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豫章郡的接風宴

字數:3480   加入書籤

A+A-




    漢行紀!
    使團一行從番禺城出發之後,一路朝北,先要經過蒼梧,入桂陽郡,然後才會進入豫章郡境內。
    淩封的老家在豫章郡的鄡陽縣,是豫章郡的郡治所在,也是使團回長安的必經之路。
    出南越之後便是大漢的桂陽郡,使團每日白天趕路,夜晚在各縣驛站休息,第二日天一亮就得啟程。
    即便是到了桂陽郡郡城,使團也隻是稍微停留了半日,為了不誤歸期,安國少季令大家稍作休整,第二日一早便又立即啟程。
    一路上桂陽郡各縣接待使團的官吏們皆是十分熱情,每到一處休憩,縣令及縣署一眾屬官都會親自迎接,盡最大的能力滿足使團的需求,噓寒問暖無微不至。
    到了桂陽郡的郡城,郡太守、都尉及兩府一縣的屬官亦是如此。
    進入豫章郡境內之後,這種迎接的熱情和規格更是沒有絲毫減弱,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難怪,畢竟大漢使團出使南越是執行天子的意誌,而且這次使團在南越的差事完成得相當圓滿,回到長安之後皇帝必然會更加倚重。
    以後這些使團的主要負責人很可能都會成為皇帝身邊信任的近臣,地方各郡縣的官吏們又怎敢不重視使團的接待工作呢?
    即便地方官吏們不搞逢迎巴結,至少也不至於怠慢了使團,得罪安國少季、終軍以及魏臣等人吧,更何況接待使團本就是他們的份內之事?
    然而淩封感到奇怪的是,這一路上使團所過之處,沿途所能見到的百姓似乎都生活的不錯。
    可是大漢連連征戰,今年南方多郡還受了洪災和蝗災,按理說百姓的生活應該會比較艱難才對啊,但是他們沿途看到的景象卻不是那樣,百姓們似乎都是豐衣足食的樣子。
    好像也並沒有看到因為連連征戰和災荒給百姓帶來的淒慘景象啊。
    什麽餓莩載道、易子相食之類的現象更是沒有看到,難道史書中的記載有誤?
    淩封總是隱隱覺得好像有什麽地方不太對勁,突然他似乎想起了一些反常的地方來。
    這一路上雖然使團所經過的地方大家都看到百姓有飯吃有衣穿,而且精神狀態似乎也不錯,但是淩封還是覺得他在好幾處看到的百姓中,都有一些人看上去不對勁,因為好些人的臉上皆有菜蔬之色,明顯感覺像是營養不良的樣子。
    不過由於使團並不負責監察民情,而且行程匆忙,淩封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鄉間亭裏察查。
    當使團到達豫章郡郡城城門外時,豫章郡太守宋凡、都尉姚廣以及鄡陽縣縣令武定安早已帶領兩府一縣的屬官們在城門外迎候,見到使團到來,很快熱情的迎了上來。
    “安國特使、終軍副使及魏護尉一路辛苦,”豫章郡太守宋凡滿臉堆笑“得知使團今日抵達郡城,本官和姚都尉特領兩府一縣的官吏們在此迎候大駕。”
    安國少季和終軍、魏臣立即下馬上前,他們雖是皇帝的使者,但是出使南越的最高首腦安國少季的俸祿是秩比兩千石,而太守的俸祿卻是秩兩千石,並不比安國少季的低。
    “哈哈,多謝宋太守和姚都尉,一路風塵,多有攪擾。”安國少季笑著回道。
    宋凡立即道“哪裏哪裏,安國特使、終軍副使及魏護尉在南越國赴險如夷,九死一生不辱使命,這才完成了皇上賦予的使命,揚我大漢國威,相比之下,本官真是羞愧難當,做些份內之事,實在不值一提。”
    終軍則是笑道“宋太守不必過謙,大家同為皇上效命,使團也隻是做了份內之事而已,不敢居功。”
    “終軍大夫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功勞,他日必定是前途大好啊!”
    宋凡與使團客套一番之後,便將使團迎入郡城,將眾人安頓在了郡城的驛站之中。
    為使團接風的饗宴上,眾人把酒言歡,宋凡為使團一行介紹道“這位是豫章郡都尉姚廣,這位是別駕周仁,這位是主簿功曹馬硯……”
    待介紹到鄡陽縣縣令時,宋凡卻特地放慢了語調,語氣顯得更加鄭重了些,“這位是鄡陽縣縣令武定安,武縣令年富力強,曾曆任五縣縣令,他每到一處啊,該縣的賦稅都會大增,到了鄡陽縣任上之後,每年的賦稅更是高居豫章各縣之首,武縣令還得到過皇上的讚譽呢。”
    “宋太守實在過獎,和宋太守一樣,下官不過是做好份內之事罷了。”武定安的語氣不疼不癢,聽宋凡在大漢使團麵前將自己一頓猛誇,他麵色並無明顯波瀾,好似早就聽習慣了似的。
    而其他很多官吏在受到宋凡的誇讚時,卻是表現得很高興,紛紛向宋凡近乎諂媚般的表示感謝,這就讓淩封感覺到有些怪異了。
    太守對縣令並沒有任命之權,但是卻有向朝廷評價推薦之權,間接影響著縣令的任命與升遷。
    所以太守和都尉對縣令的晉升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的,一旦他在給朝廷的奏疏中多給予哪位縣令一些負麵的評價,那麽這名縣令可能就別想再繼續往上走了。
    除非是皇帝親自擢升任用,而這位鄡陽縣縣令曆任五縣縣令,在每個地方都幹得很好,每到一處賦稅都會大增,還受到過皇帝的讚賞。
    這怎麽看都應該是一個前途無量的官場之星啊,怎麽會曆任五縣縣令還沒有擢升的機會呢?
    是宋凡和姚廣不給他正麵評價,還是他犯了什麽其他的錯誤,比如橫征暴斂之類的,要知道漢武帝時期的賦稅是非常重的,對百姓粗暴的壓榨是可以立即增加稅收的。
    但是這種粗暴的征稅手段是不可持續的啊,而武定安卻是每到一處當地都能賦稅大增,在鄡陽縣更是年年賦稅高居各縣之首,這是不可能靠橫征暴斂來實現的。
    難道是他得罪了太守宋凡?以至於一直遭到宋凡動用太守的權力打壓他嗎?
    皇帝事務繁忙,這些年漢武帝除了開疆拓土,估計其他大多數時間都在搞巡遊、探訪長生不老之術呢,哪還記得他這麽個小小的鄡陽縣縣令?
    宋凡把武定安這麽一頓誇,好像武定安是他的得意部下是的,可武定安這麽多年仍然還是縣令,而且武定安對宋凡的態度似乎很冷淡,這不很奇怪嗎?
    不過這些隻是淩封自己的揣測,與這場接風宴無關,如今他的主要任務是要趕緊和大漢使團趕回長安複命。
    隻是愛琢磨閑事的好像卻不止淩封一人,一旁的終軍看了宋凡和武定安之間的反應,好像也覺得有些怪異,“宋太守,終某有些好奇,為何武縣令政績如此優異,卻沒有進一步被擢升任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