑容,然而這樣的細微處灰衣少年偶爾也會有疑惑。
    臨暮時分,灰衣少年和青衣小丫頭走在那條桃葉巷,原本萬籟寂靜的小巷中,李修遠聽到幾聲嚶嚶的笑聲,停下腳步,果不其然,看到那個同齡人蹲在牆頭上,咧著嘴,毫不掩飾的叫著,“李秀才,你給我站住,快和我講講,你這黑燈瞎火的,和小妮子去那裏鬼混了。”
    聽到聲音的主仆二人也不說話,就站在原地。
    此人乃是李修遠幼學時的同窗,也是本鎮之人,據說是本朝朝堂某位官老爺的私生子,好像職位還不低,不濟也是個州府,聽說這位大人走的時候丟下一些銀錢急急忙忙就回了朝堂,娘倆平日無所事事,可也未曾為了銀子發愁。
    桃葉巷家家戶戶的院牆都很低矮,其實同窗少年也不用踮起腳跟,就能看到院牆這邊的大致景象,可是每次和李修遠講話,偏偏喜歡蹲在牆頭上,給人一種盛氣淩人的感覺。
    相比李修遠這個名字,同窗少年就要文雅很多,一聽就是個讀書種子,少年名叫李鈞羨,就連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也有個文皺皺的名字“李滿枝”,基本上整個小鎮的人也都是李姓。
    可李鈞羨看到同齡人身旁的丫鬟時,小丫頭眉頭微皺,不自覺的就轉了個身,低著頭背對著少年,好像很是厭惡此人。
    看到小丫頭背過身,李鈞羨隨即收回目光,換了個平常不從有的語氣對少年說,“我過幾天就要離開小鎮了。”
    聞言,李修遠有些意外,隨後又釋然,可能在少年心裏,像李君羨這樣的衙內就不該生活在小鎮裏,他叮囑道:“路上小心,出去了有空回來看看。”
    李鈞羨一臉壞笑,“你就不問我要去哪?李修遠你想不想和我一起走?你要是把那妮子讓給我,興許我就……嘿嘿!”
    李修遠默不作聲,繼續聽著。
    李鈞羨忽然收起剛剛的麵容,繼續說,“不和你耍嘴皮了,我娘往後就麻煩你看顧一下,你也知道她平日嘴碎,得罪了鎮上不少鄉裏,我這次出鎮可帶不了她,相反你要是出鎮了可以去找我。”
    李鈞羨說完便跳下牆頭,四下看了看,向李修遠身前靠了靠,從懷中拿出一本泛黃的老書塞到李修遠手中。
    又在李修遠耳邊小聲低語,“修遠,咱倆也算是從小玩到大的哥們,我正兒八經和你說,昨日有個外鄉人要換這本書,我沒舍得換,送你了,你也別給我矯情,給你就接著。”
    看上去遠比李修遠個頭高一些的少年,一把將書塞給了李修遠,也沒等他拒絕,高個少年隨即一個轉身,便翻跳上牆進屋了。
    暮色裏,小鎮的上方像是籠罩一層肉眼不曾見到的光幕,有些壓抑。
    灰衣少年和青衣丫鬟返回院內,李修遠關上屋門,走進堂屋拿起父親留下的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著小木人。
    口中呢喃著:“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
    而在堂屋一個竹框中,已經有十來個各樣的木雕物件。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httpap..,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