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死前我要一統天下!小縣令竟成南方霸主?袁紹:他怎麽做到的?

字數:6918   加入書籤

A+A-


    鄴城,州府。
    金碧輝煌的正堂之內,河北謀臣武將,雲集於堂內。
    高階之上,一位身長貌偉,舉手投足間散發著貴氣的朱衣男子,正正襟危坐。
    “河北四州終入吾囊中,該是收拾那曹阿瞞的時候了…”
    袁紹緩緩開口,平靜淡漠的語氣中,卻透著一股不怒自威的霸道之意。
    大堂之內,所有人立時安靜下來,一雙雙仰望的目光,齊齊望向了袁紹。
    那些眼神多為敬畏,甚至有頂禮膜拜之意,仿佛那高坐上位的不是大漢朝的大將軍,而是已握有四海的天子。
    “曹賊劫持天下於許昌,獨斷專橫,擅亂朝政,其篡漢謀逆之心天下人皆知!”
    “老夫身為大漢臣子,世受皇恩,討賊誅逆,匡扶朝綱,乃是老夫義不容辭之責!”
    “如今公孫逆賊已覆滅,四州已平,河北已定,老夫意欲盡起河北之兵,率我四州義士南渡黃河,誅殺漢賊曹操,迎奉天子還於舊都!”
    “爾等可願追隨老夫,成就匡扶漢室的蓋世之功?”
    袁紹語氣低沉,如洪鍾嗡鳴,回蕩府堂之內。
    階下的眾謀臣武將,瞬間被點燃了熱血,一片興奮沸騰。
    “圖願追隨主公,討滅曹賊,迎奉天子還於舊都!”
    郭圖第一個跳了出來,慨然回應。
    緊接著,許攸,辛評,荀諶,淳於瓊等謀臣武將們,轟然出列,紛紛慨然響應。
    率先表態的這些人,自然多以汝南潁川籍的謀士為主。
    這一天,他們等的太久了。
    這幫人跟著袁紹來到冀州,無日無夜不想隨著袁紹打過黃河,打回他們的家鄉,收複汝南潁川。
    因為他們知道,作為一幫外州人,眼下是風光,在權勢上對河北士人形成了壓製。
    但他們的家鄉,畢竟身在汝潁,在曹操的地盤上。
    沒有家族在背後支持,他們這幫汝潁士人,就是無根之水,早晚都會被河北士人反壓回去,權勢風光不再。
    如今袁紹一統河北,決意揮師南下奪取河南諸州,郭圖等汝潁謀士們,自然是求之不得,最為積極。
    相反,沮授等一眾河北籍謀士,態度則要冷淡得多,慷慨響應者寥寥無幾。
    “主公與公孫瓚連年征戰,今河北雖已平定,卻百姓窮困疲憊,倉庫積餘無多,人心皆思安定。”
    “豐以為,與其倉促揮師南下曹賊,不如致力於恢複農桑,休養將士。”
    “假以數年時間的休養生息,待兵精糧足之時,主公再率軍進駐黎陽,一步步經營黃河以南。”
    “介時我大軍威壓黃河,誘使曹操以主力隔河拒守,卻分精騎抄掠敵境,使敵不得安寧。”
    “如此不出三年,河南諸州必土崩瓦解,主公便可安坐而定天下也!”
    田豐站了出來,滔滔不絕的講了一堆大道理,明確表示反對即刻討伐曹操。
    袁紹捋著細髯,眉頭微微皺起。
    “田元皓所言極是,授也以為此時出兵,實是操之過急。”
    “主公大可如元皓所言,先以恢複農桑,休養士卒,打造兵甲為重。”
    “以我河北四州之富饒,不出三年,定可養出三十萬精兵。”
    “介時主公三十萬大軍進駐黎陽,飲馬黃河,或許不消一兵一卒過河,曹賊便畏服於主公兵威,獻土歸納。”
    “主公豈不是不戰而定天下?”
