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書生誤國,如何打輸一場必勝的戰爭。
字數:7377 加入書籤
天幕中視頻開始播放
“建文皇帝朱允炆,為什麽會輸給他的好四叔朱棣?”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此刻還是燕王的朱棣,聽到這句開場白,向前一步,直接跪在了大哥朱標的身後,然後拉了拉朱棣的袖子,投去了可憐兮兮的眼神。
自從有了天幕之後,這已經習慣成自然。
此刻的朱元璋倒是神色沒有什麽變化,他抬頭看向天幕,
畢竟他也想知道,怎麽好好的江山就被老四奪了去。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建文帝朱允炆是個怎樣的人?”
“一句話,建文帝是個讀儒家經典讀到心裏的人。”
“朱允炆是一個儒家經典的狂熱粉絲。”
“可朱允炆不明白的是,一個帝王學習儒家經典是為了去掌控天下讀書人的思想。”
“而不是讓這些讀書人所著的儒家經典掌控一個帝王的思想。”
“皇帝讀書是為了管理讀書人,而不是成為一個讀書人,這個道理,朱允炆直到被攆下皇位都沒有想明白。”
此言一出,天幕下的頓時一片寂靜,一眾讀書人在心中暗想“夭壽了,這些東西是能夠拿出來當麵說的嗎?”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朱元璋神色如常,而朱標的確是皺起了眉頭,因為他知道,天幕說的一點沒錯。
朱允炆雖然純孝,卻是書生氣十分的濃厚,原本想自己一步步的帶著改,
哪裏想得到自己居然早在父親之前走了,
若是曆史走向真的如此,那麽朱允炆身上的這個毛病就是個大問題。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在朱允炆看來,讀書人是有大能耐,能幹大事兒的人。而書上的道理都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早在他還沒有繼位之前他就和齊泰對著史書上的各種陰謀陽謀指指點點,好不快意。”
“而朱允炆登基後,他就開始了自己的第一件大事——削藩。”
“削藩當然要有自己的團隊,”
“而朱允炆的挑人標準也很簡單,不要小人,隻要君子。”
“最好是那種逢人遇事就能引經據典,張嘴就是錦繡文章的大儒君子。”
“滿朝文武能入得了朱允炆法眼的隻有齊泰、方孝孺、黃子澄。”
“公元1399年,這幾個誌同道合的讀書人聯合了起來,組成了朱允炆的‘削藩辦’。”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朱元璋皺眉回憶道
“黃子澄?不就是那個殿試時候回答不上來自己多大的第一名?”
“咱記得好像把他從改為探花了。”
朱標也開口說道“這個方孝孺,父皇也曾向兒臣推薦過,說他是品行中正的人才,囑咐兒臣可以用到老。”
朱元璋眉頭皺的更深了,這麽看來那個齊泰也多半是個讀書人。
“削藩就削藩,可用這麽幾個讀書人能成什麽事兒?”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不知道嗎?”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削藩這件事情本沒有對錯,”
“成功了那就叫順利實現中央集權。”
“失敗了就是各路藩王親君側,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
“然後成為曆史書上的反麵教材。”
“熟讀史書的建文團隊顯然不想成為曆史書上的笑柄。”
“於是整個團隊關起門來坐而論道,友好交流了幾天幾夜。”
“討論到底是采用漢朝那樣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緩慢削藩,還是快刀斬亂麻,成就史書上寫的那樣的豐功偉績。”
“要知道,大明朝的藩王,因為朱元璋疼愛自己的兒子,吃喝拉撒都有朝廷供養。”
“削藩肯定是越快越劃算。”
“讀書人清苦慣了,見不得錢被浪費,往往看不到大局。”
“其實隻要削藩最後成功,藩王拿去的錢就在於朝廷什麽時候收回而已。”
“就算是不采用漢朝的做法也是宜緩不宜急。”
“而倉促決定削藩,看似省去了很多錢,卻失去了很多先發優勢。”
“就比如失去了輿論造勢的時間。”
“削藩不造勢,就如同喝豆漿不加糖,吃餃子不蘸醋。”
“不把藩王的名聲搞臭,不激起百姓心中的怒火,百姓對削藩的做法就很難有同理心。”
“畢竟削藩不削藩是你皇家自己的事兒,天下隻要還是朱家的,皇帝誰來做和老百姓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要是打了輿論戰,等到火候到了,民怨四起,朱允炆再做出為難的樣子,半推半就的削了藩,還能落個大義滅親的曆史好評。藩王們如果不想直接造反也不好做出太大的動作。”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朱元璋倒吸一口涼氣,
“這天幕好生狡猾,這削藩的路子簡直是簡單又有效,隻要輕輕的從中推波助瀾,不出幾年就能順理成章的辦下來。”
“難道不是這麽辦的?”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但是書讀傻了的朱允炆采用的卻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建文帝剛登基,八月就拿周王開刀,廢為庶人,徙雲貴”
“十一月派人監視燕王朱棣。”
“次年二月解除諸位王爺的文武權力。”
“四月逼得湘王全家**,時年不過29歲,廢黜齊王、代王。”
“六月,廢黜岷王為庶人,徙漳州。”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朱元璋看著這短短幾個字眼中幾乎要滴出血來。
“這些都是你的親叔叔,你怎麽能!”
