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治栗內史鄭國的操作
字數:5801 加入書籤
“敢問縣令,朝堂何時能下了國債旨意。”
“是啊,從鹹陽那邊傳來消息已經半月,遲遲不見旨意下來,我等心裏急啊。”
“縣令莫要嫌我等囉嗦,我等也是想為大秦出一份力而已。”
“我等都拿了簡書過來,就算是暫無旨意下來,先存在縣令這裏也可。”
“對,先存在縣廷,隻要旨意一下來,我等立刻把財帛按數目送過來。”
“這個法子確實不錯,縣令千萬莫要拒絕,怎麽說咱們也是內史郡之人。”
“就是,為大秦出力之事,還得看咱內史郡的人。”
……
被富戶們圍在當中的雲陽縣令,很想冷著臉將這幫人給哄走。
但是想到少府減免賦稅一樣傳的沸沸嚷嚷,先前已經接連幾日有黔首前來叩謝。
麵對如此民意,就算這傳言是假的,也會成了勢在必行之事。
而上到三公下至亭長,俸祿與獎賞皆出自於少府的賦稅。
真若是聽了鹹陽那邊貴人的傳話去做事,那些貴人們不領年俸不打緊,他們這些小家小戶出身的官吏可受不住。
能不能吃飽肚子,恐怕都要依仗著這些富戶們買不買那個什麽國債。
想到這,雲陽縣令本想冷下來的臉,立刻變得熱情起來。
“是不是謠言,現在誰都不知曉,不過總不能冷了諸位的熱血與赤心。
先書寫個數目出來倒也沒什麽大礙。
可刻寫簡書也是費時費力又費錢,數目上諸位還是再仔細想想。
省著到時後悔少了再重新刻寫。
畢竟木櫝用的多了,我可是自己往裏添錢補上的。”
見雲陽縣令終於鬆口,一眾富戶哪能半分含糊。
紛紛嚷嚷著要再加上些數目。
而且也不光是這個原因,而是他們可不傻。
誰都知道聲譽的重要,若是名聲臭了,十裏八鄉都不受待見。
更何況是始皇帝,他開口借錢那肯定是賴不掉。
真若是賴了,大秦也就完了。
那可是五到十倍之利往回返,這與借質錢出去無異。
這樣劃算的事情,尋常可輪不到他們這些普通的富戶。
更何況到時候始皇帝真沒法還的上,還有河西之地可抵償。
這地又沒說一定要開田出來,到了他們手裏是他們說了算。
到時找用少許的財帛買些降了的月氏人,讓他們給牧牛牧馬。
這才是真正賺錢的大頭。
而眼下大秦有三十幾郡,有錢的富戶可不少。
若不早些與縣廷定下數目,到了後邊怕是會彎門盜洞都買不到。
而對購買國債如此熱情高漲的一幕,不隻是出現在雲陽縣。
頻陽縣、陝縣、櫟陽縣、雍縣等內史郡的三十餘縣全都是如此。
而消息傳出的源頭鹹陽,縣廷卻冷冷清清,見不到一個富戶。
不過這不是鹹陽的富戶們對國債無動於衷。
而是鹹陽的富戶要麽是原六國的權貴,要麽是朝堂上的官吏。
並且兩者看似是兩個不同的集團,可實際上關係很緊密,可以說是一個互補的關係。
畢竟錢與權兩者結合到一起,才能讓家族發展的更好。
哪家的富戶後邊都或明或暗的站著一位朝堂上的朝堂。
此外,隨著昨日河西的傳信過來,殘餘的月氏人已經徹底降服。
自大河對麵的黑蛇領一路向西至大漠,已經盡數落入大秦之手。
這些朝臣知道這對大秦不但意味著多出幾千裏的國土,還將通往西邊的商道給攥在手裏一半。
即便那個月氏人醉酒之言是假的,也可以通過往外行商來賺取財帛。
更何況與傳信回來的,還有不少放假歸家的屯卒。
這些人的數目雖然不多,可卻人人手裏都有水玉。
這意味著即便沒有月氏人醉酒時說的那麽誇張,水玉在河西也是極為容易尋到。
或許水玉多了價錢要低些,可這玩意兒又不是隻能在大秦售賣。
雕作以後賣到旁處去同樣價值不菲。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一點,他們討厭黃品是不假,但卻不懷疑黃品的眼光與待摯友的品性。
黃品與一眾公主和那幫武人已經搶了先。
