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傳道的阻礙
字數:4553 加入書籤
想修煉此道者,需要經曆非常複雜的事情。
甚至是擁有殘酷到外人無法想象的經曆,才勉強達到踏入此道的資格。
不過武尋風現在傳到最大的障礙是,他甚至都沒有想好修煉自己所創之道的方法。
總不能讓後續踏上此道的人,都經曆武尋風相同的遭遇和處境吧。
那樣倒是能保證對方能夠踏上來,但效率低下,甚至比碰運氣買彩票還要困難。
所以武尋風得想辦法創立一個修煉方法。
他現在已經完成了一個合格締造者的前置條件,隻差最後的傳道步驟了。
武尋風每一次輪回都是在悟道和證道,這兩樣事情是同時進行的。
所以武尋風現在悟道即證道,因為每一世的他都驗證了一遍這條道路的正確性。
如今萬世輪回統合起來,武尋風已經初步確定了。
自己所創造的心之道可以傳播,沒什麽大的問題。
就算裏麵有些問題,也被他在暗中修複了。
唰!
也就是在武尋風品味著這次證道和悟道的收獲時,他麵前的天地突然發生變化。
等武尋風再次回過神來時才發現,自己已經是來到了那個被人為創造出來的洪荒世界之外。
此時的伏羲正站在他對麵上下打量著他。
都不需要武尋風開口解釋什麽,伏羲就看出他的狀態了。
“原來如此,你這是創造了一個專精之道啊,這種道路過於難走,傳播難度也很大。”
“作為過來人,我勸你還是換個道路吧,重新再創一個,反正現成的世界擺在這裏。”
伏羲罕見的皺著眉頭對武尋風認真的建議道。
武尋風聞言也是有些疑惑的詢問。
“專精之道?這又是什麽說法?”
武尋風有些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畢竟他也是第一次踏入締造者這個境界。
伏羲此時也是開始解釋起來。
“所謂的專精之道就是過於個性化,甚至這諸天萬界之中隻有你一個人能走上這條道路。”
“其他人無法踏上這條道路,也很難踏上這條道路,這就導致你的道幾乎傳播不動。”
“就算你親自尋找地址之類的存在傳出去,行道者的數量也是少的可憐。”
“這種專精之道一般都是非常強悍的大道,個性極強,由於過於強大,導致後來者無法踏上這條道路。”
“雖然從理論上來講,你這條道路如果發展起來了,那你的前途無可限量,甚至能擁有其他同階締造者數倍的戰力。”
“光是想將其發展起來,就是一個很難完成的天方夜譚。”
伏羲說到這裏怕武尋風不理解,所以還給他舉了個例子。
“專精之道的強大存在你也應該知曉,那就是係統,係統就是一個強大的專精之道。”
“最初的係統締造者花費了極其誇張的時間,才勉強做到了係統的批量生產。”
“隨著最初的係統投放,他就開始了滾雪球式的強大,直到現在,幾乎成為最強的締造者之一。”
“但他能有如此成就,是靠無數時間熬出來的,其存在的年月比整個至高洪荒都還要古老,伱如果想複刻他的道路,也是難如登天。”
伏羲非常詳細的給武尋風講解了什麽叫做專精之道。
如果有人還是沒聽懂的話,就拿修仙界的靈根來舉例。
普通的修煉功法隻需要單一屬性的靈根,就能讓修煉者變得很強。
但武尋風創造的修煉“功法”不一樣,它需要全屬性的靈根不僅是自然屬性,甚至包括時空屬性都齊全了才能修煉。
練出來是強啊,同階無敵,越階殺敵很輕鬆,可有幾個人能練得了呢?
因為不管承不承認,但絕大部分人其實都是平庸的。
讓平庸的人走上精英的道路根本就行不通,也走不了。
這才是專精之道這四個字的含義,其中的精乃是精銳的意思。
隻有極少幾少部分天才才能走上這條道路,成千上萬個世界可能隻能找出那麽一兩個。
而那些鋪設極廣的道路就不一樣了,稍微有點資質的凡人都能踏上那條道路。
雖然他們的質量不行,但他們大量啊。
締造者這一道的核心本來就是修煉之人越多,反哺給締造者本身的好處就越強。
所以質量其實是其次,對於締造者而言,自己的道比較好練好踏入,量大才是最重要的。
而武尋風所明悟出來的心之道就是一種明顯的專精之道。
除了他以外,不知道這諸天萬界中有幾人能踏上這一道。
想將其推廣的難度大到離譜,而且非常挑人。
所以伏羲才會勸武尋風趕緊換道,將心之道給遺忘。
反正洪荒世界就開在這裏,重新悟道又不麻煩,隻是費點時間罷了。
但為了鋪好後續的路,浪費這點時間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不過武尋風顯然不是這麽想的,因為悟道的是他自己,合不合適傳播另外說。
武尋風現在對自己悟出來的這一道是真滿意。
那種隨心所欲的力量,如果發展起來了很可怕的。
其上限絕對超越了諸天之中大部分的道,隻是看武尋風能不能將其發展起來。
而伏羲顯然並不太看好武尋風這冒險的舉動,所以他才會如此勸說。
“不,我還是想試試,反正我還年輕,後麵還有大把的時間,到時候如果不合適,我會主動切割的。”
武尋風非常果斷的就拒絕了伏羲的建議,畢竟不管說的再難,不試試又怎麽知道行不行呢?
武尋風出道以來就沒有真心害怕過什麽,不管是修煉變強還是戰鬥。
所以眼前的這點阻礙,他並不放在眼裏。
專精之道又不是沒有出頭的人物,係統能出頭,他憑什麽就不能出?
而且武尋風個人並不喜歡中庸平庸之道,除非是沒得選了,他才會選擇去開創這種道路。
所以專精之道的屬性反而非常符合武尋風的脾氣。
武尋風高低得試一下,就算後麵不行,那他也嚐試過了。
無愧於心,也是心之道的修行奧義之一。
伏羲見到武尋風這副態度過後也是知道,他並不是甘於平庸之人,自己勸不動。
再說了武尋風也沒有鑽牛角尖,他隻是想試一下。
所以伏羲也就沒有多勸,因為武尋風有句話說的很對,他還年輕。
武尋風的年紀就算是在締造者裏麵,也是屬於最年輕的一批。
他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浪費,可以去尋找合適的道。
想明白這一點過後,伏羲此時也是認真的點頭對武尋風說道。
“既然道理你都明白,那倒是可以去試試,不試試的話心裏總是空落落的。”
本章完
:..cc0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