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建設農業大後方1

字數:3261   加入書籤

A+A-




    北海。
    自從先知們在這裏陣斬管亥,又弄走了孔融,劉備算是讓這裏初步恢複了生機。
    而現在青州已經屬於京畿地區,劉備已經到平原的朝廷裏,去當了青州尹兼東海相。於是張嶽便把王脩派了過來,當上了北海太守。
    劇縣現在已經從那場兵燹之中恢複了過來,那場戰鬥給北海城留下了六七萬的男女勞動力。
    在劉備和王脩的安排下,這些人有的租到了田地耕種,已然安家落戶。有的半兵半民,一邊練兵一邊屯田。一些成為手藝匠人,修葺房屋,打造各種民間使用的鐵器。
    因為張飛已經隨著劉備去上任,高覽和黃巾F之一的徐和便在這邊管理練兵和屯田。
    劉備看人自然是有點本事的,劉關張三人雖然各自都有新前程,但他們卻都已經把家眷接了過來留在了北海,這自然也是源自他們對先知的極度信任。
    齊程在這座古代的城池裏待了好幾天,這裏的環境讓她有種不真實的感覺。每天範規開車帶他們去考察的地方都是道路難行,坑坑窪窪,比他們基地附近難走許多。
    而且車一進城池,非得衛兵模樣的人開道,把四周看熱鬧的百姓轟走不可。
    就算是部落,這百姓怎麽連件現代的衣服都沒有,而且連汽車也沒見過?好,退一萬步講,百姓且不管他,可這士兵為什麽也裝備的是刀矛?那種老式步槍都沒一把嗎?
    雖然懷疑歸懷疑,但她這幾天最大的驚喜,卻是那老中醫給的藥叫六和膏的,還真起到作用了。
    三四天下來,她每天早晚各敷一次,結果現在臉上的麻子已經有了明顯的消退。這突如其來的好事,讓齊程顧不得那些奇怪的城池和百姓,她隻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福地。
    範規也在一邊拍著胸脯保證,這藥既然有效果,就去煩請老中醫再去做一點,按幾個療程來,供應到完全康複為止。
    這幾天,一向風平浪靜的北海倒是被先知這一行人打破了寧靜,而此時北海太守府邸剛好有一位訪客,正是劉川和張嶽曾經贈書的陳登。
    上次糜竺回徐州,找到了他送書送藥,陳登被這突如其來的禮物搞了個一頭霧水,按說自己此時隻是州府裏的典農校尉,一個天天和莊稼漢打交道的基層官員,雖有些薄名但也沒出州府,怎麽突然有海外神人關心到自己。
    而這些先知帶來的東西,他一看也是不得了,這書居然全是紙做的,而且這種紙,質地堅實,不易折損。而上麵的字更是蠅頭小楷,一冊書,便比得上大戶人家一牛車的藏卷。
    他也是讀書愛書之人,看到這些書籍,哪裏還走得動道,當下不顧日夜地研讀。那《戰國策》、《史記》等他是讀過部分的,但這種曠世鴻篇,動則是一屋子的竹簡,哪有手中這樣上下兩冊來得全麵。
    而《農政全書》、《天工開物》這樣的書籍,則是打開了他新世界的大門,他身為典農校尉,自然是備有《氾勝之書》、《四民月令》這樣的專業書籍,但這兩本和《農政全書》比起來,後者更像是一個集大成者,讓他歎為觀止。
    除了書籍,先知送來的藥也是令他瞠目結舌。
    他自覺身體無恙,但卻被先知遙知了愛食魚膾的嗜好,他將信將疑地服用了藥,果不其然,連夜便上吐下瀉,不管是吐的還是拉的,裏麵都是小蟲子。
    這下真是把他嚇得不輕,不僅按照醫囑服用了藥物,而且在停藥不再排出蟲了,又找了大夫才稍稍心安,那魚膾估計也不敢再吃了。
    經曆了這樁事情,他也向糜家打聽了不少先知的事情,聽聞他們見識廣博、擅長農工百藝,陳登便一直想要來青州一看。
    所以當天氣轉暖,冰雪消融,陳登便急不可耐地跟著進貨的糜家船隊來到了青州,正巧遇到了臨淄的張嶽,張嶽見他對自己的身體還是不放心,便推薦他來了北海。
    恰巧北海的新太守王脩的家族和他家也有交往,陳登在華佗確診無恙之後,又有心在這裏呆幾天,看看這先知的學院,這才剛好碰上了範規和齊程的一行人。
    既然是預定的拉攏對象,範規也不再隱瞞,便把農業考察和規劃的內容告訴了陳登。
    陳登二話不說,本著著典農校尉的職業道德,死乞白賴地加入到了考察的隊伍當中。
    不過他的運氣也著實不錯,因為北海郡的農業條件,比起東萊,簡直要好得太多了。又位於黃河下遊,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水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宜人,四季分明,夏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幹燥。這種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農作物生長。
    “哎!這麽好的地方,耕地規模還是太少了,還拋荒這麽多。”
    齊程不知不覺在這裏待了十來天,這些天,已經繪製了很詳細的北海土壤水熱地圖了,她對著圖紙,無不感慨。
    “再者你們這也太落後了,連個大棚都沒有——我跟你說試驗田一定要上大棚!”
    隨著東海國版圖的確立,北海位於臨淄和東臨之間,臨淄是往東和往北的出口,也是陸地的必經之路,而東臨是海軍基地,海上的第一道防線。
    這就意味著,北海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後方,負責提供糧食和輜重,供應北邊和東邊。
    齊程把北海的耕地分為了三類,第一類是糧食耕地,位於水資源較好的地方,主要的作物是小麥、玉米、水稻和甘蔗。
    “甘蔗是十分消耗肥力的作物,所以一般種甘蔗一季後會輪種其他作物恢複肥力,我這裏的方案是三年二蔗製……
    “第一年春植蔗,第二、三年可以種玉米間種小麥、花生、西瓜、大豆等,哦,間種就是利用作物高低差,在種玉米的同時種不搶肥的矮作物。在第三年冬天便可以繼續套種甘蔗。種甘蔗的時候同樣可以套種大豆,因為大豆殼對土地肥力改善很大。”
    “回頭用我選定的高產種子開展試驗田育苗,這裏也必須要有試驗田!”
    “一年時間形成規模,三年時間徹底淘汰那些黃米和小米!”
    :..cc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