而且單是這些人購買國債的數目,已經抵得上大秦半年的賦稅。
凡事都要有先來後到,更何況這些人哪一個不是身份顯赫。
再磨蹭下去別說是買到有可能埋著大量水玉的沃土,怕是離商道近些的土地都買不到。
至於李斯的意思,他們也不打算再有所顧忌。
畢竟李斯因小女剛剛與王昂成了婚,收的賀禮豐厚到不知幾何。
可以不在意這些獲利,可他們卻不同。
錯過這個機會,可沒處去找補。
不過明麵上肯定是不會與李斯對著來。
自然要讓仰仗著他們的富戶出麵。
這使得鹹陽的富戶,根本就不可能去沒有分量的鹹陽縣廷,而是直接找去了相府。
而這些富戶之所以被稱為富戶而不是商賈,那也是有緣由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尤其是遷過來的原六國權貴,不但大多在原封地的收益沒有太大變動,還有冊封的勳爵在身。
雖然給他們的勳爵就是個名頭,沒有什麽實際權柄或好處。
但光憑這個名頭,足以入相府詢問或是商議購買國債之事。
相比於冷冷清清的縣廷,相府裏治栗內史的廨舍與院落裏擠滿了人。
更是人聲鼎沸的如同在集市上一樣。
不過同樣是嚷嚷,鹹陽城這邊的富戶不管是語氣還是神色,比下邊各縣的富戶可要喜慶的多。
隻要能在相府裏把數目給登上,購買國債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若還是擔心不夠穩妥,那就學黃品那幫家夥,拉了財帛過來驗看後直接入了少府。
但是考慮到李斯那邊,沒幾個富戶這樣去做。
相互間商議的都是旨意到底何時能下來,到時又該選哪一塊地當做抵償。
不過與這些富戶相比,治栗內史的兩丞卻臉上滿是愁容。
尤其是抽空看了一眼登記的數目後,兩個額頭瞬間全都見汗。
對視了一眼,且相互點點頭後,一同快步走進太倉令的廨舍。
“內史,富戶登記的數目已經過了一萬萬。”
“這個數目太大了,況且又不進咱們的太倉,是不是……”
治栗內史鄭國不急不緩的對兩個治栗丞擺了擺手,道:“不要怕得罪人。
國債之事陛下已經定下,咱們是幫陛下分憂。
況且減免的是少府的賦稅,咱們的農稅又沒減免。
人家買國債的財帛,自然要入了少府。”
見鄭國說得如此輕描淡寫,且對問題的根本避而不談,兩個治栗丞全都是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
鄭國當然知道兩人真正的意思是什麽,捋順了兩下已經全白的胡須,嘿嘿一樂道:“擔心還不上會把爛賬丟給咱們?
或是害怕有人翻後賬?
你們也不仔細看看來的都是什麽人,哪家的後邊沒站著個上卿。
若是沒個一定,能會蜂擁而來?
咱們不給登了冊,那才叫得罪人。
至於還不上,這就更純粹是瞎操心。
過來的哪一個是要那五倍或十倍之利的,全都是奔著河西之地來的。
你們隻管放心的造冊就是。
若是有人要把財帛送過來也由得他們,隻是一定要與少府那邊聯手驗看。”
頓了頓,鄭國對兩個治栗丞揮了揮手,“給陛下解憂是頭等大事,抓緊去忙吧。”
見鄭國的語氣雖然和緩,可態度卻極為堅定。
兩個治栗丞心裏再如何不願,也隻得領命回去。
畢竟鄭國才是治栗內史。
另外,兩人也隱隱猜出鄭國這樣做的真正目的。
早年因主持開渠的緣故,鄭國的身子骨時好時壞。
已經特許不必按正時坐堂,朝議參加與否也取決於鄭國自己。
今日鄭國不但一早就到了廨舍,並且毫無顧忌給這些富戶造冊。
十有八九就是為了給李斯使絆子。
牽扯到這兩人的恩怨,他們就算是勸慰的嘴皮子磨破了也沒用。
喜歡榮耀大秦請大家收藏:()榮耀大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