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英軍不善陸戰的起源?乾隆爺害苦了子孫
字數:5170 加入書籤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乾隆皇帝和這幫大臣說:你們不要將這件事情弄得太正式,要在閑聊的時候有意無意的提醒他,別國的使臣都跪了,就是他們的國王來了也要下跪。”
“當臣子的磕頭不算個事兒,要是因為這事兒起了矛盾,豈不是辜負了你們代英國王遠渡重洋納貢的美意?”
大唐位麵
貞觀年間
太宗皇帝李世民一聲長歎道:
“朕記得天幕有言:無知從來都不是生存的敵人,傲慢才是!”
“這代清的皇帝,危機在前卻不能自知,堂堂一國之君居然玩起了這種小把戲,為的也隻是所謂的跪拜與否。”
“白白錯失了接觸科學的機會,真是可悲可歎!”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在雙方拉扯了很久之後,馬格爾尼依然決定站著將錢掙了,他堅持以代英的禮儀覲見乾隆皇帝,代清的官員最後隻能作罷。”
“於是在9月14日這一天,馬格爾尼解鎖了世界第一成就:成為了第一個見到華夏皇帝天顏的代英使者。”
“馬格爾尼將這個過程詳細的記在了他的日記中,他寫道:”
“我們終於在皇帝的大帳中見到了乾隆,他和藹端莊十分的優雅,”
“看上去像一位健康的六十歲男子,而不是八十三歲的老人。”
“他回贈代英帝國的國王以白色的玉如意,同時給了我個青色的。”
“並給使團的所有人都贈送了禮物,希望兩國能友好往來。”
“在接下來的幾天,使團一行人就是參加宴會、聽戲逛園子,度過了一段非常開心的時光。”
“而在訪問的最後,代清則是準備了一場盛大的啞劇。”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朱元璋震驚道:“這就最後了?不是來商談貿易的嗎?”
“怎麽什麽事兒也沒談就結束了?”
朱標也是無奈道:“大概是這些內容都被譯官給省了,雙方一個以為對麵是來賀壽的,一個 以為對麵都知道,就這麽雞同鴨講了吧。”
朱元璋歎道:這不是瞎誤事嘛。”
“標兒咱們那個新學堂裏一定要多找些會講番邦語言的,不能鬧笑話還耽誤正事。”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在這場啞劇表演裏,演員們不斷變化,並偽裝成了巨大的龍、老虎、鷹鯨魚等等。”
“雖然馬格爾尼對華夏的傳統戲劇表示不屑,但是對於最後的啞劇表演卻讚不絕口。”
“馬格爾尼沉浸在這友好的氛圍之中,他料想,華夏人如此的友善,自己出使之前的那些小任務應該很有可能達成吧。”
“可是馬格爾尼有些過於樂觀了,雖然好酒好菜的招待著,流水一樣的席麵擺著,但是一旦馬格爾尼打算談點正事兒的時候,乾隆皇帝就直接下了逐客令。”
“而替乾隆皇帝下達逐客令的就是和珅的軍機大臣和珅。”
“馬格爾尼在自己的日記中是這樣描述這位和中堂的,”
“代清的這位首相和大人的房間很小,家具和裝飾也沒有什麽豪華的地方,”
“是一位英俊而和善的正人君子。”
大清位麵
乾隆年間
乾隆一臉笑意的看向了和珅 ,
那眼神仿佛在說,“你有沒有錢朕還不知道嗎?”
和珅趕忙解釋道:“臣一心都是為了皇上,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
大清位麵
嘉慶皇帝看著天幕,心中怒道:
“我大清最大的貪官居然還裝的像個窮人?”
“要是不抄了你的家,朕都不知道,你家裏的銀子比國庫還多上許多。”
“馬格爾尼表示,自己吃也吃了,喝也喝了,總該談點正事了,和誰談?”
“自然是眼前的這位華夏首相。”
“在他的英式腦瓜的想象中,首相的權力一定是不小的。”
“於是馬格爾尼詳細的向和大人闡述了代英帝國的訴求,同時又暢想了隻要代清同意了他的要求,雙方又是怎樣的一種互利雙贏的局麵。”
“結果和珅全部不予正麵回答,打哈哈就避開了話題,甚至言語之間多有逐客的意味。22”
“不是和珅不想談,而是這種事情自然是隻能由乾隆皇帝一人乾綱獨斷。”
“可是馬格爾尼不了解這其中的彎彎繞,還在私下裏抱怨和珅有意無意的回避問題。”
“和珅一看馬格爾尼沒有走的意思,於是第二次更直白的帶來了乾隆給代英皇帝的信,”
“馬格爾尼才明白,原來這是要趕他們走了。”
“馬格爾尼這下著急了,不遠萬裏,花費了九個月才來到華夏。”
“好不容易第一次見到了華夏的大皇帝,這明明都是自己先的,”
“怎麽能什麽事兒也不做就走了呢?”
“和珅也不繞彎子,直接讓馬格爾尼將自己的訴求寫個書麵的報告,自己一定幫他轉交皇帝。”
“馬格爾尼將代英的六條訴求詳細的寫成了書信,”
“於是第一次乾隆皇帝看到了代英的真正訴求。”
“而乾隆皇帝也是十分幹脆的在第二天就給予了回複,”
“不行!一條也不行!”
“想要派人在京城常駐,不行!”
“想要代清割一座海島更是想都別想!”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朱元璋點頭道:
“不管這乾隆皇帝人怎麽樣,也不知道他為啥拒絕了使團。”
“單單就他不割地這一條,就夠咱高看他一眼了。”
年輕的朱棣說道:“這可是奪了咱大明江山的女真人,需要如此高看他們嘛。”
朱元璋堅定的說道:“可以的話,說啥咱都要先教訓這幫番邦人,華夏百年的屈辱怎麽能輕易放過?”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於是馬格爾尼一行人就在熱烈的歡迎和熱烈的歡送中,一臉懵的離開了華夏,”
“他們愣是想不明白,為什麽都這麽熱情了,還是拒絕的如此徹底。”
“就在他們走後不久,乾隆皇帝就寫了一封長詔書,曉諭各沿海官員,”
“說代英在西洋諸國之中是比較厲害,武器也是十分的先進,我們沒有答應他的要求,”
“需要時刻警惕洋人的報複,各個海疆務必謹慎,最近我們的巡防有所鬆懈,現在要振作起來,一旦洋人使團過境,就要鎧甲鮮明,隊伍整肅,以起到震懾他們的作用。”
天幕下的眾人一下子都愣住了,仿佛這個詔書不是出於那個被洋人欺負了百年的窩囊國度,這不是挺明白事理的嘛?怎麽後麵直接鬧麻了?
大唐位麵
貞觀年間
尉遲恭驚訝道:“這乾隆皇帝的詔書看上去也是個明白狀況的,怎麽子孫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李世民長歎道:“知道不代表能做到啊。”
“那些個昏君難道不知道自己做的混賬事兒嘛?”
“他們難道不知道怎麽做才是對的嘛?”
“最後還不是昏君多?”
“這代清就如同一艘失控的戰艦,知道要沉了,卻又做不了什麽吧。”
就在眾人疑惑之際,天幕接下來的一句話直接讓天幕下的眾人愣住了。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乾隆皇帝還在詔書中鼓勵官員,雖然代英人熟悉水路,擅長水戰,但是船在海上,上不了陸地,英軍不善陸戰,大家也不用過度擔心,我們應該輸不了!”
天幕下的眾人:好一個英軍不善陸戰,感情後麵代清的錯誤認知全來自於你啊!
天幕中劃過新的視頻《頭頂四個球,全球我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