    沮授也站了出來,附合田豐,反對袁紹揮師南下。
    二人皆是河北士人領袖,他二人帶頭反對揮師南下,自然是代表了大多數河北派的立場。
    袁紹眉頭越凝越深,依舊是一言不發。
    郭圖等汝潁謀士們,頓時便炸開了鍋,紛紛出言,反駁田豐沮授等河北謀士。
    兩派謀士們,在這大堂之中爭執了起來,吵到不可開膠。
    “都聽我說!”
    一直不吭聲的許攸,突然一聲大吼,打斷了眾人的爭執。
    眾人皆是一震,不由自主的閉上了嘴,目光齊望向了許攸。
    許攸起身上前,向著袁紹一揖,正色道:
    “主公從入主冀州以來,足足與公孫瓚打了快八年,方才將其討滅,拿下了河北。”
    “如今曹操之強,還在公孫瓚之上,就算我們即刻發兵南下,討滅曹操要用多少年,還尚未可知。”
    “若如田元皓和沮公與所說,主公不趁著擊滅公孫瓚之威,揮師南下滅曹,卻去致力恢複什麽農桑,滅曹更不知要拖到猴年馬月。”
    “人生苦短,又有多少個八年,可供虛度呢?”
    許攸這一番話,也不談滅曹的具體戰略,重點放在了滅曹所耗的時間上。
    他顯然比郭圖等人,對袁紹的心理揣摩的更加透徹。
    袁紹最大的軟肋就是年齡。
    細細一算,袁紹今已年近五旬,說難聽點就是一隻腳已經踏進了棺材,不知道哪一天就會撒手而去。
    對袁紹來說,他現在就是在與死神賽跑,餘生所求就是在大限之前一統天下。
    退而求其次,至少也得滅曹,一統北方,為他的繼承者一統天下奠定基礎。
    那麽所有的戰略,就必須服務於這個大前提之下,否則便對袁紹無用。
    許攸正是抓準了袁紹這般心思,所以才委婉的提醒暗示袁紹:
    主公你已經是半截身子要入土的人了,別聽田豐沮授那幫人忽悠,爭分奪秒的趕緊發兵南下吧,別給自己留下遺憾。
    果然。
    許攸一席話,仿佛觸動了袁紹敏感的神經,令其心頭陡然一震。
    “砰!”
    袁紹一掌拍在了案幾上,沉聲道:
    “許子遠言之有理,老夫今日才蕩滅公孫瓚,令幽州士民受了他整整八年的禍害,豈能讓河南士民,再受曹賊八年壓迫!”
    “老夫心意已決,克日揮師南下,吊民伐罪,討滅曹賊,迎奉天子還於舊都!”
    霸道決厲,不容有絲毫置疑。
    許攸,郭圖等汝潁士人,心中竊喜,紛紛大讚袁紹英明。
    田豐和沮授等河北謀士,眼見袁紹如此決然,亦不敢再觸其逆鱗,皆不敢再勸。
    袁紹壓服了反對之聲,臉色方才緩和,便叫眾謀士獻計獻策,擬定出一個具體的滅曹方略。
    許攸等汝潁謀士,自然是大為積極,爭相的獻計。
    眾人所獻戰略大同小異,無非是袁紹親統二十萬大軍,由鄴城南下進駐黎陽,經由白馬或延津兵渡黃河。
    爾後大軍長驅南下,兵鋒直指許都,逼迫曹操與其進行戰略決戰,進而一舉殲滅曹軍主力。
    隨後拿下許都,尊奉天子,中原諸州傳檄可定!
    袁紹捋著半白細髯,不住的微微點頭,顯示著眾謀士的方略,與他心中構想大致相同。
    “主公,授以為主公當兵分兩路南下!”
    “一路為主力,由主公親自統帥,兵鋒直指許都。”
    “另一路偏師,當從青州南下,攻略徐州,進而飲馬淮水!”
