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這是什麽貶謫

字數:3061   加入書籤

A+A-


    樞密院。
    童貫聽到楊元奇請見的消息皺了皺眉,朝堂這幾天的事他又不是不清楚,楊元奇這時候跑來見他?童貫思慮再三還是讓人帶了進來。
    楊元奇行禮道“鹽定路兵馬副總管楊元奇拜見使相。”
    對於楊元奇用這個差使拜見,童貫心思大定,不是花石綱的事就好,他可沒心情趟這個渾水,張近彈劾的範圍涉及太廣,真要深究已是在諫官家潔身自好。
    童貫問“怎麽,有什麽事?”
    楊元奇道“童相,鹽定路鹽州雖然已是平穩,但隔在西夏東中兩路要害位置,守城有餘,前出多有不足。我來開封前,我父親鹽定路經略使楊興武組兩軍重兵,一軍索超部,一軍楊再興部,各五千,為後續施壓做準備。楊再興部還好說,駐紮定邊,以為機動,索超部實則得屯兵白池,輕易不得離開。這次因事朝堂免我鹽州知州任職,專職兵馬副總管。與其戰時左右協調,還不如我再組一軍,加強實力,想來童相這裏討個編製。”
    童貫沒想到這貨現在自身難保,還在打這個主意,有點愕然。童貫笑道“小楊將軍這幾天就在開封,可否聽聞張近大人上的折子。”
    楊元奇搖頭“嗯?什麽折子?可是和西北戰略有關?張近大人和我家甚為相熟,隻是西北戰事和他似乎並無關係。”
    童貫目光鎖住楊元奇看不出端倪,這貨真不知道?
    楊元奇暗道僥幸,道家吐納果然不同凡響,起碼他撒謊起來平靜的很。
    童貫嘿嘿笑道“你上折子言江南花石綱一事,張近張大人前日也上了個折子,隻是折子言語犀利,大有該事禍國殃民。”
    楊元奇呆立當場,沉思一會道“童大人,花石綱一事我始終認為多有不妥。隻是朝堂已有方略,更是斥責我多事不通治政,貶去我鹽州知州差使,卻推恩保留我兵馬副總管差事。我一階武夫總要感恩朝堂仁慈,沒把我貶謫到底,如何敢再去置喙。還是老老實實做點自己的事。”
    童貫點頭,就時間上來說楊元奇和張近應該不存在相互溝通後上折子。要不,該是兩個人折子相互到朝堂,而不是楊元奇和朱勔兩個人同時相互攻訐出個結果,張近才來上這個折子。
    童貫沒應楊元奇增兵的請求“陝西各路都喊缺人缺銀子,實在沒有餘力強化鹽定路。要知道,環慶路還在為劉仲武西調嚷嚷呢。”楊興武並不是童貫的人,雙方隻是職務公事,他有餘力也是先增強那些拜在他門下的將領。
    童貫說道“至於戰事,鹽定路楊興武大人這點協調兵力能力還是有。”
    楊元奇再次求肯“童相,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再說,索超部的軍資也沒補齊,總不能等到最後再來增補。”
    童貫想了想“關於這筆軍資,我會督戶部今年盡量補足。其他你們內部協調吧。”
    楊元奇“童相……”
    童貫擺手“楊家是為將門,衛國戌邊當是本份。再說,你剛剛聽聞張近的奏折,中樞可不像我這麽好問話,他們是否還有後續也難說。”童貫話到這裏,認為自己已很公道,他還提醒張近的折子可能影響你楊元奇呢。
    楊元奇回道“中樞自有公論!”
    童貫黯然,再次擺手讓他離開。他提醒楊元奇,這時候楊元奇接話求他幫忙,他不介意伸出援手。當他判斷張近和楊元奇折子並無牽連,他要出聲要保楊元奇還是很容易,這能引申楊元奇這個西北將軍歸入他這派,楊元奇的“自有公論”拒絕了他的好意。
    楊元奇告辭離去。
    童貫這時候已然清楚楊元奇來他這裏的打算。楊元奇和張近並無勾連,但他第一句話是“花石綱一事我始終認為多有不妥”,這就是楊元奇的態度,隻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隻是在告訴所有人他在做副總管的差使。至於他是否已經聽到張近上奏折的消息,他說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他隻能不知道。
    ……
    皇宮。
    趙佶這幾天心情非常糟糕,楊元奇的折子也就算了,折子是說朱勔借花石綱的名義橫征暴斂,他說的是朱勔,不是花石綱。張近的折子卻是明明白白說此事禍國殃民,這不是打朱勔甚至政事堂的臉,這是在打他的臉。
    趙佶並不是不懂花石綱確實增加了底層負擔,但他是有一定的指向性,盡可能的在江南富庶之地推行,其他各路他並沒有強硬督促。他也沒有因為其他有些地方對此事興趣缺缺就貶謫誰。
    張家書香門第,其祖輩還是當朝宰持,每一代都人才輩出,在開封亦有聲望。張近的堂兄也是進士,曾彈劾過蔡京推行的幾項政策。趙佶對整個張家其實是有好感的,因為張家人上的奏折有個很大的特點,隻論事不論人,這和當年新舊兩黨的攻訐不同,他們更是將人和事一起否決。同樣,張近的這個折子說到了人,但更多的是說花石綱這件事,這恰恰是趙佶難以接受的,因為這就是趙佶的事,為滿足自身需要弄出來的“特征稅”。
    趙佶覺得這段時間他太過仁慈,楊元奇的折子上來他的處理太輕描淡寫,這才有人不知好歹。他不認為楊元奇和張近有過溝通,他不蠢。隻是他認為他稍微慈悲,下麵的人就順著杆子往上爬。這些年趙佶這個官家地位穩固,他沒有心思整天和臣子玩太極。
    張近被貶謫外出並不意外,他的折子石沉大海就注定這個結局。要知道,上一次因此事外出的可是首相張商英,張商英作為新黨打手後來的中堅,就曾極力勸阻此事,也正是他的倒台讓官員們噤若寒蟬。一個首相都因此惹得趙佶龍顏大怒,何況一個大理寺少卿。
    楊元奇這次承受了無妄之災,朝堂以他懈怠政務貶謫所有差使,以從五品遊擊將軍閑置。這是一個讓人難以捉摸的處理,這個貶謫最大的意外是楊元奇因此留滯開封。因為行文中有很重要的一句“待召”。
    喜歡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