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劉協變法

字數:3558   加入書籤

A+A-




    對麵陣營裏早已經受不住如此慘烈的結果,兩軍相隔數百步,卻被對方隔空如此屠殺,這不是天神的力量,又是什麽?
    甚至,連劉岱也沒有再出來叫陣,他已經在無差別的掃射中,被彈丸打成了一攤肉泥。對麵的降兵好容易從血肉堆裏翻出了他的屍體,也就勉強有個囫圇的首級了。
    這場討伐劉岱的戰爭,幾乎就在一次長途奔襲後結束了,劉協在張嶽捷報傳來之時,便拜了孫堅為兗州刺史,同時采取張嶽的建議,將劉岱的頭顱和罪狀,傳閱九邊。
    這是劉協自即位以來,第一次向諸侯們秀肌肉。
    但這一次,也秀得很成功。
    隨著罪狀和頭顱的,還有一份最新的報紙。
    在劉協的支持下,《東方報》直接改版為《大漢報》,第一期的專刊,主題便是逆臣董卓的覆滅記。
    佞臣劉岱的下場,也占了大概四分之一的篇幅。
    劉岱的結局,深深刺激了關東聯盟,尤其是袁紹、袁術兄弟,劉川猜測他們現在正灰溜溜地帶著軍隊回自己的領地。
    而劉協這個時候,卻留下了曹操留守平原,自己在祝融軍和自己禁軍的護送下,浩浩蕩蕩地開進了洛陽。
    這個時候才是進洛陽的最好的時機,以一個勝利者的身份,幹三件事。
    一是麵見百官,二是拜祭祖廟,三是處理俘虜。
    在劉川的提醒下,劉協的人在城南甄宮中的一口水井裏找到了大漢的玉璽。
    這東西是十常侍之亂時,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今天的重見天日,進一步從法統上奠定了劉協的合法性。
    王允等人也在楊波軍的護送下,從長安回到了洛陽,王允在兩個多月後終於又見到了皇帝,想起當時被董卓逼著遷都到長安,對比之下,不由得悲從中來,掩麵長泣。
    皇帝把在仙界的見聞和眾人說了一遍,當聽到仙界“車可自行、上天下海皆有鐵船,房屋高千仞,衣食豐足……”的說法,眾人不禁也是感慨不止。
    而劉協在繁瑣而冗長的祭祖儀式過後,也召開了新舊朝臣齊聚的一次朝會,而在會上,劉協大膽地提出了遷都和變法的事情。
    劉協的理由是十常侍和董賊亂政後,宮殿損毀,帝陵被掘,龍脈損毀,而經火神指點,大漢要複興,必須要新遷龍脈之地。
    這種通神稱讖之事,按說是不足以有足夠的說服力的。
    但是關鍵就在於,劉辯和劉協兩代皇帝可是先後被神力所救,才換來大漢如今的一絲轉機。
    這事可是大臣們親眼得見,事實從皇帝口中說出來,又是特別有說服力的。
    而且董卓已經強令眾人遷都過一次了,劉協要求再次遷都,也變得不那麽石破天驚起來。
    滿世界都是糟心事,多這一件,也不明顯。
    比起遷都,其實官員們更惴惴不安的,是劉協提出變法。
    東漢官員的組織架構,沿用的是三公九卿製度,這套製度最大的特點便是皇室部門和政務部門不分家,而丞相(司徒)作為百官之首,有著幾乎可以和皇帝同等的決策權。
    而劉協的變法,則提出由九部來代替九卿,這九部其實就是在古代六部的基礎上升級而來,為民部、吏部、兵部、工部、刑部、禮部、農部、財部、學部,工作的內容完全是國家政務,而皇家的事務,則全部交由內務府進行管理。
    而三公,則保留頭銜,但都收回了開府的權力。最重要的是改設內閣,入閣者為內閣大學士,有對地方奏報和國家決策的票擬權,封駁權。
    軍隊則組建中央的五軍都督府,管理中央軍隊,而地方的軍隊,則由九州兵馬司管理,這兩個部門,都是歸皇帝和內閣直接管理。
    對於地方的管理,劉協在變法中增加了布政使司,除了州刺史和郡太守外,對州郡二級還特別增加了禦史。
    同時,他限定了州不得超過一萬,郡不得超過三千的軍事序列,州郡的別部司馬也納入了中央官僚體係,日常訓練和剿匪等工作歸地方,但是調動必須聽命於中央的九州兵馬司。
    監察方麵,設立了督察院和錦衣衛,這是一明一暗的兩個監察機構。
    其餘的還有,國子監和翰林院兩個人才培養部門,還有科學院、交通監、欽天監、太醫院、商貿院、資規監、公輿監……等中央直管的部門。
    總的來說,這是一套在漢末的政治基礎上,以明代內閣製為藍本,加入了一些現代組織架構特點的四不像組織結構。
    但這樣的改動,王允等人略一思忖,自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一方麵,這是在削公卿們的權力,自己原本是可以開府治事的司徒,結果現在變成了虛銜,隻能在內閣裏忙於庶務,還要票擬給皇帝最後拍板。
    王允對這個模式自然頗有些微詞的,但是他隱隱感覺到了皇帝的決心。
    那劉岱和董卓的首級他可是看到了,大漢日報也讀過了,那報紙上罵的是董卓和劉岱,但矛頭可是暗搓搓地指向這些地方諸侯和中央的權臣,仿佛這樣的土壤不改變,董卓這樣的逆賊永遠就不會消亡。
    對於這樣的改變,王允想要阻止是有心無力,他雖然貴為司徒,但手裏卻沒有兵,而且地方上也沒有可以為自己撐腰的大族。
    他現在已經不敢想象劉協對於自己的態度了,他這個司徒,唯一的出路就是做一個支持新政的司徒,然後被皇帝當成標杆供起來。
    要不然,他劉協現在可不是一個可以任人拿捏的十歲孩童,而是滅董卓誅劉岱的一代雄主。
    “想必是那劉辯教之,陛下方得如此狠辣。”
    王允無可奈何,他隻能作為百官之首,第一個站出來,擁護了劉協的新政。
    他猜得沒錯,這種四不像的新政,自然不是劉協能想出來的,自然是劉川張嶽等人,結合了後世的特點,搗鼓出來的。
    而為了配合新政,地方上也增設或者改動了一些官職,這樣一來,便憑空多出了很多官職。
    而新政規定,凡是在地方受了察舉的士子,均可以擔任官職。
    隻是按照官職的不同,朝廷每年會出招募職位表,而地方的士子要獲得這些職位,就必須參加考試。
    :..cc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