看向朱棣的眼神也第一變得和善了起來。感情這都是被逼得。
此刻朱標卻是麵色陰沉至極,這些可都是他的血親弟弟,諸多藩王都是朱標一手帶大。
長兄如父,朱標和他們的感情甚至比老朱還要深些。
朱標拱手道“父皇,容兒臣先行告退。”
朱元璋開口道“孩子還小,留口氣吧。”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雖然朱允炆早期的動作十分順利,但其實都是吃老朱留下來的紅利。”
“畢竟老朱為了給孫子鋪路,拔掉了所有的刺頭。”
“可讓老朱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孫子對自己的親叔叔們是絲毫不留情麵。”
“朱允炆這邊全是博學鴻儒,而反觀朱棣那邊,卻全都是草台班子。”
“尤其是關鍵的黑衣軍師——一代妖僧姚廣孝。”
“畢竟華夏曆史上你很難再找到一個以造反為目標的大和尚。”
“但是此刻即使朱棣造反也需要以一隅之地對抗整個大明。”
“更何況是朱元璋留下來的開國百戰精銳。”
“朱棣的勝率怎麽看都隻有百分之一。”
“但是朱允炆的三個讀人數智囊隻能說是昏招頻出。”
“先是放跑了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
“又給朱棣套了個‘勿使我負殺叔之名的’免死金牌。”
“如果這些都是不影響大局的小問題的話。”
“真正要了建文皇帝命的是這個叫黃子澄的家夥。”
“即使是隻有三個人的小團隊,讀書人也是各有各的心思。”
“剛與燕王交上手,黃子澄就開始琢磨著誰才是削藩大業中的首功。”
“為了增加自己的功績,黃子澄向朱允炆推薦了李景隆為主帥。”
“在他的想象中,自己因為推薦有功在削藩大業完成之後,既賣了武將派李景隆麵子,自己也是文臣之首。”
“這不就文武合一天下無敵了?”
“可偏偏黃子澄就沒有個識人之明。”
“李景隆就是個草包,攻打北平一戰,大將瞿能眼看就要破城,李景隆因為貪功下令收兵。”
“鄭壩村之戰,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被朱棣的八萬燕軍打的找不到北。”
“白溝河之戰,李景隆更是棄眾而逃。”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李文忠看著天幕噗通一聲就跪了下來,
“口中念到,犬子身為主帥,棄眾而逃,臣甘願受罰。”
朱元璋卻是神色黯然擺擺手道“這都是他們以後的事兒了,咱們也操不了那個心了。”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連續的潰敗讓朱允炆的士氣一再低落。甚至連黃子澄都上書要求誅殺李景隆以謝天下。”
“其實到了此刻,隻要朱允炆能夠下手殺了李景隆,之前的問題就都還能來得及。”
“朱棣依然勝算渺茫。”
“就算是朱棣兵臨金陵城下,背後還有鐵鉉幾十萬的勤王大軍。”
“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朱允炆又想起書上的以德報怨、知恥而後勇、一鳴驚人等等典故。”
“結果李景隆絲毫沒有理會朱允炆的良苦用心,”
“前腳剛謝了朱允炆的不殺之恩,後腳就開門迎了燕王進京。”
“朱允炆也最終下落成謎,成為了千古謎案。”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朱元璋長歎一口氣對著朱棣說道
“允炆這孩子真的不太適合當皇帝,”
“這以後的事情你看著辦吧。”
——李景隆和朱棣是發小,我覺得李景隆演了朱允炆。
——要不是這樣,也少了個封狼居胥的永樂大帝。
——老朱殺人還要編個由頭呢,朱允炆就直接硬來啊。
天幕中劃過新的視頻《宮鬥?不存在的!》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