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淡定的長安
字數:3139 加入書籤
長安,這座大唐的都城,宛如一顆璀璨明珠,散發著無盡的光芒。
它承載著王朝的興衰榮辱,見證著曆史的風起雲湧。
淩雲報捷的快馬,比統葉護的使者還是要快的。
這一日,城門快關閉時,快馬加鞭的信使帶來了唐軍在西域大勝的消息。
然而,這一消息在長安城內卻引發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長安的大街小巷,依舊是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東市和西市,人來人往,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
街邊的酒肆裏,食客們推杯換盞,談天說地。當唐軍勝利的消息傳來,人們隻是稍稍停下手中的動作,相互議論幾句,便又回歸到自己的生活中。
也是,最近這些年,唐軍勝利的消息,太過頻繁,已經讓普通百姓都有些麻木了。何況,是遠在西域的勝利,對他們生活,似乎沒有多大影響。
一間小小的茶肆裏,幾個老者正圍坐在一起喝茶。其中一位留著花白胡須的老者,輕輕抿了一口茶,緩緩說道:“唉,這幾年唐軍勝仗不斷,這西域的勝利,聽著是高興,可也沒了當初的新鮮勁兒。”
旁邊一位年輕些的男子接過話茬:“可不是嘛,打從大唐定都長安起,就常聽到唐軍凱旋的消息,都習慣了。”
眾人紛紛點頭,臉上雖帶著一絲自豪,但很快又繼續聊起了家長裏短、柴米油鹽。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戰爭的勝利固然值得驕傲,但生活的瑣碎才是他們最為關心的。
街道上,一群孩童正在追逐嬉戲。聽到大人們談論著唐軍的勝利,其中一個小男孩好奇地問:“阿爹,唐軍又贏啦!那這次能給我們帶什麽好東西回來呀?”
小男孩的父親笑著摸了摸他的頭:“傻孩子,唐軍打勝仗,是為了讓咱們大唐的百姓能安穩過日子,以後說不定還能有更多好玩的東西從西域傳過來呢。”
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繼續玩耍起來。在他們天真無邪的世界裏,戰爭的意義遠沒有手中的玩具和夥伴們的遊戲來得重要。
然而,與民間的平靜不同,大唐的朝堂之上卻掀起了一陣激烈的討論。
太極殿內,氣氛莊重而熱烈。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威嚴而深邃,他的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
殿下,文武百官們身著朝服,神色激動,紛紛進言獻策。
首先站出來的是宰相房玄齡,他麵容恭敬,聲音洪亮:“陛下,此次唐軍在西域大勝,實乃我大唐之幸事!
西域之地,連接著絲綢之路,是我大唐與西方諸國交流的重要通道。
如今我軍取得勝利,便能更好地掌控這一地區,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促進貿易往來,這對我大唐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啊!”
李世民微微頷首,眼中流露出讚許的目光:“房愛卿所言極是。絲綢之路乃我大唐經濟繁榮之命脈,此次勝利,不僅能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奇珍異寶,更能讓大唐的絲綢、瓷器等精美之物遠銷海外,讓天下皆知我大唐之昌盛。”
這時,大將軍李靖向前一步,雙手抱拳,朗聲道:“陛下,西域地勢複雜,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我軍此次大勝,不僅拓展了疆土,更在西域樹立了我大唐的威嚴。日後,四方蠻夷必不敢輕易來犯,我大唐邊境可保長久安寧。”李靖一生南征北戰,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充滿了自信與豪邁。
李世民的目光中透露出堅定:“李將軍說得對,我大唐以仁義為本,但也絕不畏懼任何挑釁。
此次西域之戰,便是向天下彰顯我大唐的實力與決心。隻有邊境安穩,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我大唐才能繁榮昌盛。
現在沒人再反對涼王的遠征了吧?”
對於淩雲的遠征,李世民也算想明白了,既然已成定局,而且自己也沒給實質性的幫助,那就隻能在精神上支持他了。
當然,也得為他清理朝堂內的不同意見。
朝堂之上,文臣武將們各抒己見,氣氛熱烈非凡。
隻是激烈的討論中,有一個人始終靜靜地站在一旁,若有所思。
他就是諫議大夫魏征。待眾人發言完畢,魏征向前一步,神色凝重地說道:“陛下,此次唐軍在西域大勝,固然可喜可賀。
但臣以為,我們在歡慶勝利的同時,更應保持清醒的頭腦。戰爭雖能帶來一時的勝利,但要想真正贏得民心,鞏固在西域的統治,還需施行仁政,關愛百姓。”
李世民聽後,陷入了沉思。片刻後,他緩緩說道:“魏愛卿所言,正合朕意。戰爭隻是手段,而非目的。
朕這就向涼王轉達你的建議,讓西域諸國心甘情願地歸附我大唐。”
魏征接著說道:“陛下聖明。臣建議,在西域設立都護府,派遣清廉能幹的官員前去治理,推行大唐的法律和文化,如此才能讓西域成為我大唐的穩固疆土。”
李世民連連點頭:“魏愛卿此計甚妙。隻是,這勝利是淩雲軍團取得的,派誰去合適呢?”
李世民一問,大家都安靜了,之前不少人還不讚成淩雲遠征,這會兒,又去西域,怎麽也有一種摘桃子的意味。
一時間,誰也不敢輕易發言,李世民也不著急,而是讓所有人回家好好思量。
“山呼”過後,李世民最後走出太極殿,望著長安城內的繁華景象,心中感慨萬千。
他深知,作為一國之君,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在對淩雲的態度上,已不能如之前那般了。
喜歡大唐之混世異姓王請大家收藏:()大唐之混世異姓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