    沮授見勸不動袁紹,便隻得改變立場,為袁紹南征獻計。
    隻是這條計策,卻與許攸等眾人的計策有所不同。
    他要在攻取許都的同時,還要拿下徐州!
    “公與啊,分兵攻取徐州,就多此一舉了吧。”
    “隻要我們集中全力,殲滅曹阿瞞的主力,趁勢拿下許都,莫說徐州,兗州豫州以及司州,不皆是傳檄而定?”
    “既然如此,何必非要分兵?”
    許攸嗤之以鼻,以諷刺的口吻,當場將沮授的戰略反懟了回去。
    袁紹也端起湯茶,眯起眼睛呷了起來,對沮授的獻計似乎不以為然。
    沮授卻神色肅然道:
    “許子遠,是你目光短淺了,我這分兵之策不是為對付曹操,而是為對付劉備!”
    劉備?
    這一個名字出口,許攸不由一愣。
    其餘眾謀士,也是神色茫然。
    袁紹茶碗懸在半空,眯起的眼眸微微睜開,同樣困惑的目光射向了沮授。
    顯然他們未能想明白,原本大家正商量著如何討滅曹操,你沮授怎麽突然間就扯到了劉備?
    “劉備那織席販履之徒,與我們還隔著曹賊,要收拾他也得滅了曹賊之後。”
    “沮公與,我不明白伱是什麽意思?”
    許攸搖了搖頭,一頭的霧水。
    沮授不作聲,喝令親衛將地圖拿來,鋪展在大堂之上。
    “主公請看,據我細作消息,劉備已滅孫策,將江東收入囊中。”
    “今他主力集結於江東,分明有渡江北上,討滅呂布,收取淮南的意圖。”
    “倘若使其先一步拿下淮南,必會趁著我軍與曹賊對峙之機,繼續北上收取許都以東,徐州兗州諸郡。”
    “介時豈不成了我軍與曹賊血戰,卻讓劉備坐收漁翁之利?”
    “且劉備若拿下徐州兗州,向西直撲許都,可插手主公與曹賊決戰,向北則能趁勢攻取青州,甚至是渡河殺入冀州,威脅我大後方!”
    “這麽一個巨大的威脅,主公豈能坐視不顧?”
    沮授解釋過原由後,拱手道:
    “所以授才要請主公分兵兩路,先一步拿到徐州,至少可將劉備壓製於淮水以南,使其無法北上坐收漁利!”
    聽得沮授的分析,袁紹終於警惕起來,起身走下階來,負手立於了地圖前。
    “劉備,劉備…”
    袁紹念著那個名字,眼眸中漸漸浮現出幾分迷茫。
    回想當初,他統帥天下諸侯會盟,討伐董卓之時,那織席販履之徒,還是一個連中軍大帳都不配有座次的小小縣令。
    如今這八年以來,自己專心於討滅公孫瓚,不想回頭一看,當初那個小小縣令,如今搖身一變,竟然連滅劉表孫策,誅殺自己的弟弟袁術,成了雄踞江南半壁的一方霸主!
    “一個織席販履之徒,短短數載竟能異軍突起到如此地步,這個劉備,確實讓老夫有些刮目相看呢…”
    袁紹捋著細髯微微點頭,言語中雖有讚許意思,神情氣勢卻依舊有種居高臨下之意。
    沮授則一拱手,正色道:
    “劉備雖出身寒微,卻頗有雄才偉略,雖是遜於主公,卻足可與那曹操相提並論。”
    “但劉備所以能迅速崛起,從敗逃徐州到雄踞江南半壁,關鍵卻在於那蕭方的輔佐。”
    “此人神機妙算,鬼謀多智,號稱張良再世,謀聖臨凡!”
    “劉備正是憑借此人的算無遺策,方能有今日之成就!”
    蕭方!
    聽得這個名字,袁紹半開半闔的眼睛,終於徹底睜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