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死亡會傳染

字數:3504   加入書籤

A+A-


    清寨收到蘇轍去世的消失是在楊興武回到定邊幾天後,除去蘇家,這裏還有一個非常傷懷的人,潘易嶺。
    潘易嶺是蘇軾主考時候的進士,他和蘇軾的關係不如和蘇轍密切,最看好潘易嶺的其實是蘇轍。人總會有種奢望,失去的東西自己再拿回來。蘇轍在世,他多少有點殘念,有一天中樞風向又變,蘇轍回朝。亦如當年元佑司馬光回朝,那短短的一年司馬光把舊黨全部拉回中樞,範純仁和蘇軾、蘇轍等平步青雲。蘇轍離世,不意味著將來就沒有舊黨回去,隻是遠近親疏之分,不是他所屬這係,他的年紀容不得他按部就班。
    ……
    楊元奇陪著自己的嶽父在潘家院子小坐,潘金蓮在旁邊給他們煮茶。
    潘易嶺說:“蘇遜拖人把小蘇先生的幾部遺作送了過來,他說原本想自己回趟眉州再過來一趟,擔心朝堂又發生焚書舊事,幹脆把書籍先寄過來。”蘇轍並沒有指定書籍給到潘易嶺,蘇遜這個選擇卻是理解當時他父親的心態。
    蘇轍在潁川,當年舊人陸續故去,信函通得多的就是潘易嶺。潘易嶺當年能為女婿的私事去找蘇轍幫忙,兩個人就關係匪淺。蘇軾把自己葬在清寨,蘇轍曾有意北上,隻是當他察覺楊家要的是鹽定路,打消了這個念頭。蘇轍作為元佑舊黨有數的人物,怎麽能跑來定邊。他也終於明白為什麽自己的哥哥活著時候不北上,死了卻把自己送去清寨。蘇軾才是最懂楊元奇的人,楊家舉家搬遷定邊,那個時候他的哥哥就明白楊元奇要做的是不折不扣的將門。在士子的理念中,這實在不是一個好選擇。
    楊元奇問:“嶽丈,士子以理念相合,武將以義氣相投。武將就一定不能以理念相投?”
    潘易嶺道:“不行!理念不合士子能分成新舊兩黨,這之間的惡鬥讓朝廷徹底分裂。要是武將也是如此,那分裂的就不僅是朝堂,而是整個大宋朝。士子之間尚且如此,拿著刀劍的武將惡鬥,其帶來的災禍會比五代十國時更甚。一個附加理念的武將集團遠比利益相合的武將集團更難把控。”
    楊元奇沉默,這是個事實,是否對錯他自己判斷不來。宗教之間戰爭最為血腥,就是因為那些軍隊都有“理念”。
    潘易嶺說道:“理念這個詞太廣,其實就你給楊家軍灌輸的守護,這亦然是理念,這卻是可行的,守護本身也有對武力的約束。我非帶兵之人,詳細也說不清楚。隻能說有些理念是可以的。”
    楊元奇無言,好吧,那就是有思想的軍隊也是可以的。這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答案。
    潘金蓮說:“風有點大,我讓人暖點酒給你們?”這不是風大,這是她看到自己父親的落寞,偶爾喝點小酒能緩解這種情緒。
    潘金蓮話剛落,秦可兒恰好帶著一壺酒過來,她又如何不理解自己的夫君,蘇轍過世消息傳來,潘易嶺心情非常低落。
    楊元奇道:“那我們喝上幾杯。”
    潘易嶺笑了笑“你們兩個也一起喝點?”
    秦可兒和潘金蓮“好!”
    ……
    可能是因為酒好上頭,也可能是身邊有親人作陪。潘易嶺起身舉杯遙遙望向南方,把一杯酒倒在地上“這杯就敬死亡吧。”
    楊元奇哈哈一笑,也有樣學樣“這杯敬過往。”
    潘易嶺聽到這句心情一暢,還是這個女婿知他心意。是啊,敬什麽死亡,該敬過往。
    潘易嶺苦笑又是一杯“這杯敬曾經。”
    楊元奇緊跟一杯“那我這杯敬明天。”
    潘易嶺有點惱“那我敬故鄉。”
    楊元奇還是跟著“我敬遠方!”
    潘易嶺“……”
    潘金蓮嘻嘻笑:“老爹,我們一起敬將來就是。”
    潘易嶺“去去~你們愛幹嘛幹嘛去!”好好的想感傷一下,任是被幾個人打擾。
    楊元奇道“哦,哪有喝酒趕人走的。”
    秦可兒笑著:“你們出去吧,我陪他再喝點就好。”酒已經到位,他情緒也沒那麽低落了,要不也不會趕他們。
    潘金蓮在秦可兒耳邊嘀咕幾句,拉著楊元奇出去。
    出去潘家,楊元奇問:“你嘀咕她什麽?”
    潘金蓮“我說外頭涼,讓他們去屋裏喝。”
    這話是有顏色的,楊元奇哪聽不出“有道理,我們也去屋裏喝點,還沒夠呢。”
    潘金蓮“三娘一會要來找我。”
    楊元奇不管“我都陪你老爹了,你就不陪我?!憑什麽他能繼續喝,我就得去吹西北風。”
    潘金蓮無語,自己這個相公也喝了點酒,借著醉意她要不從了他,今天一定得出幺蛾子。潘金蓮“那我扶你回去。”
    楊元奇左右看了下“回去碰到三娘你們又談事。”扯著潘金蓮就往一個房間行去,這裏更好。潘金蓮一臉嬌羞趕緊招手吩咐潘家人別來擾了他們。
    ……
    ……
    死亡似乎會傳染。
    杭州傳來消息,楊文廣未亡人李氏也走完了她的人生,楊家再也沒有了四世同堂。
    天波楊府,陳氏、楊元奇同李師師和李清照、楊再興和安娘、李迒和楊垣莉幾個人坐在堂中。軍司已經準了楊再興長假,自從北上定邊,他離開杭州已有七八年。
    楊再興說:“我和安娘直接去開封,南麵傳來消息,奶奶想歸祖墳葬在爺爺旁邊。我父親會將棺槨帶過去。”
    陳氏點頭問:“李迒和垣莉也去趟開封?”
    楊垣莉應聲“嗯,我和相公明天去明寨和老爺李格非)說一下。”
    陳氏問楊元奇“我們這邊誰過去一趟?”李氏作為楊文廣的未亡人,天波楊府承繼爵位,於情於理也要去拜祭李氏。說完還看了眼李師師和李清照道“師師不能去,清照,要是李迒南下,你就別走了。”她們兩個這件事跑來,其心態就可想而知。特別是李清照本最合適,她是開國男誥命夫人。
    楊元奇回:“我一會去問張小娘說。”她久居開封,過去一趟最好。
    陳氏道“嗯!一會在府裏設個堂,我遙祭嬸子。”
    又一個人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