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送

字數:4069   加入書籤

A+A-


    “啊?殺了?”
    袁浩咽了咽口水:“大人,人家是過來送信的,萬一有要事呢?”
    “那就把信拿了,再將他殺了。”
    朱威語氣平淡,好似沒有絲毫感情一般,也正常,現如今朱威的地位,一條人命還真的就是他提一嘴的事兒。
    這並不是朱威忘本之類的,而是地位不同之後,自然而然的改變,你若是一個決定甚至一句話就能決定無數人的生死,還會因為一些小事或者一條人命而耽誤時間或者費勁思考嗎?
    當然了,朱威要殺張獻忠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朱威不敢賭。
    不論是明史還是民間傳說,都記載了張獻忠的事,什麽沉銀千萬,什麽屠戮四川,什麽人肉軍糧。
    《明史》說張獻忠殺人如草,還特別立碑明誌,上書:“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這就是有名的"七殺碑"。
    不過七殺碑是否真實存在,考古學家們卻眾說紛紜,也沒有實物佐證。
    也有人說"七殺碑"實為張獻忠的"聖諭碑",上麵所書句子是“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還有在重慶通遠門還流傳著一首歌謠,唱到,“通遠門,鑼鼓響,看埋死人”。
    據傳,通遠門門外的七星崗則是一片亂墳崗。
    因為當年張獻忠殺人過多,怕扔在江中汙染水源,便將人拖出城外埋葬。
    通遠門外七星崗一帶由此成為“亂葬崗”。
    直到1922年楊森在重慶推行市政改革,通遠門外的亂葬崗逐漸變為大馬路,建起了房屋,才算有了活人氣。
    除此之外,多個俚語都與張獻忠有關,比如“張家長李家短”,說的就是張獻忠和李自成,還有敲竹杠也是張獻忠為了搜尋那些高門大戶財富發明的,更有“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之類的。
    總而言之,張獻忠給後世人留下來的印象,除了殘暴還有諸多神秘。
    現在能夠清晰知道的,隻有他在崇禎三年和崇禎十三年,兩次起義反抗明廷,殺的人哪怕沒有傳說中的那麽多,也必然不少。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清朝入關之後,為了洗白自己造下的殺孽,而將這些慘事推到其他人身上。
    這是非常有可能的。
    不過,朱威要殺張獻忠,還是那三個字,不敢賭。
    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麽?
    除了親曆者,沒人知道。
    就比如朱威在後世所學的那些大明曆史,與親眼看到的,有很多也不是一回事。
    那張獻忠有可能是被抹黑的,也有可能是真的殘暴。
    現在殺了張獻忠,不費絲毫氣力,若是等到慘死發生再殺,也就晚了。
    見袁浩還是不走,朱威冷聲道:“怎麽還不去?”
    袁浩沒辦法,他可沒膽子反駁朱威。
    袁浩走後,朱威往椅子上一躺,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曆史的脈絡,朱威早都看不清了。
    “來人,將他抓起來!”
    袁浩縱馬出了城,還沒到張獻忠跟前呢,就大聲呼喊那些還在刨坑的士兵抓住張獻忠。
    朱威讓袁浩殺了,而袁浩卻想先抓了,問問清楚再殺不遲,反正最後都是殺,也不算違背朱威的命令。
    張獻忠一愣,他知道自己跑不了了,將信件和信物從懷中取出,取出火折子就想要點燃。
    不過,哪裏有這麽容易?
    那些刨坑的士兵直接將他圍住了,看到他手上的動作自然而然的上前搶奪。
    張獻忠自然不願,兩方爭奪推搡之間,張獻忠突然拔出腰間的匕首對準眾人:“別動…小心點啊…小爺我的刀可不長…”
    “砰…”
    張獻忠話還沒說完,就被一鐵鍬拍倒在地,剛剛都在刨坑挖土呢,這鐵鍬倒也順手。
    再看張獻忠,暈死在地上,血就不說了,流了不少,最重要的是打頭的這位老哥,下手沒輕沒重的,張獻忠的頭顱都被打的凹陷下去一塊,應該是頭骨破裂了。
    “大人,人好像不行了。”
    袁浩過來之後,有人上去摸了摸張獻忠的鼻息。
    袁浩有些懵逼,剛想罵人又被忍住,反正都是要殺的,犯不著為了這麽一個人怪罪弟兄。
    從張獻忠手中拿過被燒了一角的信件,順帶那件信物也掉了出來,袁浩撿起一看,神色微動:“來人,找大夫過來好好醫治,別讓他死了,我馬上回來。”
    說罷之後,拿著信件與信物又衝回了城內。
    “大人,大人…”
    朱威歎了一口氣,實在是有些煩這個袁浩了,一天能吵八百遍。
    “又怎麽了?”
    袁浩將兩樣東西舉起,朱威看到那信物的時候,也是眼神一凜:“這是什麽?”
    “是那張獻忠帶過來的,小的覺得不對,就連忙拿過來了。”
    朱威接過兩樣東西,先打開信件,信上很簡單,隻有短短幾句話。
    “鎮國郡王親啟:下官嶽陽,吳官之義子,嶽飛之後。承蒙皇恩暫居陝西都指揮,然天災人禍實屬罕見,今陝西數百萬人已要斷糧,人間慘劇已成定局。下官知道時日無多,然家族之榮耀,義父之教導,讓下官無法對百姓之苦視而不見。今將遼東血旗交於王爺,請王爺收藏,下官若死,請王爺善待百姓!”
    後麵還有一段字,被燒了一些,看不真切,但是上麵寫的什麽,朱威大概猜得出來了。
    將信件放下,展開那遼東血旗,朱威長長一歎,這血旗,朱威見過一次,就是殺代善,殺啊敏,重傷努爾哈赤那一次。
    那次血戰,殺的是昏天黑地。
    嶽陽信中沒說什麽讓朱威去救百姓,也沒說讓朱威送糧給他,但是擺出來兩個人,讓朱威沒有拒絕的理由,也不能拒絕。
    一個吳官,一個嶽飛。
    吳官可以說是朱威的老師,雖無師生之名,卻有師生之實,那陪了吳官一輩子的戰甲,現在也是朱威的戰甲。
    嶽飛就更不用說了,英雄,民族英雄,也是國家英雄,嶽飛的後人讓他幫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百姓,作為一個中國人,能不幫嗎?
    哪怕,幫了之後會打亂朱威的計劃…
    計劃,遠遠沒有信仰重要,朱威想要贏,可是朱威並不想變成那種無所不用其極的人。
    “張獻忠呢?”
    “重傷,找了大夫。”
    朱威收好血旗:“讓李維去趟延安,先送五萬石糧食過去。”
    喜歡大明邊軍請大家收藏:()大明邊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