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大國農業的交鋒,大豆裏的恩怨情仇(一)
字數:5133 加入書籤
天幕中視頻開始播放:
“就在10月1日,鷹醬家的懂皇高調宣布要與華夏麵談大豆的問題的時候,人們才發現原來大豆的貿易狀況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雖然鷹醬家的大豆全部都打包賣給我們,也才幾百億美刀,在雙方天量貿易額中的占比也隻能算是個添頭。”
“很多人會好奇,懂皇有必要這麽著急嗎?這不是明擺著送給華夏一個拿捏鷹醬的底牌?”
“然而事情的真相就是,華夏限製進口鷹醬大豆的數量,打擊的可不僅僅是鷹醬家的農民,而是動搖了鷹醬的國本!”
天幕下的眾人登時就被這匪夷所思的說法給震驚的呆住了,大豆?國本?這是什麽道理?
不是說糧食才是國本嗎?
這不屬五穀的大豆怎麽就成了鷹醬的國本了?
大唐位麵
貞觀年間
太宗皇帝李世民驚訝道:“朕怎麽記得之前天幕說,華夏為了保證自己的糧食供應,”
“放棄了大豆的自主能力,全程保證主糧,從而大豆一道被西方扼住了咽喉。”
“為此雙方還在糧食戰場打了一架,”
“怎麽還沒過多久,就已經開始靠大豆動搖鷹醬家的國本了?”
“這世界變化如此之快的嗎?”
“還有這鷹醬,不是世界第一強國嗎?家裏有些大豆賣不出去,怎麽就國將不國了?”
然而接下來的話接將李世民給震驚的呆住了!
“很多人都奇怪,華夏有3億人從事農業生產,才產出了7億噸糧食,”
“而鷹醬家隻有500到700萬的農民,為啥能產出5億噸糧食?”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鷹醬家和華夏的農業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鷹醬家的農產品已經不能算是從地裏長出來的了,而是通過天然氣和石油等化工原料所等價代換出來的產品。”
“直觀的講,鷹醬家的農業是一個建立在石油基礎上的化工廠,是由石化能源轉換成為生物能源的一個過程而已。”
“這就是石油農業!”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朱元璋看著天幕,直接被震驚的頭皮發麻,
這是什麽效率?
區區百萬人口就能和數以億計的人所生產的糧食相當?!
老朱心頭火熱道:
“標兒,這工業化的石油農業真的能有如此威力?”
“若是真的如此,豈不是說區區百萬人耕種,就能養活一國的全部百姓?”
“咱可真想親眼看看到底是真是假!”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石油農業到底是怎麽運作的?為何有如此誇張的產能?”
“其實道理很簡單,改變傳統的能量轉換方式,”
“我們都知道,農業生產無非就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散發的能量轉化為化學能量。”
“問題就在於這種轉化的效率太低了,”
“能不能在太陽能之外,增加其他能量,從而提高糧食的產量呢?”
“答案是肯定的,人類有的是科技與狠活。”
“產量低?沒關係,那就上點化肥。”
“糧食總是被蟲子吃?不要緊,來點農藥。”
“地裏長雜草了?問題不大,撒點除草劑。”
“耕地與翻地效率低?不要擔心,我們有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
“天上不下雨?沒事,完備的蓄水係統早就已經修好了。”
“隻要不是一年有三百天不出太陽的日子,這產量就低不了。”
“這套邏輯甚至可以延用到農業的分支,養殖業,”
“鷹醬家的雞鴨牛為什麽產量高?有什麽問題直接上點科技,甚至有些雞鴨一輩子都沒離開過那個籠子。”
大唐位麵
貞觀年間
尉遲恭看著天幕驚呼道:
“這他娘的還是種地嗎?”
“種地不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嗎?”
“怎麽後世就像在田裏種了了神仙吧?”
“要啥有啥,還風調雨順,想不高產也難啊!”
李世民也是看著天幕感慨道:“這樣的農業難怪可以養活一國人,後世之智慧果然驚人!”
大清位麵
李家村外,
老李的兒子看著天幕嘟囔道:
“看看人家種田,要什麽有什麽,還不累人,這樣種田才能賺大錢啊!”
老李一個暴栗敲在了兒子腦袋上道:
“種田要是能掙錢,你這輩子都碰不上鋤頭,”
“還想學人家當地主!這些東西哪一樣不用錢?”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此刻的石油農業實行的是一種工業化的管理流程,”
“投入的農藥、種子、化肥、機械等資源,”
“產出玉米、小麥、穀物等農作物,”
“土地在這個過程中,隻是起到了農作物生長器皿的作用而已。”
“那麽這些農藥和化肥從哪裏來?”
“隻能是從石油等化石能源通過化工廠的一係列的工序生產而來。”
“而農業機械驅動需要的汽油柴油也是從石油中而來。”
“所以鷹醬家的農業高度依賴石化投入,如果不是依靠石化的增產效應,鷹醬家是不可能憑借2%的農業人口成為世界第一的農業大國和第一的農業出口國的。”
“那麽問題也隨之而來了,”
“鷹醬家的化石農業最大的問題就是能源的浪費。”
“鷹醬家每生產1卡路裏的食物,就要消耗10卡路裏的化石燃料,”
“而傳統的農業生產的比例大約隻是1比1。”
“1920年到1990年間,”
“鷹醬家的農業拖拉增加了18倍,農用卡車增加了24倍,”
“農用收割機更是誇張的增加了165倍。”
“除了機械與燃料鷹醬家化學品的使用量也是急劇攀升,”
“1970年的使用量是1930年的11.5倍,”
“1990年的化肥使用量是1946年的6.1倍。”
“如此多的其他投入,農作物的產量提升有多少呢?”
“答案是兩倍多。”
“是不是很浪費?”
“然而更浪費的是,鷹醬家的很多農產品都不是用來吃的。”
“而是用來生產乙醇燃料的。”
“石油農業的另一個弊端就是農產品單一化,”
“很多人出國後對所謂的‘白人飯’深惡痛絕,”
“很多鷹醬家的主婦做飯也就是弄點糖漿巧克力,加點玉米鷹嘴豆放在一起攪拌攪拌就完事兒了。”
天幕中畫麵轉換,一個巨大的錫紙托盤內,首先被鋪滿了一層穀物零食,
隨後袋裝的奶油和奶酪也鋪滿了整整一層,
而天幕下的眾人伴隨著字母,再看向天幕中依次加入的:牛奶、糖漿、黃油、芝士碎、以及各種彩色糖果,
腦袋中漸漸浮現出一個大大的疑問:
“這,這個...”
“這個真的是飯?”
“給人吃的?”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